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生命線”貫通--汶川地震災區基礎設施重建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09日   來源:新華社

“生命線”貫通 “保障線”修復
——汶川地震災區基礎設施恢復重建紀實

    新華社成都2月9日電(記者 侯大偉 陳健 陳凱)480多個交通項目完全損毀,上億立方米塌方土石覆蓋在通往震中汶川的都汶公路上;171座35千伏以上變電站因震受損,2700多條電網線路停運,其中164條高壓線路完全損毀;災區水系被破壞,地處高半山上百個受災鄉鎮、村落數萬名群眾飲水困難……634天前的那場大地震摧毀了川、甘、陜數十萬平方公里上的道路、橋梁、電站、水廠等基礎設施,上萬億元的社會財富瞬間湮滅。

    但今天,距離汶川特大地震僅僅600多天,一條條嶄新的道路在災區蜿蜒綿長,一座座電站被修復發電,一個個飲水工程讓受災群眾在自家的廚房裏直接取用乾淨衛生的自來水……

    災區“生命線”全部貫通

    80%的道路損毀,1億立方米土石塌方,10多公里路段被崩塌的山體完全覆蓋,50余座橋梁受損,7座橋梁完全垮塌,數十處山體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災害隱患點分佈兩側,上百處路基邊坡高危點潛伏于中……這就是都汶公路在地震之初的基本概況。

    “如此集中和毀滅性的公路損毀在國內公路史上絕無僅有,世界上也十分罕見。”四川省交通廳公路局局長汪洋對記者説,“很多專家都預計該路段恢復通車至少需要3年左右。”

    但時間不等人,災情不等人。只有儘快打通這條通往震中汶川的生命線,才能更好地體現黨和政府抗震救災的決心,提高災區人民恢復重建的信心。

    經過4000多名施工人員的艱苦奮戰,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3個多月的時間,都汶公路就全線貫通;一週年之後,都江堰至汶川映秀高速公路就全線通車,映秀至汶川縣城實現雙向通車;2009年7月,都汶公路關鍵節點徹底關大橋被山體滑坡砸毀,但僅僅在大橋被毀的第四天,一座新橋竟矗立在原址。

    根據四川省交通廳的統計,截至2009年底,四川省481個交通災後重建項目開工458個,完成373個。

    ——88個國省幹線和重要經濟幹線災後恢復重建項目已完工43個,在建45個,累計完成投資120多億元,佔規劃期總投資的四成,完成路基工程3400多公里、路面工程2300多公里。

    ——2萬多公里的農村公路完成恢復重建,累計完成投資200多億元,佔規劃期總投資的九成以上。

    ——383個客運站災後恢復重建項目已開工363個,28個市縣級客運站和296個農村站點的災後恢復重建項目完工。

    ——6條高速公路恢復重建項目完成,6個在建,完成路基工程1000多公里、路面工程近700公里,累計完成投資200多億元,佔規劃期總投資的六成以上。

    ——全面落實災區公路搶修保通方案,累計在第一時間搶通因次生災害發生斷道的災區公路1700余次,組織開展公路沿線地質次生災害防範、治理和排危工作,保障了災區道路暢通和物資運輸。

    經過600多個日日夜夜的超常規施工奮戰,通往每一個重災區的每一個鄉鎮的每一個村落的“生命線”不僅全部貫通,有的交通設施還比震前有了很大改善和提升。一年之後,當交通規劃重建項目全面完成之後,整個災區的交通設施將遠遠好于震前。

    災區“保障線”基本修復

    2009年11月3日,國家電網德陽什邡供電公司總經理曹水元接到什邡市政府的通知,什邡市紅白鎮木瓜坪村有近80戶因災失地農民要回到原址修建永久性住房,要在2010年的春節前恢復紅白鎮木瓜坪村供電。

    11月5日,什邡供電公司有關人員即前往木瓜坪勘查電力通道;以後的數天,人們一邊啃著乾糧,一邊喝著礦泉水繼續實地查勘。11月10日,終於從電源接入點到木瓜坪村達9公里的泥石段中尋理出線路通道。11日,經過反復論證,什邡供電公司確定好恢復供電的設計方案。

    11月12日,木瓜坪村農房配電工程建設動起了第一鋤。12月20日晚上7時40分,木瓜坪村正式通電。

    木瓜坪村是震後電力基礎設施重建的一個縮影。汶川特大地震使災區電力基礎設施遭受巨大破壞,據四川省電力公司統計,地震導致35千伏及其以上變電站停運171座,其中17座完全損毀;包括配網線路在內10千伏及其以上線路近2800條停運,其中包括2條500千伏和19條220千伏在內的162條線路無法恢復。在地震中,綿陽、阿壩等地區的部分電網幾乎損毀殆盡,電網結構受到嚴重破壞,累計造成405萬用電客戶停電,65萬戶需要重新規劃建設。

    面對災情,電力系統幹部職工強忍悲痛,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購置大批發電機、帳篷、藥品、食品、通信設備等救災物資,動用4000多臺車輛,動員2萬多名幹部職工,投入到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中,千方百計加快電網基礎設施恢復重建。

    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總經理王抒祥説,四川在電力基礎設施恢復重建中,堅持民生優先,及時安排災區永久住房配套供電設施建設,確保“建成一戶,通電一戶”。2009年,國家電網公司投資180億元用於四川災後的電網建設,解決了34.9萬戶農村受災群眾永久性住房配套電力設施建設。同時,四川積極推進災區學校、醫院等公用事業配套供電設施的建設,保證了災區學校順利開課。此外,四川還積極搶建、加固西部水電外送通道,全力保障了災區企業恢復重建電力需求。

