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記者王慧慧)“許多中國人對丹麥的了解是從安徒生開始的,這是中國人從小知道的第一個外國名字。現在上海世博會,小美人魚又成了中國家喻戶曉的明星。我們特別感謝丹麥政府和人民用這樣一種特別的方式表達對世博會的支持,對中國人民的感情。”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傅瑩11日在丹麥駐華使館舉辦的慶祝丹麥和中國建交60週年招待會上如此描述中丹關係。她説,中國和丹麥地理相隔遙遠,有不同的歷史文化、社會制度,但是60年來建立了非常好的合作關係。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作為翻譯的傅瑩曾陪同丹麥的皇太后來中國參觀訪問。“那時候中丹的貿易不到1億元,絕對想不到今天中國會成為丹麥在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傅瑩回憶起20多年前的經歷説。
她説,現在在中國很偏遠的地方訪問都能看到嘉士伯啤酒的瓶子,中國的農民都知道這個品牌。丹麥許多成衣品牌在中國年輕人中非常深入人心,引領大城市的潮流。“我女兒小的時候,最怕她進入ONLY店,因為她肯定能找到她喜歡的東西,對我的錢包來講負擔是很重的。”傅瑩風趣的話語引來現場嘉賓的陣陣笑聲。
2008年10月中國和丹麥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後,雙邊關係進一步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在清潔技術、研發和教育領域以及人民之間的交流日益密切。丹麥外交部常務國務秘書克勞斯·古博表示,在清潔技術領域,丹麥已經是先行者,而中國是當前的行動迅速者,通過共同努力和密切合作,雙方將同時受益並成為未來社會擁有領先清潔技術的經濟體。
他説,目前,每1000名丹麥人中大約有一人在中國學習、工作或者旅行,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在丹麥投資運營。這些例證説明,丹中兩國人民正通過各種方式互動,開始增加對對方的文化、語言、思維方式、夢想和憂慮的理解。
傅瑩表示,今天的世界與60年前完全不同,國際格局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兩國也會發生更多的變化,這給我們的合作帶來了更多的機會。“中國有句話叫‘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增加兩國人民的了解和信任應該是我們今後發展關係的重點。我也非常希望小美人魚帶回去的中國人的笑臉能夠開啟中丹關係新的、更加美好的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