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王蒙:中國式過年代表了我們對傳統和民族的認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1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14日電(新華社記者 賈楠)“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新春佳節到來之際,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已逾古稀之年的著名作家王蒙先生以宋朝王安石的七言絕句《元日》為引,與記者暢談他對中國“年”文化的思考——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是中國人的新年,更通俗一點可以叫做“大年”,即我們平時所稱“大年三十”“大年初一”等,這個叫法既親切又隆重。

    春節是人們休息時間最長的節日,短則從初一到初五,長則可以從臘月二十三直至正月十五元宵節。對過年的重視,體現了中華民族對幸福生活的追求,例如:北方人講究過年吃餃子,是因為餃子外形像元寶,而南方人吃年糕,則是求其諧音“年年高”。同時,過年也是中國人重視宗族、家庭等傳統價值觀念的集中展示,例如:身在異鄉的人不論多遠都要回家過年,過年期間要祭祖、給長輩行禮拜年等。

    就傳統而言,除了家庭內部的活動,廟會、戲曲和曲藝活動也是過年的重要內容。以前每逢過年,除了專門的戲曲表演場所整日不停地唱戲,許多商店裏面也常常傳出唱戲的、道白的、敲鑼打鼓的聲音,從街上走過,家家店舖如此,熱鬧極了。在農村,人們通過走旱船、踩高蹺、舞獅舞龍等群眾展演性質的民俗文化活動表達對曲藝的愛好。在北京的廟會上,各類小吃、才藝表演應有盡有:練功的、玩鳥的、耍猴的、演傀儡戲的……過年時的廟會還很注意斯文,有不少賣字畫、舊書的攤點。

    這些中國式過大年的方法,正代表了我們對自己的民族、傳統和文化的珍惜、認同,也説明了中國人對和諧、友好人際關係以及社會氛圍的追求。

    有的人説現在過年“沒味道”,我並不這麼悲觀,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充實年文化,我建議:首先,人們應該增進對中國傳統曆法的認識;其次,希望春節期間有更多戲曲活動,提倡每個人都聽一齣戲或參加一次戲曲活動,形式不拘,城市居民可以去劇場,農村居民可以請演員來唱戲,也可以自己唱,讓春節熱鬧起來。

    同時,按照中國傳統習俗,過年期間也應辦些慈善活動。例如,各單位可以有組織地到農民工聚居地慰問,給沒有返鄉的農民工送去餃子、年糕等,禮物雖輕,卻能增進城市居民與農民工的相互理解,縮小他們之間的心理距離。

    此外,元宵節這天最可貴、最可愛的就是燈節,希望能把燈展恢復起來。古時辛棄疾有首詞描繪了元宵勝景:“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如今,我們應該把這種人文美景恢復起來,繼承下去。

    應該看到,現在人們生活中的選擇多了,見聞多了,影視享受多了,通訊聯絡方便了,但是,傳統活動與現代娛樂並不衝突,中國節日與西方節日也並不對立。我們可以聽戲,也可以看賀歲大片;可以欣賞程硯秋、馬連良,也能欣賞帕瓦羅蒂。這就是現代的春節文化吧。 

 
 
 相關鏈結
· 潘基文、奧巴馬、各國政要等向中國人民祝賀春節
· 世界各地華人歡慶春節
· 虎年春節長假首日全國各地年夜飯市場一片紅火
· 各地群眾歡度春節
· “地震移民”異地度春節
· 安全監管總局、煤監局領導春節前夕看望幹部職工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