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萬眾一心 永不言棄-全國各地援助玉樹災區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4月1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 這是一個地動山搖、生離死別的時刻,廢墟中的一本台歷,永遠定格在一個不會塵封的日子--4月14日。

    地震,這個近來一再牽動人類神經的災難,總是在猝然間襲擊不可預知的地方。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地震再一次襲擊了中國青海省的玉樹,這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土地,頃刻間成為一片令人心痛的廢墟。

    沒有絲毫放棄,沒有片刻猶豫。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經歷了汶川大地震洗禮的中華民族在不期而至的災難面前,意志更加堅強、果敢,行動更加沉著、堅定,工作更加科學、有序……

圖表:青海玉樹地震抗震救災進展情況 新華社發

    以人為本,生命至上,一個熱愛人民的黨和政府是最有力量的

    4月14日清晨,在一陣長達數十秒的地動山搖後,13億中國人民的心都飛向災區。地震等自然災害發生後的72小時,是國際公認的黃金救援時間。有關統計數字顯示,地震發生第一天,瓦礫下的倖存者的生存率為74%,第二天為26%,第三天為20%,第四天僅為6%。

    廢墟下的每一個生命都無比珍貴。

    第一時間裏,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分別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災工作,千方百計救援受災群眾。

    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要求,一定要抓緊72小時的黃金救援期,以最短的時間,以最快的速度,以最有力的措施抓緊救援,盡最大可能搜索營救被困群眾和受傷人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

    玉樹災區的第一天必定是一個生死攸關之日。

    還未到中午時分,救援隊伍已迅速集結,向玉樹進發--青海省派出62人組成的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中國地震局派出由15人組成的第一批現場工作隊。

    在余震不斷的惡劣條件下,每一處廢墟前都展開了與死神賽跑的營救行動。當地群眾在第一時間展開自救互救,用手扒、用臂推、用肩扛,一個個生命在爬出廢墟後轉身就去救助他人。

    生命不斷被發現,生命不斷被挽救。

    天色漸晚,救援隊伍的集結卻沒有絲毫停頓,解放軍來了,特警消防來了,安監救援隊也來了……所有人只有一個心願,盡最大努力、盡最大可能挽救生命。

    玉樹災區的第一夜必定是一個通宵不眠之夜。

    當晚,隨著中國國際地震救援隊的到來,人們看到了更多生命的希望。

    一到玉樹,中國國際地震救援隊隊長侯世科就帶領隊員,沿著一條一條街道搜尋還沒有救出的傷員,經過每一處廢墟,他們都要停下車來爬上廢墟呼喊一陣,期望能聽到呼救聲,哪怕是最微弱的聲音。

    只要有一點生還的可能,就要使出百倍的努力,生命的尊嚴在此時熠熠生輝。

    時間在不斷推移,搶救沒有片刻停息。一個個生命在人們的援助下重生--14日晚11時許,1名被困廢墟下16小時的女孩被消防隊員成功救出;經過一晝夜奮戰,青海省消防總隊在玉樹州民族綜合職業學院救出2名倖存者;15日12時,來自西藏昌都的救援隊從廢墟中解救出一名生還者;同樣在15日12時,中國國際地震救援隊在一處賓館成功救出4名被埋男子……

    數百人遇難,近萬人受傷。在抓緊搜救每一個生命的同時,救治傷員同樣刻不容緩。

    15日上午,衛生部組織的第一批地震救援醫療隊從北京啟程出發,93名臨床及護理人員涵蓋普通外科、骨科、感染科、兒科、重症醫學科等各個專業,6噸醫療救援物資也將同時到達災區。

    中國殘聯緊急行動,連夜籌建康復醫療隊。這支康復醫療隊由經驗豐富的脊柱損傷、腦損傷、截肢和假肢矯形、神經內外科專家及康復治療師組成。醫療隊中的很多專家都曾參與汶川地震的傷員救治工作,對地震損傷有著豐富的救治經驗。

    當地醫院損毀嚴重,無法收治傷員。前期趕到的武警青海總隊就開設了一個臨時醫療所,地震當天就接診了150多人,為40多人進行了清創和簡單的縫合手術。

    轉移傷員,給他們提供最好的治療。15日14時50分,首架運送災區傷員的飛機抵達西寧機場,機上38名傷員隨即被送往醫院進行救治。為轉運並集中收治傷員,青海省已在西寧、海東、海南等地準備了2100張病床。15日,將有550名傷員通過航空運輸和公路運輸的方式被送出災區接受治療。

