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大愛滿人間——海內外救助青海玉樹地震災區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4月2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4月21日電(新華社記者 車玉明、朱立毅、何宗渝)

    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北緯33.2度,東經96.6度。

    讓人撕心裂肺的汶川大地震發生還不到兩年,7.1級的青海玉樹地震再次把數萬人的生命推到了生死邊緣。

    4月21日,已經是地震發生後的第8天。

    像三江源流淌出的清澈河水,來自全國上下和海內外各界人士的救助,正源源不斷向玉樹匯聚,滋潤著這片受難的土地,撫慰著人們的創傷。

    人的生命高於一切。無邊大愛催生的中國速度讓世界驚嘆

    人的生命高於一切。只要有一絲希望,就要盡百倍的努力。

    災情就是命令。玉樹發生7.1級地震的消息一經傳出,黨中央、國務院在第一時間果斷決策,打響了一場千方百計救援受災群眾的戰鬥。

    幾小時內,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對抗震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災工作,千方百計救援受災群眾;

    幾小時內,國務院成立抗震救災總指揮部;

    幾小時內,回良玉副總理受黨中央、國務院委派,率國務院有關部門和軍隊、武警部隊負責同志緊急趕赴災區;

    幾小時內,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發出指示,一定要抓緊72小時的黃金救援期,以最短的時間,以最快的速度,以最有力的措施抓緊救援,盡最大可能搜索營救被困群眾和受傷人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

    快速反應,生命至上!一場生死大營救,同步展開——

    8時20分,中國地震局啟動二級應急響應,中午時分又將響應提升為一級;

    8時30分,國家減災委、民政部于緊急啟動國家四級救災應急響應,中午12時把應急響應提升為一級;

    衛生部、交通運輸部、鐵道部、民航局等部門紛紛在第一時間採取行動……

    青海、甘肅、陜西、四川、西藏等地的救援隊伍星夜馳援,趕赴災區……

    公安消防官兵、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的救援隊伍,衝在前面……

    地震僅8分鐘之後,武警玉樹支隊支隊長石華傑就帶領官兵衝出營區,趕到醫院、學校、居民區等震後搜救的最前沿。

    沒有專業搜救工具,沒有大型挖掘設備,石華傑帶領著650名官兵靠手扒肩扛,就從廢墟中救出969名被壓埋群眾,平均每名官兵至少從廢墟中救出一條生命。

    同一時刻,玉樹州公安、武警以及州委州政府的幹部們紛紛出動,冒著余震和煙塵,不顧搖搖欲墜的樓板和石塊,投身到搶險救援中。

    14日晚,結古鎮。

    救援人員在一次次的余震中爬上廢墟,敲擊著水泥板,並向廢墟中喊話。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廢墟中傳來了微弱的敲擊水泥板的響聲。

    “有生命跡象!”現場氣氛一下子沸騰起來。隨後,一名處於半昏迷狀態的女性被抬出廢墟,成為國家地震災害救援隊當晚救出的第二個生還者。

    高原反應、語言不通、余震不斷……在諸多不利條件下,他們在每一處廢墟前與死神競速。只要快一分,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接到命令,武警某部團長孔新便帶領著部隊1100名官兵連夜行動,于15日上午7時趕到了結古鎮中心。

    “為了能儘快救出被埋群眾,我們一邊走一邊詢問當地群眾,哪受災最嚴重。然後派出分隊救援。”孔新説。他們在結古鎮四個受災嚴重的區域分組展開搜救。

    只要有一點生還的可能,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生命”二字重如千鈞。

    玉樹,成為人們守望的焦點,牽掛的中心。大愛之中,一個個生命的奇跡在這裡發生。

    連日來,廢墟上處處閃現著迷彩綠、黃色、橘紅色的救援服、紅色僧袍、白衣大褂和志願者胸前的紅綢帶。其中,一支由漢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等各族群眾構成的160人的“農民工救援隊”引人矚目。

    從地震當天開始,這支救援隊幾乎一刻不停地在廢墟中挖掘。“我們沒有時間悲傷,每秒鐘都很重要!”隊員成李軍説。目前,他們已從廢墟中救出41名倖存者。

    據不完全統計,地震發生後的72小時內,解放軍、武警官兵從廢墟下成功救出1200人。

    “能多救一個人,累趴下也值!”中國國際救援隊隊員朱磊的一句話,道出了所有救援人員的心聲。

    抗震救災的中國速度,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讚揚和積極評價。

    坦桑尼亞總理平達稱讚中國的抗震救災行動迅速。新西蘭外交部長麥卡利發表聲明説,中國擁有良好的災害應急反應機制。日本《朝日新聞》稱頌中國救援中的“決不放棄”精神……

    奇跡已經開始,奇跡尚未結束……

    一切為了災區。救災保障凸顯的中國力量,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生命至上。在抓緊搜救每一個生命的同時,救治不斷增加的傷員同樣刻不容緩。

    青海醫療隊出發!

