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文化部有關部門談正確認識處理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十大關係
新華社北京4月18日電(記者 周瑋)在近日舉行的全國宣傳部長座談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講話中系統闡述了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需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的十個方面重要關係。新華社記者日前就此採訪了文化部有關部門負責人。
堅持“二為”方向弘揚主旋律 貫徹“雙百”方針提倡多樣化
文化部藝術司負責人表示,十大關係中關於正確處理“弘揚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關係的論述,對於進一步推動藝術創作的全面繁榮發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弘揚主旋律,就是堅持“二為”方向;提倡多樣化,就是貫徹“雙百”方針。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成,不可或缺,都統一于“三貼近”的具體實踐中。弘揚主旋律要堅持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有機統一,不能降低藝術標準,不能空洞説教;提倡多樣化要講究格調品味,寓教于樂,不能低俗媚俗庸俗。
這位負責人説,藝術司將精心規劃和組織優秀文藝作品的創作和生産,繼續推動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建設。進一步強化藝術創作生産面向市場、服務群眾的導向,改進評獎辦法,加大演出場次的權重,完善對藝術人才尤其是表演人才的獎勵機制;大力扶持民族藝術和高雅藝術,保護和扶持崑曲、京劇、民樂等民族藝術的發展,整合現有資源,推動設立國家繁榮文藝創作專項資金,芭蕾舞、歌劇、交響樂等高雅藝術發展專項資金。精心組織好第九屆中國藝術節等重大文藝活動,充分發揮國家藝術院團的導向性、代表性、示範性作用。繼續加強對民營院團的扶持,開展首屆全國民營院團優秀劇目展演,充分發揮民營院團在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文化需求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堅持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改革創新增強發展活力
就如何正確處理“文化與經濟”“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改革與發展”三方面的關係,文化部産業司負責人表示,在現代經濟中,文化因素越來越重要,經濟與文化越來越融為一體。隨著文化的産業屬性得以挖掘,文化産品以商品的形式進入市場,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這位負責人説,發展文化産業必須貫徹發展先進文化的要求,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同時,又妥善處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係,既反對唯利是從,忽視社會責任,又避免片面強調所謂的社會效益、不講經濟效益,影響企業良性發展等問題。
這位負責人説,改革是文化産業發展的強大助推器,是文化産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只有不斷改革創新,文化産業才會出現蓬勃發展的局面。在實際工作中要統籌兼顧文化體制改革與發展文化産業之間的關係,以改革促發展,以發展檢驗改革的成效。
提高管理科學化水平 確保文化健康有序發展
文化部文化市場司負責人表示,要正確處理文化市場發展中促進繁榮與加強管理的關係,通過不斷提高管理的科學水平,確保文化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這位負責人説,具體措施如下:一是今年底前基本完成綜合執法改革任務。研究制定改革督查驗收標準,對東、中、西部地區進行分類指導、嚴格驗收;加強新組建的綜合執法隊伍素質建設。
二是完善文化市場管理措施。將制定文化部關於預防和查處假唱、假演奏等違規行為的有關規定;研究電子遊戲內容監管的有效措施,改進國産電子遊戲機備案核查工作;出臺旅遊演出扶持目錄,舉辦文化旅遊高峰論壇,進一步推動文化與旅遊結合;加快起草《藝術品市場管理條例》;繼續嚴格控制網吧總量,出臺網吧連鎖的優惠政策,大力推進網吧連鎖化工作;抓緊出臺《網絡遊戲管理暫行規定》,推廣“網絡遊戲適齡提示”成功經驗,引導企業實施“網絡遊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起草手機娛樂管理有關規定,促進手機娛樂服務健康發展。
三是加大市場監管力度。以保護知識産權、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保障國家文化安全為重點,切實做到監管責任到位、監管措施到位。
四是加快技術監管平臺建設。力爭今年內實現中央監管平臺與所有省級監管平臺的互聯互通,充分發揮技術監管的優勢,提高對網吧的有效監管。
政府主導輔以社會參與 形成文化建設整體合力
在談到正確處理“發揮政府作用與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的關係時,文化部社會文化司負責人表示,推進文化建設,也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充分發動群眾,努力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良好局面。
這位負責人説,各級政府在文化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要求我們切實把政府的職能由主要辦文化轉到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要以實現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為目標,堅持公共服務普遍均等的原則,兼顧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協調發展,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努力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從整體上來看,我國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總量偏少,尚存在比較大的發展空間。要進一步完善鼓勵社會力量支持文化建設的文化經濟政策,拓寬支持文化建設的途徑;要大力扶持民辦文化機構和團體的發展。打破體制界限,在資金扶持、隊伍培訓、行業評估等各方面對民辦文化機構和國辦文化機構一視同仁;要積極發展文化志願者隊伍。
加強文化科技自覺 催生新的文化業態
文化部科技司負責人表示,十大關係中特別提到“發展文化與運用科技”的關係,要“把運用高新科技作為推動文化建設、提高文化創新能力和傳播能力的新引擎”,這指明了高新科技在文化建設、文化創新和文化傳播中的動力作用。
這位負責人説,在工作中要加強全球化進程中的文化科技自覺,同時要推動科技進步引領下的文化創新。具體而言,一是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在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文化傳承和傳播體系構建、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古籍保護、文化市場監管體系構建中發揮科技的支撐作用和提升作用。二是要推進現代科技與文藝創作特別是演藝創作、生産相結合,提升演藝産品的表現力並進而擴大其影響力。三是要推動現代科技與文化産業相交融,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使民族文化資源優勢變為文化産業優勢,創新文化生産方式並催生新的文化業態。四是要明晰文化科技工作的目標,調整文化領域的學科佈局,促進系統內外的科技資源整合,積極吸引掌握核心或關鍵技術的科技人才投身文化建設。
保持民族文化獨立品格 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
如何正確處理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係?文化部外聯局負責人表示,文化交流既是了解一個民族的有效方式,又是不同民族心靈對話的最佳手段。
這位負責人説,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必須正確處理好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係,在全球化浪潮和全面對外開放的條件下,要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保持和突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特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世界文化百花園中成為盛開的奇葩。對外文化工作要認真處理好“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一定律和“適應受眾的思維方式、欣賞習慣、接受能力和語言特點”這一跨文化傳播規律的辯證關係。在強調民族文化自主性和特性的同時,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既保持民族文化的獨立品格,促進自身文化的發展,又虛心借鑒、廣泛吸收外來一切有益的文化,從世界文明成果中汲取養分,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吸引力、親和力、説服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