    以人為本,生命至上,人們在玉樹地震災區再次看到了大寫的“人”字。

圖表:青海玉樹地震的主要特點 新華社發

    一方受災,八方支援,一種舉國相助的社會制度是最優越的

    我們看到了災難,我們也看到了有條不紊的救災。

    衛生醫療救援人員到了,災區的廣場上受傷的人們開始輸液……

    民政部的救援人員到了,5萬件棉大衣、5萬床棉被、數萬頂帳篷陸續運抵災區,10萬人份野戰食品向災區空運……

    公安部的救援人員到了,除了救人,他們還緊急調集帳篷、便攜式發電機、棉大衣、升降燈、多功能喇叭、折疊床等物資運往災區……

    鐵道部要求對救災物資要做到隨到、隨裝、隨運,有多少運多少,以最快速度運抵災區……

    玉樹地震災區地處高海拔、高寒地區,也是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為了儘快把物資運到災區,14日,民航局緊急調用16架飛機投入救災飛行。

    一個個切實的措施,一項項縝密的部署,一次次科學的救援行動,體現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

    這是地震發生近40個小時的一組數字:

    --交通運輸部緊急撥付了1000萬抗震救災專項資金,用於災區公路的搶通、保通。

    --中組部下撥200萬元黨費支持青海玉樹抗震救災,要求災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産黨員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把抗震救災作為當前第一位的任務。

    --全國總工會緊急下撥200萬元救災款。

    --全國婦聯緊急籌集100萬元資金髮往青海,用於援助受災的婦女兒童和群眾。

    有人説,抗震救災就是一場生死時速的較量。在這場較量中,中國的“脊梁”們用責任書寫著“第一速度”。

    “快!”電網人知道,電力不能斷,那是災區照耀希望的明燈!震情傳來,國家電網第一時間組織電力搶險救援人員和物資。10多個小時,800公里,來不及喊累,沒時間休息,電網人連夜奔赴災區安裝設備。15日9時,兩台應急電源車在搶險指揮部和玉樹州藏醫院啟動,5臺小型發電機已迅速投入搶險施工。

    “快!”石油人知道,油品供應不能斷,那是災區生産生活的命脈!兩大石油公司立即行動。中石化青海石油公司迅速組織50噸成品油資源以及災區急用的水和食品,中石油青海銷售公司分兵兩路,帶著104噸低凝點柴油、52噸汽油等奔赴震區第一線。

    “快!”通信人知道,通信不能斷,那是災區最重要的信息通道!15日淩晨2時,大地震發生18個小時後玉樹機場的移動通信開通;4時,災區縣城中國電信電話通信均已恢復;8時30分,震區中國聯通用戶已恢復通信,玉樹州各縣聯通通信網絡已恢復運行;9時,中國移動災區通信恢復正常。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災區災情的需要成為祖國各地共同的行動目標。

    15日11時08分,北京市首趟救災捐贈物資專列駛離大紅門火車站,緊急馳援青海玉樹地震災區。專列的38節車皮,已經達到了一趟列車運力的極限。

    西藏昌都地區14日下午便派出了一支21人的醫療先遣隊趕赴玉樹災區;15日上午,又一支由81名醫療隊員和18輛救護車組成的救災醫療隊從西藏出發。這是迄今為止西藏自治區醫療隊員趕赴區外參加救援工作規模最大的一次。

    在“5·12”汶川地震後充分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溫暖的四川各族人民,獲悉災情後立即向玉樹地震災區伸出援手,向災區捐款2000萬元。

    上海市民政局捐贈1000萬元;遼寧、福建省政府分別捐贈500萬元;江西省委、省政府捐贈200萬元、1萬床棉被;江蘇省民政廳捐贈50萬元;甘肅省甘南州捐贈80萬元;河北省張家口市民政局捐贈20萬元;陜西省民政廳迅速在全省範圍內組織玉樹地震抗震救災捐贈活動……

    地震無情,人間有愛,一個充滿大愛的民族是最堅強的

    災難降臨,撼動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國人民在面臨災難面前所體現的民族精神。

    1元、2元、5元、10元……青海玉樹地震發生後,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捐款、捐物正在點滴匯聚,形成支持災區救援工作的強大後援。

    這些愛心捐款,或微薄或厚重,代表著社會各界和各族人民的愛心,寄託著全國人民對受災群眾的牽掛。

    災情傳來,情牽四方。在萬米高空,上演了這樣感人的一幕:

    14日晚18時30分,從北京到西寧的南航CZ6992次航班上,飛機上響起了這樣的廣播:“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災區人民需要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如果乘客現在想向災區表達一份愛心,可以現在捐款!”