    四川醫療隊出發!

    震後僅2小時,全國衛生系統迅速行動起來。

    ——地震當天上午,青海省衛生廳向災區派出了首批省級醫療和衛生防疫隊,緊急調運大批救護車、醫療設備和藥品。

    ——震後6小時,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醫療隊首批49名先遣隊員帶著價值5萬元的藥品和8輛急救車抵達玉樹地震災區,在賽馬場集中安置點開展救援。

    ——震後7小時,甘肅省39名醫務人員、10臺急救車攜帶藥品器械和生活物資,不顧高寒、饑餓和風雪,翻山越嶺向玉樹進發。

    西藏、甘肅、北京、天津醫療隊及中國疾控中心防疫隊……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地——玉樹!

    到19日17時,共有40支2032人的醫療救治隊伍戰鬥在災區一線,其中有1019人來自青海省外和部隊。截至4月20日16時,玉樹地震災區累計救治傷員9145人,轉運傷員2381人。

    高寒缺氧、缺醫少藥、醫療設備被毀嚴重……面對各種困難,來自全國各地的醫務人員心中只有一個信念:不能讓他們從廢墟中被解救出來,在自己手中離開!

    “我們剛剛經歷了‘5·12’汶川大地震的傷痛,更知道‘時間就是生命’的深刻意義!”一臉泥沙、兩眼通紅,前胸和後背沾滿了大塊血跡和污垢的四川省甘孜州衛生局副局長林銀生説。

    胳膊僵直了、雙腳凍得像生鐵一樣,可是沒有一個人停止工作。

    “看到痛苦的表情,聽到揪心的呻吟,我們沒有理由停歇。”剛到救治點時,近400名傷員在等待救治,青海省人民醫院抗震救災醫療隊隊長葉謝智華心急如焚。

    玉樹震區醫療機構幾乎全面癱瘓,重症傷員必須以轉運救治為主。

    衛生部門于地震當天會商研究傷員轉運方案,協調民航局、鐵道部、交通運輸部,通知西寧、成都、蘭州、西安等地的醫院預留床位,迅速啟動重症傷員的轉運救治。

    一次次從停機坪將傷員搬運到飛機上,這對於剛從低海拔來的醫療隊員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堅持、再堅持,隊員們臉色發白,嘴唇發紫,他們只是稍稍休息一下便繼續工作。

    從玉樹到青海,再從青海到蘭州,萬米高空的軍用運輸機裏,尕拉毛拉著表妹忠尕的手小聲安慰著。此時,50輛救護車和上百名醫務人員已經在蘭州中川機場集結。

    15日18時10分,傷員及其家屬平安降落在中川機場。已在寒風中待命4個多小時的醫護人員、機場人員及志願者隨即投入戰鬥:初檢、登記、搬運、救治……

    災難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創傷。地震100小時之後,衛生部委託的首批精神衛生專家趕赴西寧,組織當地醫務人員進行地震災後緊急期的心理救援。

    甘肅西北民族大學藏學院學生在參加災後心理應急疏導培訓後走進病房,給傷員擦臉,陪家屬聊天,撫慰那一顆顆受傷的心……

    災情重,任務緊。在第一時間提供保障,儘快安置數萬名災區群眾,不讓他們受凍挨餓,為救援人員提供救援和生活保障,與救治傷員一樣成為當務之急。

    與時間賽跑、與死神競速,來自各地和相關部門的援助行動,旋即展開——

    民政部、鐵道部、民航局、總參作戰部等迅速啟動救災聯動機制,協調解決災區救災物資供應問題。

    商務部啟動一級救災應急響應機制,組織投放600噸中央儲備凍牛羊肉到地震災區,做好方便麵、飲用水、火腿腸、盒裝牛奶等方便食品供應。

    各種救災物資,正源源不斷向災區匯集。

    截至20日15時,已有34468頂棉帳篷、棉大衣55407件、棉被188913床運抵玉樹地震災區。此外,大批的野戰食品、方便食品和礦泉水、折疊床、簡易廁所、應急燈、行軍床、毛毯等也抵達災區。

    14日,民營企業家陳光標率救援人員和數十台機械設備連夜馳援玉樹。而他從自己的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派出33名民兵隊員已于14日下午3點半抵達災區投入救災。“面臨國難,考驗每位企業家社會責任的時刻到了。”

    曾參與汶川地震救援的長沙中聯重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也緊急調集了距離玉樹最近的青海西寧、四川雅安、成都等地約60台中型挖掘機和25噸左右汽車起重機等災區急需的救援設備馳援玉樹……

    一支支救援隊伍、一輛輛救援車輛、一筆筆援助物資,迅速集結,向著同一個方向,出發!

