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 王立彬)國土資源部23日宣佈對北京、上海、浙江等9個省區市18宗房地産開發閒置土地掛牌督辦,以全面貫徹落實近期國務院有關房地産市場調控會議精神,規範房地産市場運行秩序,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
國土資源部提供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全國閒置房地産用地高達1萬公頃左右,房地産用地“撂荒”嚴重扭曲土地供應與住房供應間的正常鏈條,對部分城市房價過快增長起了推波助瀾作用,必須依法予以嚴厲打擊。
嚴厲打擊房地産用地“撂荒”,必須做到有法必依。目前,針對閒置土地乃至開發商“囤地”現象,從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産管理法以及國務院有關文件,都明確規定了處置辦法。國土資源部調查表明,全國閒置的約1萬公頃房地産用地中,因規劃調整為主的政府部門原因以及司法查封的,約佔55%。對此,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要負起責任來,不“因公廢法”,不踢皮球,要依法儘快協調各有關部門,擬定處置方案,使用盤活房地産用地存量,儘快為房地産市場舒通血脈。
在房地産用地“撂荒”中,群眾意見最大的,就是開發商或打著開發商旗號的“地販子”“囤地”行為,對此必須予以嚴厲打擊。多年來,在我國的城市房地産界,“不蓋房子、只倒土地”的所謂開發商為數相當多。穩定房地産市場的一個主要手段,就是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在地價房價上漲過快時,增加土地和房屋供給。而“囤地”擾亂了土地與住房之間的供需信號。因此對城市閒置土地,宗宗過關,塊塊清賬,勢在必行。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已供土地開發和利用效率,有效抑制房地産價格非理性飆升。
開發商“囤地”的另一個動機,就是到資本市場“圈錢”。以囤積土地為抵押,可以到銀行貸款,可以通過囤積土地實現固定資産增加,再到資本市場圈更多資金。因此,要打擊房地産用地“撂荒”,必須充分估計房地産用地的金融屬性,土地調控、銀行監管、證券監管部門要密切配合,嚴格控制土地資本化的速度、程度,防止房地産引發的金融風險。
多年來,許多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當地居民隨口都能説出幾塊“荒地”來,有的地塊倒手不止三五次,只要有關合同信息全部公開,已供土地受讓人、位置、面積、用途、成交時間、成交價格、出讓金繳納情況、合同約定開竣工時間等信息,一上網、二上墻,發動群眾監督,對房地産用地“撂荒”查證雖有一定難度,但並不複雜,關鍵是要出重拳,動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