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西部10年:旅遊業成“經濟支柱”和“富民産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1月1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貴陽1月16日電(記者石新榮、王橙澄)春節臨近,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縣雙井鎮雙井村的幾名苗族婦女正圍坐在火爐前飛針走線,繡著上海世博會的刺繡。當地民族旅遊的發展,讓她們的祖傳手藝成為增收致富的新門路。

    西部大開發10年來,我國西部地區旅遊業迅猛發展,旅遊市場開始趨於規範和成熟,旅遊産業開始從過去單一的山水遊轉變為集文化、休閒、觀光等為一體的多樣化旅遊,在帶動招商引資、增加就業、農民增收、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旅遊業已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柱産業。

    西部是一片廣袤的土地,佔中國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來自國家旅遊局的數字顯示,西部地區是中國旅遊資源最為富集的地區,資源總量約佔全國總量的40%。

    據統計,2001年至2009年,國家旅遊局共安排西部省區市旅遊發展基金7.27億元,佔全國總額的58.82%。此外,對西部地區旅遊景區景點經營實行稅收減免等政策,促進了西部旅遊發展。

    施秉縣雙井鎮雙井村是貴州省的一個傳統苗族村寨,村裏的婦女幾乎人人會繡苗繡。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當地的民族旅遊逐漸紅火,苗繡作品也越發受到遊客的青睞。

    “2004年,通過‘公司加農戶’的方式,雙井村與‘太陽鼓苗侗刺繡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公司尋找市場、提供訂單,農戶完成刺繡製作,近年已為刺繡能手增收上萬元。”雙井村苗族刺繡協會會長龍光乾説。

    苗族婦女邰老新是貴州省旅遊商品能工巧匠選拔大賽2007年刺繡特等獎獲得者。去年,她接訂單刺繡收入上萬元,被評為州裏的“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每年獲3000元財政補貼。作為省中小企業局“萬戶小老闆”工程培養對象,她還得到2萬元的創業資金支持。

    近年來,貴州省評選出“貴州名匠”285名、“貴州名創”145件(套),並在此基礎上開發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的旅遊産品,整合了旅遊商品資源,延長了旅遊産業鏈,形成了遵義紅軍街、都勻石板街、黎平翹街、花溪青岩古鎮等旅遊商品一條街。

    目前,貴州農村的4000多個民族村寨均開展了以地方民族文化為載體的民族村寨遊,形成了民俗展示、刺繡表演、歌舞表演、農業觀光、民族節慶、古鎮探秘等形式多樣的鄉村旅遊産品。

    截至2008年末,貴州鄉村旅遊收入超過105億元,經營實體6萬餘戶,直接從業30余萬人。

    區域旅遊合作更是為西部旅遊錦上添花。200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與雲南簽訂協議,聯合推出喀斯特山水文化旅遊精品線路;川、黔、渝3省市在交界處共建“生態旅遊金三角”;川滇藏3省區聯手建設“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2009年6月,西部12個省區市聯合簽署了《中國西部旅遊合作框架協議書》,共同打造西部旅遊品牌;西部地區還積極與周邊鄰國合作,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形成了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

    據了解,2002年到2008年,西部地區旅遊總收入增長了2.19倍,達5279億元,年均增長24.5%,高於同期12省區市的GDP增長率,其中部分省區市的旅遊總收入相當於GDP的比重超過或接近10%,旅遊業已成為西部各省區市的支柱産業或先導産業。 

 
 
 相關鏈結
· 邵琪偉:發展旅遊業要更新觀念 轉變發展方式
· 向巴平措:西藏旅遊業2009年接待遊客556萬人次
· 2009年遊經濟運行報告:我國旅遊業總體增長較快
· 旅遊業將成為國家標準化特別是服務業的重要領域
· 江蘇召開旅遊工作會議貫徹國務院發展旅遊業意見
· 邵琪偉考察湖南旅遊業 倡導文明、低碳旅遊方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