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開民族團結之花的新社區——記拉薩市城關區扎細社區居委會
新華社拉薩3月9日電題(記者張亞東、顏園園) 拉薩市城關區扎細社區居委會成立於1988年。20多年來,這個居委會堅持以民為本,團結帶領各族群眾抓發展、保穩定、促和諧,被各族群眾公認為民族和諧的“領頭羊”、社區經濟發展的“排頭兵”、社區平安建設的新典範。
民族團結常抓不懈
“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間相互離不開。如果各民族之間不團結,將會給分裂分子可乘之機。搞好民族團結,就是對分裂分子的有力回擊。”這是扎細社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索朗巴珠心中始終如一的信念。
基於這種認識,居委會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抓手,開展了多層次、多形式的民族團結教育——
抓經常性教育。居委會把民族政策教育納入日常學習計劃,每月至少組織一次由全體社區工作者、各族群眾和流動人員代表500多人參加的專題學習,正確理解黨和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強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抓社區宣傳。居委會充分利用社區市民學校、橫幅、宣傳標語、黑板報、社區廣播等宣傳工具,廣泛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宣傳民族團結先進事跡,使廣大群眾在自覺和不自覺中得到民族團結教育,形成了社區群眾共同維護民族團結的良好氛圍。
經濟實體越辦越大 服務業越辦越紅火
走進扎細社區,一排排整齊劃一的獨家、獨院樓房錯落有致,戶戶屋頂上的五星紅旗迎風招展;一條條街道通向社區每個角落,各種車輛繁忙地來來往往;街道兩側,300多家商鋪門前人頭攢動……
為幫助各族群眾更好地發展,居委會從集體積累中提供小額信貸,鼓勵群眾自主創業、合作經營,逐步形成了具有社區特色的以集體經濟為主,個體工商戶、運輸、房屋租賃為輔的多种經營新格局。居委會和群眾緊緊地擰成一股繩,把經濟實體越辦越大,商店、餐飲、加工等服務行業越辦越紅火——
立足扎基寺外來朝拜人員多的有利條件,居委會出資建立了60個經營攤位,並把攤位分給相對貧困的60戶家庭經營。如今,這60戶家庭每戶每年平均增收10萬元。同時,利用社區的6畝空地,居委會投資10萬元開辦了停車場,每年增加收入7萬元以上。
居委會還成立了拉薩市社區首家物業公司——扎細社區物業服務公司,有效地解決了13名失地居民的就業問題,目前這些人每年平均有1萬多元的收入;成立扎細社區小商品批發部,安排5名失地農民就業,每年還給每名社區居民分紅600元。
……
數據顯示,在扎細社區鄉鎮企業綜合服務部的帶動下,扎細社區僅鄉鎮企業一項,每年就為每名社區居民增收3000元。現在,整個社區沒有一名待業青年,沒有一個低保戶,更沒有一個貧困戶。2008年11月,扎細社區被拉薩市政府授予“首個萬元村(居委會)”稱號。
民族團結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
扎細社區居委會居住著藏、漢、回等多個民族的2390多名居民。居委會認為,發展社區經濟既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的基礎,也是維護民族利益、促進民族和諧發展的前提條件。
“社區對個體戶非常好,給我們的幫助數不完,我和父親兩代人都生活在這個社區,感覺像家一樣。”2003年跟隨父親到拉薩做建築、建材生意的吳宗澤在扎細社區感受到了無比的溫暖。
“剛來的時候,我們的居住條件非常差,尤其是100多名工人只能住在簡陋的房子裏,沒水沒電。居委會的索朗巴珠書記知道我們的困難後,就給找了塊地兒,讓我們蓋起了房子,還通了水電。”
在居委會黨支部的幫助下,吳宗澤和父親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工人們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
正是由於扎細社區居委會對外來商戶盡心盡力地幫助,很多從外地來的生意人都紮根在這裡,一待就是好多年。
“這樣的居委會,我們捨不得離開。”開雜貨店的老闆周時禮1990年來到拉薩,已在扎細社區做了20多年生意,他的大女兒也從當初只會蹣跚走路的孩子成長為西藏大學的一名學生。
在居委會接待室裏,一張長約4米、寬1米的巨幅照片非常引人注目。這是黨支部書記索朗巴珠作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代表到北京領獎時拍攝的。
老人指著照片激動地説,這個榮譽是社區各族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記者看到,在居委會的會議室裏,代表著榮譽的“全區民族團結先進集體”“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等牌匾和錦旗有30多個(面)。
從3名黨員到32名黨員,從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到5萬元,如今扎細社區的集體經濟資産達到上億元,流動資金達到2000多萬元,各族群眾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