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12月29日電(記者王曉磊)在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重慶市全面調查摸“底子”,落實責任壓“擔子”,創新方式尋“路子”,強化服務搭“臺子”,多措並舉選“苗子”,積極破解非公經濟組織黨建難題。
針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覆蓋率不高、黨的力量薄弱的實際,重慶市將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集中組建工作列入全年工作重點,創新機制,集中力量破除難關。截至11月30日,重慶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覆蓋率達54.85%,提高9.8%。
一是全面調查摸“底子”。重慶各區縣部門通過逐戶核查摸底,建立《規模以下非公有制企業名冊》等8套名冊,每月更新,保證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情況清、底數明。重慶涪陵區採取拉網排查、上下校查、走訪核查、重點徹查“四法”並用,對規模以下非公有制企業進行徹查,建好了“明白賬”。
二是落實責任壓“擔子”。首先是領導幹部包建。重慶萬州區一家企業對建立黨組織缺乏興趣,萬州區委組織部長譚德成利用調研的機會,深入做思想工作,説服了業主建立黨支部。據統計,由領導幹部包建的黨組織有568個。其次是黨建工作指導員幫建,從機關幹部、專業軍人、優秀大學畢業生中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進行“一對一”幫建。第三是有關職能部門和群團組織助建,發揮工會、工商聯、共青團的橋梁紐帶作用。
三是創新方式尋“路子”。對於條件較成熟的非公經濟組織,實行“創造條件單獨建”;對於規模較小、黨員人數較少的非公經濟組織,根據地域相鄰、行業相近的原則,按照業緣、地緣、趣緣關係,依託商務樓宇、綜合市場等平臺,實行“整合資源聯合建”;對僅有零星黨員、不具備聯建條件的,採取“屬地管理挂靠建”。
四是強化服務搭“臺子”。首先是加大經費投入,重慶各區縣和鄉鎮視具體情況向新建黨組織提供5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啟動工作經費,對黨員繳納的黨費年底全額返還,並按每名黨員30元標準匹配活動經費;其次是提供物質保障,免費為新建黨組織製作牌子、公章,購置黨旗、黨徽等,協調解決辦公和活動場所;三是開展優質服務,幫助各級黨組織開展工作。
五是多措並舉選“苗子”。一是內部選,如萬州區新建黨組織書記中,有76人從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高管裏挑選;二是外部派,選派機關退休幹部或後備幹部、村社黨員幹部兼任黨組織書記;三是公開聘,在徵得業主同意後,由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各級兩新工委的黨務工作人才庫聘請或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黨務工作者人選。如新大興公司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黨委書記姜偉玲,大力開展勵志建家、溫情暖家、組織強家、文化興家的“四家”活動,凝聚了公司76名黨員和3000多名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