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國館怎麼走?”一句簡單的問話,站在世博軸與高架步道交叉口的世博志願者李倫和他的夥伴們回答起來,卻要費不少口舌,因為中國國家館有幾個門,旁邊又有省區市館。上海世博會試運行的6天裏,每天,李倫他們都要無數次回答這樣的問題。高峰時段,他們要同時面對許多追問,有旁觀者統計,平均每10秒便要回答一個問題。一天下來,每個人都啞了喉嚨,但人人臉上保持著微笑,洋溢著熱情。
世博園裏有不少問訊處,但遊客們顯然更喜歡把各種各樣的問題投向志願者——因為他們隨處可見,他們身穿的淺綠色志願者服是那麼鮮亮顯眼,他們年輕的臉上一直展露著那麼真誠可親的笑意。
4月20日至26日,總共有包括各批次志願者骨幹(小組長)、第一批日常崗位及高峰崗位志願者、部分特殊崗位志願者等在內共27200人次參與了世博園的試運行服務,還有9000余名志願者參與了崗前實訓工作,他們多數是大學生。從初上崗時的手足無措,到迅速調整、提高服務水平,他們已成為世博會最離不開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時也是世博園裏一道最亮麗搶眼、最朝氣蓬勃的風景。
“世博會,我們準備好了!萬眾一心,全力以赴,志願奉獻,為國爭光!”2010種聲音説著同一句誓言,激昂響亮,在記錄著中國歷史百年滄桑的外灘上空回蕩,讓溫煦的春天也急速興奮升溫。
這誓言代表了200萬世博志願者,幾乎佔了這座特大型城市人口的1/10。對上海而言,他們的出現,是足以載入史冊、豐富城市性格的事件。
這座重契約守秩序、踏實矜持多於豪爽熱情的城市,有著一群喜歡説“關儂啥事體”的市民。如今,大街小巷間200多萬名志願者的身影和一次次服務行動在告訴市民和遊客:你們的“事體”,都和我有關。
如同他們唱出的世博志願者之歌:“世博在你眼前,我們在你身邊”。
200萬志願者 以世博園為中心,畫一個志願服務的同心圓
4月20日清早,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大四學生冶英來到位於五角場的城市服務站點,要在這裡完成10天的志願服務。有過志願服務經歷的冶英一直期待著這一天:“我會用語言優勢和對周邊地理的熟悉,為中外遊客和市民服務。”此前,第一批220多名世博園區長期管理崗位志願者3月中旬已經到崗。
世博會志願者主要有三大類:園區志願者7萬名,協助維護園區參觀秩序和預約場館,提供園區交通信息問詢,幫助殘疾人士等;城市誌願服務站點志願者13萬人,為市民和遊客提供信息諮詢、擔任翻譯並進行文明宣傳,必要時也能提供急救服務;城市文明志願者最多,近200萬名,包括平安世博、交通文明、清潔城市、文明遊園、市民巡訪、世博宣傳、窗口服務和社區服務等八種志願服務,遍佈城市每一街巷角落。
如果以園區為核心,畫一個志願服務行動的同心圓,站在世博志願服務“圓心”的園區志願者,是當初從61萬多報名者中層層選拔出來的。他們多數掌握心理、手語、紅十字救護等方面專業知識和技能,有過志願服務經歷,不少人還會英語、法語、德語……
“這裡是布隆迪的蛋形茅屋,世博開幕後,來自非洲的打擊樂手就坐在這裡表演著名的布隆迪大鼓。”非洲館裏,為幾位提前參觀的外賓解説的鬱晨露很專業,她是同濟大學德語專業大四學生,這位園區志願者有過做解説員的經歷,培訓後很快就上手了。
曾在北京奧運會從事過志願服務的上海海事大學輔導員唐曉婷,如今是被稱為“七彩亭”的城市誌願服務站點的志願者。200座七彩亭都設在重要旅遊景點、景觀道路、交通樞紐、軌交站等附近,有更多機會為遊人和市民服務。“我們最能體會‘世界在你眼前,我們在你身邊’。”她很自豪。
更多的上海市民,是分散在街頭巷尾的城市文明志願者。從機場到地鐵站點,從電信服務到水電煤氣供應保障,每個行業都有志願者的身影,推廣著“微笑、謙讓、潔凈”的城市生活理念。
從600天前開始到現在,瑞金醫院志願者服務隊副隊長汪敏嫻,已經數不清有多少個休息日被義診、演練佔用,但義診時看到社區居民滿意而歸,志願者的榮譽感就會油然而生。汪敏嫻只是上海近百支健康世博志願者服務隊、16萬青年醫務志願者中的一員。
退休老黨員、老幹部洪永庭是浦東高行鎮的平安志願者。他説:“擔任志願者,既不為名,也不為利。為的是找回一種感覺——退休後還能為黨、為社會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最樸素的動機,最踏實的行動,在最廣大普通而平凡的城市文明志願者中,有著最強烈的感召力。去年12月,北京師範大學學生黎旺明從北京坐了10個多小時的動車,千里迢迢來上海面試,在現場向評委許諾:“我願意在上海租個房子,完成9個月的志願服務。”如今,他就是這樣做的。
自信、開放、責任 “海寶一代”在志願服務中成長
世博會是全世界文明的盛會,也是青年志願者的盛會。汶川大地震孕育了“汶川一代”,北京奧運會孕育了“鳥巢一代”,現在有了一個新名字——“海寶一代”。
2009年,上海教育部門曾在全市開展“海寶一代”精神內涵大討論,把打造“海寶一代”當成育人目標。
年輕的“80後”、“90後”對世博會的熱情出人意料。調查顯示,在上海,100%的大學生期盼世博成功舉辦,100%的大學生想做志願者,100%的大學生想服務世博。據統計,世博志願服務的報名者中,68%以上是在校學生。
“報名時只懷著一顆‘服務的心’,做了志願者才明白,光有熱情遠遠不夠。”在園區票務中心擔任長期管理崗位志願者的復旦大學大三學生高慧敏告訴記者。
志願者培訓讓大家受益良多:從世博基本知識到救護預防常識,從各國文化習俗到待人接物禮儀,從如何保持微笑到化解矛盾的技巧……
4月11日,首批上崗的園區志願者參加空轉實訓,明確崗位和任務。按分工在一間廁所前服務的復旦大學經濟學系學生小邵樂呵呵地説:“這裡人流量很大,需要維持秩序。別瞧這地方不起眼,人人都需要哦!”