    祁之凱是一名普通的電力公司員工,15日晚跟著救援隊伍踏上了從西寧到玉樹災區救援“生命線”——從西寧出發,翻越日月山、柳梢溝、大小野馬嶺,以及海拔4824米的巴顏喀拉山山口,全程約820公里。

    在各種有力保障的支撐下,玉樹災區的抗震救災取得了初步階段性成果。

    ——截至17日17時,玉樹州結古鎮自來水廠恢復供水,兩個安置點1萬多名群眾喝上了自來水;

    ——截至18日下午,災區4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已全部完成網絡恢復和臨時網點營業;

    ——截至19日10時,通往玉樹災區幹線公路基本暢通。交通部門已開始對玉樹州境內農村公路進行修復;

    ——截至19日,玉樹地震災區電網主網架基本修復,全縣基本恢復正常供電;

    ——截至19日,玉樹州45個鄉鎮中已有42個鄉鎮恢復固定和移動電話通信。

    有力、有序、有效的救援保障,是社會主義中國強大組織力量和強大物質保障條件的集中展現。

        血濃于水。海內外炎黃子孫的拳拳之心,展現了中國情懷的無邊大愛

    “情係玉樹,大愛無疆”抗震救災大型募捐活動20日晚在中央電視臺演播大廳舉行。臺上演員真情投入,場內場外踴躍捐款,募捐活動共募集到各類款項21.75億元人民幣,中華兒女的熾熱情懷、博大愛心和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再次在全世界面前展示。

    一批批疾馳而至的救援人員和物資,一次次不捨不棄的救援,一筆筆凝聚愛心的捐款,一句句動人心魄的話語,承載著中華兒女的無邊大愛,涌向災區的每一個角落——

    “我叫扎西文次,男,今年12歲,身高一米二左右,一雙大眼睛……我們玉樹,天空晴朗明凈,氣候涼爽宜人,草原無邊無盡……遠方的朋友,我們相距雖然遠,但是心連心,能夠成為朋友……”

    當玉樹第三完全小學五年級3班藏族學生扎西文次的結對筆友許葳收到這封信時,他已經成了一名孤兒。4月14日,玉樹地震使扎西文次的家人全部遇難,他也被壓在了廢墟中……

    19日,杭州。12歲的杭州小學生許葳一遍遍仔細閱讀扎西文次的來信,她在回信中寫道:“我知道你現在已經被救出來了,但是全家七口人只剩你一個了,我知道你很傷心,很難過,我也很傷心。”

    “如果你暑假有空的話,可以來我們杭州玩。我會帶你去美麗的西湖和西溪濕地,你還可以找到另一個溫暖的家!”

    兩個素昧平生的少年,以這種質樸的方式,傳遞著對彼此的關愛……

    地震無情,人間有愛!華夏兒女血脈相連,以不同方式傳遞著人間真情。

    19日,玉樹州體育場。一位老人正在調配藥品。他身著白大褂,頭戴白帽,帽檐下露出蒼蒼白髮,臉上佈滿皺紋。由於連日勞累,他的腳部紅腫,走起路來有些跛。

    他就是河北衡水冀州職工醫院院長和外科主任醫師吳殿華,從醫60年,今年已經75歲高齡,是玉樹災區年齡最大的志願者,參加過邢臺地震、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傷員救治。

    地震發生後的第二天上午,患有心臟病和高血壓的吳殿華驅車跋涉3000多公里、歷時35個小時趕到災區。“外科是我的專長,我不能不去,到災區能救治一個人,我就沒白來。”

    在玉樹的這幾天裏,吳殿華忍著強烈的高原反應,服藥堅持工作,已經救治了80多名傷員。“來一趟不容易,我要多呆幾天,再為衛生防疫做點事情……”

    玉樹州體育場是震後災區最大的傷員醫療救治點。這裡還活躍著一支由三個民族組成的“老兵志願者”團隊,包括4名回族、2名漢族和1名藏族老兵。

    “看到同胞受難,非常心疼,汶川地震我們沒有去,感到很遺憾。這一次我們一定要到玉樹災區,盡我們最大的力量幫助受難同胞。”隊長馬勇説。

    面對災情,全國在行動——

    19日晚,由青海衛視、青海藏語衛視等單位主辦的大型賑災晚會《永不放棄·向生命致意》,共為玉樹地震災區籌得價值9億多元的善款及物資。

    19日當天,五糧液集團為玉樹送去1500萬元救災物資,首都機場集團向玉樹災區捐款1000萬元,南航向玉樹地震災區捐款600萬元,全國婦聯662萬元資金和物資發往青海,深航急運9噸緩解高原反應營養液至災區,陜西延長石油集團向玉樹災區捐款1188萬元……

