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三江源區近5萬名“生態移民”過上幸福的新生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2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西寧2月25日電(記者 何偉)從青海省格爾木市往南沿青藏公路行駛約7公里,便到達一處政府部門專門為三江源區“生態移民”修建的村落——唐古拉山鎮移民新村。

    唐古拉山鎮移民新村居住著128戶、420名藏族群眾。6年前,他們從500公里外、海拔近5000米的長江源頭沱沱河地區搬遷至此。來到移民新村後,這些世代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的藏族牧民們開始了一種全新的生活。

    “在這裡,孩子上學、看病就醫以及交通運輸條件都比過去方便多了。”唐古拉山鎮副鎮長拉瑪才讓説,移民新村每戶牧民都獲得了政府免費提供的60多平方米的住房,還享受政府每年6000元的生活補貼。

    此外,政府通過採取技能培訓、産業扶持以及轉移就業等措施,拓寬了移民群眾增收的渠道。2009年,格爾木長江源生態移民村勞務輸出311人次,實現勞務收入23.49萬元。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由於受人口增加、過度放牧以及氣候變暖等因素影響,我國最著名的三大江河——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地區的千里草場退化、沙化嚴重,大批河流、湖泊乾涸萎縮,當地的藏族牧民面臨前所未有的生態壓力,有的被迫移居他鄉。

    從2003年起,三大江河源區所在的青海省開始有計劃地實施退牧還草等生態建設工程,並通過免費提供住房、提供生活補助等形式將生態嚴重退化區的牧民遷往條件較好的城鎮地區居住。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幫助下,三江源移民新村藏族牧民的生産生活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

    記者在位於三江源生態核心區的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和日移民新村採訪時看到,統一規劃的社區乾淨整潔,道路寬闊平整,不少民居的屋頂上架上了電視接收天線,居民家裏用上了各式現代家電。

    和日移民新村的村委會主任才讓南傑説,2009年6月,該村成立了由村民集資入股的石雕藝術公司,購買了現代化雕刻設備,還通過公司接收訂單,開拓市場。通過政府組織的免費培訓,全村700多名村民中,近八成的人學會了石雕技能,其中有200多人成為石雕專業戶,石雕技藝成為群眾增收的主渠道。

    “去年一年,和日移民新村依靠這一傳統技藝獲利102萬元,比2008年增長了兩倍多,村民年人均收入已達2400多元,刷新了歷史紀錄。”才讓南傑説。

    青海省三江源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李曉南介紹,截至目前,三江源區已有1萬多戶、近5萬名藏族牧民自願離開生態退化的大草原,邁入城鎮社區。這是青藏高原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移民搬遷工程,其目的只有一個——讓三江源再現碧水和藍天。

    李曉南告訴記者,總投資75億元的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實施5年來,已經取得初步成效。三江源區生態退化趨勢明顯緩解,水源涵養功能初步恢復,農牧民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根據工程規劃,政府預計投資22億多元用於小城鎮建設、人畜飲水、能源建設等民生項目,努力解決生態移民的後續發展問題,使他們能夠‘移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李曉南説。

    記者在三江源區採訪時,當地幹部群眾對周圍生態環境的改善深表欣慰。47歲的搬遷牧民東寶説:“現在,這裡的水漲了,草長密了、高了,野生動物也多了,我們真的安心了。”

 
 
 相關鏈結
· 青海省制定下發生態移民燃料補助費發放管理辦法
· 寧夏實施生態移民工程 乾旱帶4.5萬農民遷入新區
· 青海將設立生態移民創業基金助生態移民自主創業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