生於1990年的上海外國語大學女生康乃馨想通過志願服務為“90後”正名。“我們都是獨生子女,或多或少會有些自我,世博會是培養責任心,讓別人正視我們的機會。”
“對外交流離不開民族文化的積澱。”上海外國語大學葡萄牙語專業大二學生季節如是説,這幾個月,她溫習了不少國學經典。由於學生志願者眾多,上海外國語大學乾脆開起國情、市情教育課,講中華文化節、漢服秀、民樂、昆劇、上海歷史……
世博試運行開始,初上服務崗位的志願者們在自己的論壇上交流,有人留言:“我愛世博會,這樣的愛不是一種無需花費精力的享受,而是一門藝術,它需要知識和努力。”
他們在感悟,在奉獻,同時,也在成長。
“也許幾十年後,當曾經的志願者回憶這段歷史時會感慨萬分,世博會不僅讓他們開了眼界,志願者經歷甚至可能改變他們的一生。”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政府總代表助理徐波這樣説。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曉鳴認為,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這樣的國際性盛會,會讓“80後”、“90後”眼界更開闊,思想更開放,信心、責任感將增強。自信、開放和有責任感,或將成為這一代人的重要特徵。
世博會志願者 努力成為城市最深刻的記憶
老城廂面巾弄,71歲的王偉堂、66歲的羅斌峰穿著志願者服裝四處打量,一發現有人隨意晾曬、亂停車,就去提醒一聲……他們早就是街道的市民巡訪團成員,世博會期間則是為城市環境和市民行為挑毛病的“啄木鳥”。“世博會靠大家!每人努力一點,生活才更美好。”王偉堂很認真地説。
安保,同樣離不開志願者的力量。上海世博安保指揮部的蔣一貝説,上海有世博平安志願者86萬人,由社區、行業以及應急三大類組成。其中社區志願者將承擔社區治安巡防、公交站點守護等大量的工作,居民報名之踴躍出人意料,上海浦東三林鎮黨委副書記張斌説,該鎮被錄用的已超過7000人。上海專門編制了《平安志願服務88問》,教志願者們如何記住犯罪嫌疑人的體貌特徵、什麼情況下應該通報警方,等等。
瑞金醫院醫生們的白大褂口袋裏,有一本醫院進行“文明總動員”的小冊子,不僅包含世博知識,也涵蓋了醫院臨床、服務窗口、行政等行為規範。
科學家們也紛紛加盟世博志願者。在“與院士一起看世博”的活動中,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們指導參觀者更好感受這場科技盛宴。何鏡堂、鄭時齡、沈文慶、楊福家、汪品先、楊雄裏、禇君浩、賀林等30多位加盟院士稱,不為名利,只是為了科學,為了孩子——“世博會是傳播科學精神的絕好機遇,我們要讓‘科學熱’在世博會後持續下去。”上海市科協主席、中科院院士沈文慶説。
最樸素的動機,最踏實的行動,才是一座城市推動文明進步的最堅實基礎。
“爭取使世博志願者成為世博會最深刻的記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懷著這樣的目標。
志願者隊伍被看作上海世博籌辦“一支最重要的工作力量”。世博會倒計時600天開始,上海的地鐵車站、十字路口,就出現了志願者的身影。一遍遍的宣傳、勸導,這座城市變樣了,上下地鐵的人們習慣於排隊了,乘坐自動扶梯的人們學會左行右立了……上海市文明辦主任、世博會宣傳及媒體服務指揮部志願者部部長馬春雷認為,一系列城市文明志願服務活動已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理念和志願者文化,在上海這座2000多萬人口的大都市廣為傳播。
汶川大地震後中國志願者群體的意外亮相感動了世界,北京奧運志願者的微笑成為北京“最亮麗的名片”,現在,上海世博的志願者正在成為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的生動演繹者。
“志願者精神”,正在四川、北京、青海、上海接力傳遞,標誌著中國年輕一代勇於負責、敢於擔當的公民意識與現代意識的覺醒,也標誌著中國精神文明在擁抱世界的過程中醒目地昇華…… (記者 姜泓冰 包蹇 王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