    2009年,向家壩-上海特高壓直流工程順利帶電,錦屏-蘇南等特高壓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四川省內骨幹電網恢復重建步伐加快,工程開工、投産均超額完成計劃任務,映秀灣電站全面恢復發電,漁子溪電站首臺機組啟動成功,新建7個電氣化縣、87個電氣化鄉鎮、1182個電氣化村。

    鄉鎮設施日趨完善 城鎮設施全面提升

    8個多月前的一天早上,在一個盛大羌族歡慶儀式上,清甜的高山泉水嘩嘩地流入到汶川縣蘿蔔寨村的主蓄水池。這個地處海拔2000多米高半山、有著上千年曆史的羌族村寨,終於結束了翻山越嶺背水吃的歷史。

    幾天前,記者在汶川縣三江鄉河壩村村民李天順家的廚房裏,看到了從幾千米外的標準化自來水廠裏遷入的自來水管。同今天城市裏每一個市民一樣,李天順只要擰一擰開關,隨時都能從水管中放出經過嚴格凈化、消毒的生活用水。河壩村“靠山泉取水”的用水習慣從此被城市化自來水供應模式取代了。

    廣州市在對口支援汶川縣城過程中,將市民飲水、垃圾清理、生態恢復、污水處理等城市基礎設施工程作為援建的重要內容,數億元資金被埋入地下或用在不顯山露水的地方;北京市援建什邡市過程中,在一些鄉鎮修建了社區廣場,既作為群眾休閒活動點,也兼作緊急避難所;惠州市在援建三江鄉過程中,幫助每個村都建起了群眾活動中心……

    在災區基礎設施恢復重建過程中,“民生優先”的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隨著一大批民生設施項目恢復重建完成,災區鄉鎮的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城鎮的基礎設施較震前有了極大改善。

    ——1200多個水利項目開工,近600座震損水庫完成除險加固,360多萬群眾飲水難問題得到解決。

    ——七成市政公用設施完工,七成廣播電視項目開工,六成文化服務設施項目交付使用。

    ——160多萬畝林草植被恢復,上萬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得到妥善防治,36起重大地質災害被成功避讓。

全國對口支援災區重建紀實:兄弟攜手 重建家園

    2010年1月25日,正在建設中的青川縣上坪安居小區。四川省青川縣是5·12大地震中受災比較嚴重的縣,浙江省寧波市擔負起青川縣對口援建工作。由寧波市全額援建1.5億元的青川縣上坪安居小區建築面積7萬多平方米,內建幼兒園、小學、高中各一所,建好後可入住670多戶居民。 新華社記者 陳樹根 攝

    如今的四川地震災區,到處是兄弟聯手、親人並肩,你追我趕重建家園的火熱場面。

    隨著抗震救災逐步進入災後重建的新階段,全國19個省市對口支援四川震後恢復重建,“一省幫一重災縣”,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方略再一次推進!

    災區人民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詳細>>>

廢墟上崛起溫暖的家--四川災區群眾住房重建紀實

    2009年5月9日,江蘇援建工人在竣工儀式上用手機留影。當日,江蘇援建四川綿竹市的第一批49個項目在地震災區綿竹市孝德鎮舉行竣工儀式。這批項目包括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 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新華社成都5月10日電(記者 叢峰 侯大偉 黃毅)一年前,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瞬間讓四川大地山川變色,房倒屋塌,數百萬群眾痛失家園。然而,僅僅一年時間,當我們再次走進北川、汶川、青川,走進所有地震災區時,一幢幢、一座座于廢墟上重新矗立起的新房,災區群眾熱火朝天的重建場景,讓我們感受到震撼人心的堅強與希望。

    157萬戶住房重建、363萬戶住房維修加固,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大建設戰役中,廣大災區幹部群眾用他們堅強的意志和勤勞的雙手,在黨和政府的熱切支持下,在全國人民的無私援助下,重新擁有了自己溫暖的“家”。詳細>>>

希望在廢墟上洋溢—陜甘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紀實

    這是2009年9月29日拍攝的漢中鐵路受災職工安置小區內漂亮整齊的樓房。當日,陜西漢中首批1000多戶受災鐵路職工家庭領到了新房鑰匙,即將住進漂亮的安置小區。在汶川地震中,陜西漢中共有3000多戶鐵路職工住房受到嚴重破壞,900多戶住房成為危房。為讓受災鐵路職工儘快有一個新家,鐵道部和西安鐵路局在陜西省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加快了漢中地震災區鐵路受災職工重建住房的進度。 新華社記者 石志勇 攝

    這幾天,陜西省最大的地震災區受災群眾安置點——寧強縣燕子砭鎮東麗村集中安置點的166戶災區群眾陸續入住新家園。

    在甘肅隴南文縣宋家壩村。圍著村子正中的文化大院,是一排排整潔乾淨的新房。一群孩子正在廣場上喧鬧嬉戲。庭院周圍,碧綠的枇杷樹迎風搖曳。

    “地震前,我住的是土墻瓦房。如今,我住上了磚混結構的新房。”在自家的新房前,重慶市梁平縣梁山鎮低保戶蔣光玉高興地説。詳細>>>

 
 
 相關鏈結
· 民政部:目前汶川地震災區農房重建任務基本完成
· 粵:努力實現科學、高效、安全、開放式災區重建
· 天津市召開對口支援陜西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座談會
· 災區普通人眼中的2009年--汶川地震災後重建盤點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