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5日電(記者胡浩)隨著氣溫轉暖,給渤海、黃海北部沿岸經濟生産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的海冰冰情,近日首次出現下降趨勢。專家提醒,在冰雪消融的時候,安全風險反而可能增加,有關部門和地方要關注和重視融冰期海冰災情,對可能造成的危害保持警惕。
國家海洋局海洋預報減災司司長林山青25日介紹,近日黃海、渤海海冰面積在持續多日增加之後,出現了下降趨勢。其中渤海海冰佔渤海總面積比例由前幾日的超過45%下降到接近40%,遼東灣、萊州灣、黃海北部等區域的海冰分佈面積和密度都有所下降。預計到2月上旬,受冷空氣影響,冰情可能還將有所發展。
林山青説,海冰冰情最嚴重的時候,大家給予的關注往往較多,但其實在海冰消融時,安全風險可能更大。由於海冰在融化時可能形成海上浮冰和巨大鋒利的冰排,在風和海流的推動下,浮冰和冰排不僅會對海上平臺、管道等造成破壞,還會嚴重影響小型船舶的安全。他提醒海上作業單位及時收聽收看冰情預報信息,規避主要冰區。
此次黃渤海冰情是30年來最為嚴重的一次,對海上交通、漁業養殖、油氣作業、海上施工等都帶來較大影響。據統計,僅山東水産養殖業直接經濟損失就高達22億元。
林山青説,國家海洋局在海冰冰情出現後,啟動了應急預案,加強了對冰情的觀測和預報警報,成立了專門的應急領導小組到一線指導,為涉海工種和地方政府提出了防災減災的有關建議。目前,國家海洋局針對海冰災害,調動了2架海監飛機、8顆衛星、2部雷達和20多個觀測站,組成了立體觀測網。
但他認為,海冰災害應對能力仍需進一步提高。他介紹,關於應對海冰災害的應急預案目前僅僅是一項部門預案。由於海冰災害涉及到交通、漁業等多個部門,需要各部門聯動,共同應對,海冰災害的應急預案有必要從部門預案上升為國家應急預案。
同時,林山青建議在渤海和黃海沿岸地區培養建立有破冰能力的隊伍,配備破冰船,平時可用於海上調查,遇到海冰災情發生時,即可全力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