    地處太行山區的河南省輝縣市裴寨村。村民自發組織的捐款在這個不足600人的貧困山村舉行。

    “不論是四川的汶川還是青海的玉樹,都是咱們的同胞,都是一家人。看到他們遭受災難,我心裏很難受。這是我省下的200元錢,都捐給他們吧。”83歲的裴傑老人説。

    從幾歲孩童到耄耋老人,從機關幹部到農民群眾,從東部沿海到西部高原,從中央企業到民營小廠,血濃于水的情懷,凝聚成拳拳愛心,人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著自己對同胞的關愛。

    災情也牽動著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的心——

    香港特區政府19日從賑災基金中撥出450萬港元給予愛德基金會,用於賑濟青海地震災民;澳門特區政府宣佈撥款人民幣1億元支持青海玉樹地震災區的救災工作,澳門紅十字會此前已緊急撥出30萬澳門元為災民購買食物和禦寒衣物。

    由急救、骨科、小兒、公共衛生等21位醫療專家組成的台灣紅十字醫療救援隊18日晚攜帶著1000余公斤的醫藥物資抵達西寧,在當地醫院開展醫療救治工作。

    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美國福建公所以及美國福建同鄉會等僑團15日分別舉辦現場捐款活動。“只要我們的同胞有難,我們就會伸出援手!”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執行主席黃克鏘説。

    法國巴黎——

    當地時間18日傍晚,埃菲爾鐵塔旁的一塊空地上,一群旅法留學生在斜陽映照下,將白色蠟燭擺放出一顆巨大的“心”,“心”的中央是一顆彩色蠟燭擺成的小“心”,小“心”包圍著一束鮮花,上方是白色蠟燭擺成的兩個字——“玉樹”。

    一位年輕的媽媽帶著兩個孩子,慢慢地將蠟燭點燃……

    “我們每人點亮一支蠟燭,希望通過燭光,為受災同胞祈福。”法中留學互助會會長夏天説。

    旁邊的一塊展板上,一位留學生寫下了自己的祝福:“兄弟姐妹們,堅強一點,全世界的同胞們關心你們。明天會更好!”

    南非約翰內斯堡——

    19日,南非各主要僑團舉行“血濃于水 共伸援手”為青海玉樹地震災區捐款活動,第一批籌集捐款逾127萬蘭特(約合17.4萬美元)。

    活動發起方、全非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吳少康説:“地震再一次給中華民族帶來傷痛。除了悲傷,我們海外華僑華人必須做點事情。雖然不能親臨現場解救生命,但我們可以用捐款的方式盡綿薄之力。”

    中國駐俄羅斯、印度等國大使館工作人員,以及遠在阿根廷、加拿大、法國、巴基斯坦等國的華人華僑也積極為玉樹地震災區捐款。

    格桑花是青藏高原上最普通的花,它生命力頑強,生存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

    由志願者組成的“格桑花援助隊”隊員連日來發放救災物資,了解學校損毀及學生傷亡情況,救助受災學生,並幫助格桑花西部助學網站“一對一”結對捐助者尋找學生下落。

    “我們每天工作到淩晨3點,通過網站發佈震區被捐助學生信息,7點就出發,到鄉村調查了解學校和貧困生狀況。下一步,我們將利用募集的資金,幫助學校恢復重建,對受災貧困學生實行救助。”“格桑花援助隊”負責人洪波説。

    截至20日2時,格桑花西部助學網站支付寶賬戶共募捐到救災資金接近88萬元。

    “格桑花也是藏族人民心中最美麗的花,代表幸福吉祥。我們期望,生活在玉樹的人們,能像格桑花一樣,頑強地度過災難,走向美好的明天。”洪波説。(王聖志、劉雅鳴、賈丹參與此稿采寫)

 
 
 相關鏈結
· 中央企業向青海玉樹地震災區捐款超過3.8億元
· 青海省在結古鎮為玉樹地震遇難同胞舉行哀悼活動
· 玉樹結古鎮所有受災群眾安置點全面實現市電供電
· 青海玉樹地震重傷員大轉診創“零死亡”奇跡紀實
· 第五批護航編隊官兵為玉樹地震災區祈福
· 玉樹將繼續出現雨雪天氣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