    話音甫落,飛機上乘客紛紛掏出錢包,你一百,我一千……踴躍的場面,在愛心涌動中顯得格外感人。

    看到飛機上的一切,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光標心情難以平靜。在汶川地震期間,他曾帶領工人開著推土機前去災區救援,捐款數千萬元。如今,他又帶著自己和兩位朋友的捐款奔赴另一個災區。

    陳光標對玉樹有著特殊的情感。他是玉樹的榮譽市民。在這裡,他援建了46所希望小學,累計捐款捐物達2100萬元。“災難來了,我必須來!”陳光標説。

    是啊!災難來了,你必須來,我也必須來!哪怕是一分錢,哪怕是一條鼓勵的短信!

    眾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凝聚,又在此時此刻的玉樹地震中再次閃現。在河南,17位富有戶外救援經驗的青年人正在“來”的路上。作為河南戶外救援聯盟的成員,他們中有60後、70後,也有80後。其中,有一半以上曾在汶川地震期間馳赴北川災區前線,參與第一線的救援,不少人還是地質、建築或醫療工作出身。如今,面對國家再次召喚,他們的回答是,自己責無旁貸!

    “面對災難,人人有責。我們就是想為這個社會,為大家做一點有益的事情。”36歲的河南戶外救援聯盟指揮長陳學政告訴記者,聯盟中都是精兵強將,善於山地救援。“海拔高,距離遠,正顯示了我們的優勢。”

    慈善基金會“壹基金”也“來了”!在地震發生後,壹基金迅速在西寧成立了抗震救災臨時指揮部,短短一天已經集結了包括災區急需的純凈水、藥箱、衣服、棉被等在內的200多萬元物資,正在一批批發往災區。

    從14日8點10分接到第一個有關地震的短信後,壹基金救援聯盟救援負責人陸淩雲就把心和災區聯在了一起。在30多個小時間裏,他只“瞇了一個小時”;在過去的10個多小時裏,他只吃了一個煎餅果子。

    更多的愛心還在源源不斷地向玉樹匯聚!14日下午,雲南旱區馬龍縣人民法院的法官幹警們拿出了自己不多的工資,向地震災區捐款4000余元;晚11點,中國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經過4個小時的空中飛行抵達救援現場。搜救分隊61人,醫療分隊30人沒有片刻喘息,立即投入救援工作。

    在江蘇鹽城,八旬老人張忠泉用蒼老的雙手顫巍巍地遞上了10萬元的積蓄。這10萬元錢,是十幾年來,老人腳踏三輪車,靠揀拾破爛積攢下的辛苦錢。這10萬元錢,更是一個老共産黨員對同胞無私無求的奉獻。

    這就是中國精神--生命的尊嚴,人性的崇高;

    這就是中國優勢--八方的馳援,無私的奉獻;

    這就是中國情懷--愛心的涌動,情義的傳播。

    (記者徐京躍、吳晶、王茜、趙超、樊曦、璩靜)

40小時生死大營救--來自玉樹地震災區的報告

    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

    14日7時49分,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7.1級地震。

    雪山頷首,江河低泣!玉樹,十萬火急!

    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新華視點”記者從北京、西寧、蘭州等地趕到玉樹縣政府所在地結古鎮時,眼前的景象令人震驚--道路斷絕、瓦礫遍地、上萬人死傷、九成以上房屋被毀、近十萬群眾無家可歸--唐蕃古道上的明珠毀於一旦。

    截至記者發稿時,距地震發生已40小時--與時間賽跑,救援正全力推進;與死神競速,愛心從八方匯聚…… >>>詳細閱讀

把溫暖和希望送到災區—玉樹地震第一天救援側記

    新華社西寧4月14日電(記者 黨周 呂雪莉 張進林)四月的青海高原,一場意想不到的災難突然降臨:14日早上7時49分,位於青海省南部的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7.1級地震,美麗的玉樹草原頓時嗚咽了。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我國啟用5000萬元彩票公益金辦理法律援助案件
· 全國婦聯籌100萬元援助青海地震中受災婦女兒童
· 中央補助地方法律援助辦案專款2010年增至1億元
· 中國駐吉大使表示中方願向吉方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 海員援助組織證實塞舌爾以西被劫貨船無中國船員
· 水利系統對口幫扶西南重旱區援助資金已撥付到位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