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時評:別讓城市“居不易”阻礙人才自由流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2月2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 朱立毅 杜宇)就在許多城市逐步放寬戶籍制度,允許和鼓勵人才自由流動的同時,城市“居不易”對人才的擠出效應卻開始顯現。“跳出農門滿心歡喜,鉅款買房全家返貧”,與收入脫節越來越嚴重的房價把許多大學畢業生拒于城市的大門之外,成為阻礙人才流動的又一道門檻。

    記者日前走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傾聽眾多百姓安居的故事。一些剛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畢業生對高企的房價憂心忡忡,是去是留舉棋不定;一些在城市打拼數年,卻錯過買房時機的“新市民”也感嘆安居不易,甚至萌生退意。住房問題正在顯現出它的負面作用。

    今年下半年以來,迅速被刷新的房價令人觸目驚心,動輒幾十萬、幾百萬元的購房款讓買房成了少數人的遊戲。住房距離普通百姓越來越遠,剛剛進入城市的“新市民”首當其衝。

    在許多城市家庭,孩子工作後能和父母住在一起,為了孩子買房,父母還會變賣老一輩的房産,至少可以充抵首付款。但是對於大量“新市民”,特別是來自農村的“新市民”來説,往往不僅得不到家庭的支持,甚至還要挑起家庭的重擔,安居就更成為遙遙無期的夢想。

    另一方面,目前我國城市保障性住房制度亟待完善,雖然政府已出臺各種政策加大建設力度,但絕大部分保障性住房的承租、認購需要具備當地戶口,在許多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都無法滿足的情況下,一些為實現理想而四處奔波的年輕人更是無法企及。

    我國逐步打破戶籍制度的限制,就是為了實現人力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提高人力資源利用的效率。包括居住在內的生活成本,確實應該成為人才流動的成本要素之一,但作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個門檻已被拉得過高,對人才自由流動的限製作用被過度放大。

    促進人才的自由流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我國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大勢所趨。剛剛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繼續綜合運用土地、金融、稅收等手段,加強和改善對房地産市場的調控。各地應努力把這些政策落到實處,解除普通百姓,特別是“新市民”“居不易”的難題,讓居住成本回歸到合理的水平,讓人才在流動中閃現光芒。

 
 
 相關鏈結
· 新華時評:遏制房價過快上漲需地方政府及時就位
· 新華時評:加大力度抑制投機性購房 維護社會穩定
· 新華時評:房地産業"調結構"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 新華時評:莫讓高額稅費和繁瑣手續成創業"殺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