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3月24日電(記者吳宇 侯熙文)24日,在一場春天的大雨中,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色列館宣告竣工。這座展館有著“海貝殼”的美稱,它的形象被繡在猶太人傳統的小帽上,當作禮物送給眾多來賓。
“儘管心中對這一場景已無數次綵排,我仍然無法抑制激動。”以色列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傑基·艾爾丹的致詞,道出了以色列參展人員的共同心聲。
“在以色列人看來,雨水是珍貴的自然資源;而在中國,雨水也代表著財富。相信在雨中落成的上海世博會以色列館,將推動兩國友好合作關係邁上一個新臺階。”傑基·艾爾丹説。
按照傳統習俗,以色列館舉行了“門柱聖卷”的安放儀式,即將書寫有聖經章節的羊皮紙緊緊捲起,裝在銀色金屬筒中,安放在門柱上,以此祈求平安和幸福。
以色列展區副總代表亞法·本-阿裏説,在猶太文化中,一座建築舉行了“門柱聖卷”安放儀式後,就意味著這已不僅是一座建築或房屋了,而是一個“家”。
“作為以色列參展世博會歷史上的第一個自建館,上海的這個‘家’是中以雙方團結合作的結晶,我們為此倍感親切和自豪。”亞法·本-阿裏説。
據以色列館建築師哈伊姆·多坦介紹,佔地2000平方米的以色列館就似一個微微打開的貝殼,又好像兩隻搭握環抱在一起的手。由於兩部分建築分別採用了石塊和玻璃兩類反差鮮明的建材,因此,從特定角度觀察這座流線型展館,又有著太極陰陽的東方文化意蘊。由於造型特殊,建設難度很大。
一家主要由中國留學生創辦的企業——上海生特瑞建設有限公司,承擔了以色列館從深化設計到建設、布展的全部工作。自去年4月底開工以來,公司總經理胡凡親任項目經理,帶領百餘名員工,與一向以“嚴格、苛刻”著稱的以色列方面“同船共渡”。
胡凡告訴新華社記者,以色列館使用的100多噸鋼結構,每件都不相同,必須運用三維設計、經數控加工而成,安裝定位必須非常準確;半個展館外墻所用石材,最終要形成一個圓潤的曲面,拼接要求很高,為了保證在曲面上鋪設石材萬無一失,專門在每塊石材上安放了鋼筋挂鉤。
“建築師的概念設計,讓人感受到以色列對中國的友好之情以及兩個文明古國的文化交流。作為總包方,我們當竭盡全力,讓這一美好願景變為現實。”胡凡説。
走進以色列館一層參觀長廊,一幅描繪以色列悠久歷史、經典建築以及當代城市發展和民眾生活的繪畫長卷,讓人眼前一亮;展館內的一座360度影廳,部分多媒體設備已就位,散發出藍瑩瑩的光亮;而在展館外,50多棵使用滴灌技術的柑橘樹已栽種完畢,在雨中顯出一片生機。
按照計劃,在完成最後階段的布展後,以色列館即可于4月下旬參與上海世博園區的總體試運行,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傑基·艾爾丹總領事強調:“對以色列而言,任何與中國的合作機會都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