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12月31日電(記者 連振祥)2009年,甘肅新能源建設出現重要進展:臨近年底,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裝機突破200萬千瓦,20兆瓦光伏電站已有1兆瓦開始並網發電,農村沼氣池突破90萬戶。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能三管齊下,甘肅以此作為調整結構的切入點,推動了新能源的快速發展。
12月25日,隨著大唐玉門昌馬風電場1號風機順利吊裝,我國第一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風電裝機突破200萬千瓦,達到216萬千瓦,這為國家規劃2010年裝機516萬千瓦奠定了基礎,也預示著甘肅能源結構調整出現喜人變化。
甘肅的主導産業是以有色、冶金、石油化工、建材為代表的能源和原材料産業,經濟結構“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污染,資源型)特徵明顯。為此,近年來甘肅根據風能資源豐富的實際,將發展風電作為調整結構的重要舉措。甘肅省省長徐守盛説,發展風電産業對於調整能源結構、緩解環境污染具有重要意義,也是保障能源和電力安全供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甘肅的風能資源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記者了解到,僅酒泉市的風能蘊藏量就在1.5億千瓦左右,可開發風能資源超過4000萬千瓦,是甘肅風電産業主戰場。
據了解,2008年4月,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規劃報告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查,按照規劃,2015年風電裝機總容量將達1271萬千瓦。2009年8月8日,酒泉風電基地一期工程建設啟動。記者從酒泉市發改委了解到,目前已有18家國內上市公司落戶酒泉參與風電場建設,已經核準的516萬千瓦風電項目已全面啟動。
在高唱“大風歌”的同時,甘肅積極譜寫“太陽曲”。同樣是在河西走廊,目前國內最大的兩個10兆瓦光伏並網電站已經開始在敦煌市建設,分別由中廣核和國投華電投資興建。12月30日,國投華電建設的10兆瓦光伏電站中的1兆瓦正式並網發電。此前,2008年12月,我國第一個荒漠化並網型光伏電站——大唐武威太陽能1兆瓦電站已建成投産。
記者了解到,甘肅太陽能資源豐富,年日照時數在1700——3300小時之間,其中河西走廊最為豐富。據悉,酒泉市規劃到2015年光電裝機要達到200萬千瓦,嘉峪關市遠期規劃光電裝機總裝機容量達到50萬千瓦。
除了對“風吹日曬”情有獨鍾外,圍繞沼氣建設進行的生物能源開發在甘肅農村蓬勃發展。
記者從甘肅省農牧廳了解到,將玉米等農作物秸稈通過青貯氨化技術變成飼養家畜的飼料,再利用家畜糞便生産沼氣,利用這種循環模式,近年來甘肅農村沼氣池建設全面發展,截至2008年底,已累計建成戶用沼氣池45.4萬個。正是這種清潔能源,使甘肅幾十萬農戶告別了煙熏火燎的生活。
與此同時,甘肅在平涼、慶陽等地開始嘗試利用秸稈發電。據測算,甘肅僅750萬畝玉米産生的秸稈總量就達1500萬噸以上,發展生物能的潛力十分巨大。
風能、光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建設,大大緩解了甘肅二氧化碳排放的問題。據酒泉市發改委測算,1271萬千瓦風電項目2015年全部建成後,每年可節約和替代標準煤102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000多萬噸。沼氣池減排效果同樣明顯,據甘肅農業部門測算,每口10立方米沼氣池年均産氣總量在320立方米左右,45.4萬戶農村戶用沼氣池年産沼氣約14530萬立方米,年可替代煤炭約35萬噸,年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約55萬噸,相當於年保護林地158萬畝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