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的兩支內陸考察隊在冰蓋上會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0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極內陸2月4日電(記者崔靜)正在執行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的兩支南極內陸考察隊——崑崙站隊和格羅夫山隊,4日在距中山站464公里處的南極冰蓋上會合,即將同行返回中山站。

    當地時間4日淩晨,由20名隊員組成的崑崙站隊在駕駛雪地車持續行進10余個小時後,趕至與格羅夫山隊約定的地點,與3日傍晚抵達這裡的10名格羅夫山隊隊員會合。

    按照計劃,兩支內陸考察隊將在這一會合地點休整一天,5日啟程返回中山站,預計可于春節前夕抵達。

    與此同時,前往澳大利亞墨爾本執行物資補給任務的“雪龍”號極地破冰船,也于2月3日離開墨爾本,起航返回中山站。若航行順利,“雪龍”號有望于2月14日前後抵達中山站。屆時,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的全體隊員將在中山站共慶春節。

    崑崙站隊與格羅夫山隊是在完成各自的科學考察任務後,分別於1月26日和2月3日撤離中國南極崑崙站和格羅夫山地區的。

    兩支內陸考察隊曾于2009年12月18日同時從中山站附近的南極冰蓋邊緣出征,向南極內陸腹地挺進。這是自1999年中國第15次南極考察以來,中國第二次同時派出兩支考察隊深入南極內陸,進行綜合科學考察活動。

記者手記:食宿冰雪間——南極內陸生存體驗之一

    新華社南極內陸2月4日電(記者崔靜)南極,地球上最後一塊尚未被開發的大陸,有著世界上最乾淨的冰雪與空氣,是世界各國科學家共同嚮往的科研聖地。然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給前往這片冰雪大陸進行探索的科學考察人員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間,新華社記者跟隨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格羅夫山隊,前往距中國南極中山站直線距離約400公里的南極內陸格羅夫山地區考察,在為期近2個月的時間裏,親身體驗了南極內陸生活的“三多三少”。

    肉食多蔬菜少

    出於方便保存和加熱的需要,南極內陸考察隊在冰蓋上的食物主要以航空餐、速凍水餃等加熱食品為主,約佔總食品量的60%。受到南極野外工作的條件限制,航空餐按照標準每天只有早晚兩頓,沒有專門配備午餐,考察隊員要在每天出發前裝上一些吃剩的早餐留作午餐。

    航空餐是預先搭配好的,週一至週日每天早晚各有一套固定的餐譜——週一晚餐:麻辣牛筋牛肉片、紅燒刀豆土豆條;週二晚餐:牛排配紅酒汁、奶油菠菜;週三晚餐:幹燒蝦球、青紅椒土豆絲……這些看似豐盛的飯菜,吃上一兩個星期便讓人開始感到厭煩。

    好在考察隊還配備了一定數量的烹調食品,如大米、麵粉、肉類、蔬菜等。考慮到極地嚴寒,考察隊員在南極野外工作需要吃高熱量的食物,考察隊配備的肉類食品尤其豐富,五花肉、牛腩、牛腱、羊腿、羊排、羊裏脊……考察隊隨車帶有幾個大的煤氣罐,只要不是在冰蓋上行進趕路,隊員們就可以自己動手,製作“佳肴”。

    然而,由於蔬菜難以保存,南極內陸的極低氣溫容易使蔬菜凍壞腐爛。因此,考察隊配備的蔬菜量極為有限。考察進行過半時,考察隊自帶的大蔥、白蘿蔔、粉絲等相繼告罄,僅剩下一棵白菜和幾袋發芽的土豆,還有一箱腐爛的洋蔥和胡蘿蔔。

    考察後期,航空餐再次成為考察隊員的主要食品,脫水蔬菜、罐頭及雞蛋、皮蛋等各種蛋類則成了必要的調劑,為考察隊員的餐桌增添了一些“色彩”。

    紙巾多用水少

    南極內陸沒有水源,考察隊在南極內陸期間的飲水和生活用水全部依賴覆蓋在南極大陸上的廣袤冰雪。由於南極內陸冰蓋幾乎沒有受到污染,考察隊員用電熱桶將從冰蓋上鏟回的積雪融化,便可以得到極為純凈的飲用水,比國內生産的礦泉水、蒸餾水還要清潔。

    然而,化雪燒水是一件極為耗費時間的工作,一隻裝滿雪的50升電熱桶,加熱後僅能得到不足20升的雪水,需要不斷向桶中加雪,才能將一隻電熱桶裝滿。因此,燒熟這樣的一桶水,往往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

    格羅夫山隊一共有10名隊員,這些雪水只能主要供大家飲用,在近2個月的南極內陸考察期間,洗臉、洗澡、洗頭便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2010年到來之際,每名考察隊員都在隊長的“特批”下,得到了一次洗頭、洗腳的機會,這難得的“享受”被隊員們看作是最好的新年禮物。

    為了讓隊員們保持必要的清潔,考察隊配備了大量濕毛巾及濕紙巾。每名隊員每天可以分配到2條濕毛巾和2片濕紙巾,刷牙使用漱口水。儘管如此,頂著一頭“烏黑油亮”的頭髮,穿著沾滿油污和泥污的考察服,每個隊員看上去都有些像“土匪”。

    對講機多電話少

    南極大陸與其他大陸相距遙遠,是地球上最難接近的大陸。在南極內陸生活,考察隊無法接收到電視、網絡信號,幾乎與世隔絕,與外界的聯絡只能依靠海事衛星電話。

    在此次格羅夫山考察中,考察隊共配備了2部銥星電話。這種由66顆環繞地球的低軌衛星組成的全球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可以在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實現通信,是真正的“全球通”。考察隊向中山站彙報工作、與國內聯絡幾乎全部依靠這2部電話。

    然而,銥星電話費昂貴,每分鐘通話費達1.5美元,因此,普通隊員只有將對家的思念埋藏在心底,只有在極為必要時才使用銥星電話與國內的家人聯絡,即使是接通電話,也要儘量長話短説。

    在南極野外考察期間,隊員們主要通過手持對講機保持聯絡。考察隊駕駛的雪地車上也配有高頻車載對講機,可以在更大範圍內實現通信。通過對講機,考察隊員們傳遞著彼此發現隕石時的欣喜,也在遇到冰裂隙時相互提醒注意安全,荒野的南極內陸冰蓋上,不時回蕩著中國人的聲音。

 
 
 相關鏈結
· 第26次南極考察格羅夫山隊撤離 採集隕石1618塊
· 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格羅夫山隊收集隕石量突破700塊
· 中國南極考察格羅夫山考察隊遭遇持續暴風侵襲
· 第26次南極考察:中國南極隕石擁有量突破1萬塊
· 中國南極考察格羅夫山隊抓住暴風間隙緊急移營
· 記者手記:中國南極考察格羅夫山隊發現首塊隕石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