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年中經濟報道:當前外貿形勢走出低谷待突圍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7月1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新華社記者)2010年,中國外貿的關鍵之年。經歷國際金融危機嚴寒的洗禮,中國外貿繼續恢復增長之路。

    在年中這樣一個時間節點上,如何分析上半年外貿形勢,梳理下一步面臨的挑戰,正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峰迴路轉,空前艱難的外貿“寒冬”正在成為過去

    今年上半年,中國外貿恢復性增長態勢繼續鞏固,走出了一條“低水準、高增長”的上揚曲線:1月份進出口初步恢復到2008年同期水平;2月份至6月份,進出口單月增幅分別達到45.2%、42.8%、39.4%、48.4%、39.2%。10日發佈的海關數據顯示,6月份進出口總值達2547.7億美元,刷新了2008年7月的歷史記錄,創歷史新高。

    春江水暖鴨先知。企業作為外貿進出口的個體單位,正感受著外貿回春的融融暖意。

    1至5月份,江蘇紡織龍頭企業蘇州恒潤進出口有限公司的出口額同比增長近5%,上半年訂單情況也有所好轉。

    全國最大的工業閥門製造商蘇州紐威閥門股份有限公司,訂單從春節過後開始復蘇,企業正在世界經濟和能源産業長期的發展趨勢中受益。 港口作為外貿走勢的風向標,迎來久違的熙熙攘攘。

    1至5月,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繼2008年8月曆史最高位以來,今年5月份實現第二個歷史新高。青島港累計完成吞吐量14242萬噸,其中外貿吞吐量10814.4萬噸,同比增長22.5%。6月份,青島港鎖定馬士基、地中海、長榮等百萬箱船公司,新開了兩條東南亞航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小濟認為,我國外貿走出低谷,走向復蘇得益於三個因素:一是世界經濟復蘇,外需增長,國外庫存回補;二是上年同期基數較低,有利於2010年上半年外貿增長保持在較高水平;三是中國對非傳統出口市場的增長,如東盟、巴西、印度,成為此次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

    “中國的機電産品、傳統大宗商品在國際上仍擁有很大的競爭優勢,去年同期出口受金融危機影響而大幅下降,現在恢復性增長是必然現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畢吉耀説。

    此外,我國上半年進口6497.9億美元,增長52.7%。在進口商品中,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進口機電産品3026.4億美元,增長45.5%,其中汽車進口38.7萬輛,增長1.7倍。

    貿易順差逐步收窄,外貿基本平衡發展,成為了今年上半年中國外貿總形勢的關鍵詞。海關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貿易順差為553億美元,下降42.5%。

    畢吉耀預計,今年我國進出口總規模將超過2008年5%至10%,與去年相比,貿易順差將減少200億美元。

    內外交困,出口産業鏈亟待上移

    正在加速恢復的外貿進出口並非一路平坦。

    上半年,歐洲債務危機、貿易摩擦等外部環境的變化使外貿走勢的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勞動力漲價、出口退稅、匯率變動等因素的疊加影響也讓一些外貿企業“捏著一把汗”,中國外貿的發展之路依然艱難險阻。

    “企業下半年出口不容樂觀,出口增幅將逐步收窄,全年呈現前高後低。” 蘇州恒潤進出口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俞敏坦言重擔在身。他告訴記者,美日市場消費需求沒有根本好轉,佔公司出口1/3的歐盟市場有逐步惡化的可能,國內棉紗等原材料以及勞動力成本自去年年底至今漲幅分別達到三成和四成,此外,人民幣匯率的變動也給紡織服裝這樣勞動密集、利潤薄的行業帶來了很大的經營壓力。

    由於遇到技術門檻高和歧視性待遇等較大困難,紐威閥門股份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姚炯對此憂慮重重。“今年上半年,企業訂單還沒有恢復到2008年危機前的水平,訂單回升有反復和不連續性。現在仍然是企業最困難的時候,匯率短期壓力等問題處理不好會變成衝擊。”姚炯説。

    美國最近頻繁對中國産品實施貿易限制措施,“中國製造”正成為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從6月19日至30日,短短10多天裏,美歐接二連三針對中國出口産品採取制裁措施,頻率之高出人意料。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認為,在整個全球分工産業鏈中,“中國製造”往往只完成最後一道包裝、塑膠工序。中國得到的利潤很少,卻給人留下了“奶酪被中國奪走”的印象,這就是中國製造業在國際市場面臨的尷尬。

    如何向上遊尋求“中國製造”的合理位置,短期來看,當務之急是為外貿發展創造一個相對穩定的政策預期環境,長期來説,中國外貿必須轉變發展方式,掌握國際定價權。”張燕生説。

    快步轉身,在複雜的形勢中重新佈局謀篇

    機遇往往與危機相生相伴。

    為鞏固現有出口,加大進口力度,浙江新韋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建平可謂使出渾身解數:拓展業務範圍,開始向歐洲等地出口老人助行器材,在上海設立公司從事化工原材料進口業務,準備開設展覽、旅遊公司,利用東盟自貿區零關稅的優惠,從東盟進口更多資源性産品。

    知易行難,經過百年不遇金融危機磨礪的中國外貿正在輾轉騰挪,快步轉身。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正式啟動,以及中國對巴西、印度等新興市場的開拓,成為這次外貿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今後中國外貿的新的增長點。今年6月份,東盟以微弱劣勢,居日本之後,為中國第四大貿易夥伴;巴西躍居中國第十大貿易夥伴。

    “金融危機波及新興市場,但是他們的經濟復蘇非常快,而且處在加速工業化的階段,擴大與這些市場的貿易可以發揮中國的優勢。”張燕生説。

    此外,中國不再滿足做“兩高一低”世界製造工廠的地位,相繼調整取消出口退稅,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這些努力都為了實現中國外貿的三個轉變:從國際分工低端向中高端轉變,從接受既定規則向更多地主動參與制定規則轉變,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

    商務部在《後危機時代中國外貿發展戰略研究》中指出,以推動經濟增長為目標,中國外貿發展未來20年內要實現十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翻番,二十年成為貿易強國的目標。

    “中國要擁有若干世界頂級的跨國公司和一大批中小型跨國公司,爭取在2015年之前,有四五家跨國公司進入世界100強等。用十年的時間,擁有一批世界級的品牌。”《戰略研究》指出。

    歐盟境內首個中國經貿合作區近日在葡萄牙設立,標誌著在歐盟境內設立中國經貿合作區邁出了重要一步。中國企業開始集群式邁出國門,走入歐盟,加速“中國製造”向“歐盟製造”、“世界製造”的轉型進程。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張燕生認為,為實現“貿易強國”的長遠目標,需要中國外貿從零開始,重新在全球各個市場謀篇佈局,在國外投資建廠、生産銷售,建立自己的零部件出口體系、營銷渠道和配送基地,建立自己的全球生産體系和分工體系。

    我們期待中國外貿在複雜的形勢裏重新謀篇佈局,應對新挑戰、尋求新突破。(參與采寫記者:王優玲、王希、林紅梅、樊曦) 

 
 
 相關鏈結
· 我國六月份外貿進出口總值創月度新高 增近四成
· 海關總署公佈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情況
· 王岐山強調:練內功 調結構 保持外貿平穩增長
· 1—5月廣西外貿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