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5月22日電(記者 石慶偉)22日一大早,遼寧省遼中縣淮海農場場長于會懷就站在田埂上,指揮十幾臺插秧機在水田裏來回穿行,一片片嫩綠的水稻秧苗很快鋪滿水面。
“今年入春以來氣溫一直偏低,而且經常下雨,農場3萬畝水田插秧僅完成了3500畝,今天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我們全程開展機械化作業,爭取5月底前全部完成插秧。”面孔黝黑的于會懷告訴記者。
根據東北三省最新農情統計,雖然罕見低溫多雨天氣嚴重影響了農事活動,各地春耕普遍推遲10天左右,但由於各地政府高度重視,組織農民多方採取應對措施,選取合適品種和技術措施,擴大機械化作業面積,加快春耕進度。目前黑龍江、遼寧、吉林完成大田作物播種超過2億畝,除水稻仍在抓緊插秧外,玉米等旱田播種已進入收尾階段。
東北地區是我國糧食重要主産區,去年糧食産量超過1000億公斤,約佔全國糧食總産量的五分之一,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佔據重要戰略地位。
儘管今年東北春耕普遍推遲,但一些糧食專家對這裡的糧食生産仍持樂觀態度。他們認為,一是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農業和糧食生産,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支持措施有力,各項補貼及時發放到農民手中;二是農民對於當前糧價和各項支農政策較為滿意,種糧積極性較高。今年遼寧實施了新增25億公斤糧食生産能力計劃,全面加強36個産糧大縣和10個産糧農場高標準農田建設,增加投資10億多元開展土地治理和水田節水改造。吉林省加大對糧食生産的各項服務,組織1萬多名科技人員下到田間地頭指導農民科學種糧,並利用現代傳媒手段及時為農民提供各類氣象、土壤墑情等信息,已為200萬農戶發送農事服務短信息3億條次。
剛從水稻插秧現場考察回來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瀋陽農業大學教授陳溫福告訴記者:“春播推遲,作物生長期縮短,影響了一些地區的苗情,但也不必因此産生悲觀預測;根據東北水稻等糧食作物生長特點,如果在6至7月出現晴好天氣,加強各項田間管理措施,搞好今年東北糧食生産仍有很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