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7月21日電(記者 呂曉宇)煤礦嚴格執行“十二條”和“十不準兩嚴格”、煙花爆竹“嚴禁設立銷售一條街”、冶金和有色行業“嚴禁設備超負荷運行”、“嚴禁在居民區和重要設施上遊3公里內建設尾礦”。記者從21日召開的山西省安全生産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山西省煤炭、冶金等12個重點行業和領域連續出臺了13個安全生産規定,以加強安全生産工作。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各類安全生産事故起數同比下降15.83%,死亡人數同比下降16.8%。今年上半年,全省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0.2721,同比下降43%。
山西省安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劉德政説,今年上半年,山西省安全生産狀況實現明顯好轉,主要體現在“四個雙下降、總數不超標”。“四個雙下降”就是各類安全生産事故、煤炭安全生産事故等四個方面在事故總起數和總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總數不超標”就是安全生産指標控制在國家下達的進度指標之內。
劉德政説,去年山西在經濟低位運行的情況下,全省各類安全生産事故死亡人數同比下降27%。今年以來山西在經濟高位運行的情況下,安全生産狀況明顯好轉,得益於去年以來的“多措並舉”,“來之不易”。
去年山西原煤産量約6.15億噸,約佔全國總産量的五分之一,煤炭外調量約4.42億噸,約佔全省煤炭總産量的72%。山西是我國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但煤礦事故頻發成為山西的心腹之患。近年來,山西通過實施煤炭資源整合和安全專項整治等政策措施,使煤礦安全生産水平大幅提高,全省煤炭生産百萬噸死亡率2008年為0.47,2009年為0.328,呈明顯下降趨勢,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由於利益驅動非法違法生産以及安全監管責任不落實等原因,今年上半年,山西發生“3·28”王家嶺煤礦透水事故、盂縣“5·18”瓦斯爆炸事故、晉煤集團“6·3”透水事故等事故。6月下旬,山西出臺煤礦安全生産“十二條”和“十不準兩嚴格”規定,以遏制煤礦事故重新抬頭的趨勢。7月,山西陸續出臺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等多個行業的安全生産相關規定,涉及落實、監管、問責等多個方面。這些行業規定易懂、易記、簡短,還要印製成冊,向群眾宣傳發放。
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6月上任之始就表示,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安全作為第一責任,把關注民生作為第一要義。山西省省長王君要求各級幹部樹立“安全生産政績觀”:“抓好經濟工作是政績,抓好安全工作也是政績。”
去年以來,山西實施了8個方面的政策措施以圖標本兼治安全生産的問題。山西明確了各級行政首長是安全生産的第一責任人,併為全省11個市、87個縣(市、區)選派了具有專業特長的市長、縣長安全助理,各地各部門先後制定了安委會會議制度、事故約談制度等多個制度。去年,山西投入安全生産資金170億元,比上年增長30%,全省1828名安全生産事故責任人被問責。山西為煤礦配齊了“六大員”、為非煤礦山配齊了“五大員”,9萬多企業簽訂了安全生産承諾書,接受社會和職工的監督。山西建立了1194個安全監管小組,分別監管企業6719家,使監管責任有責可查。
偏重的産業結構、居多的高危行業使安全生産像時刻“繃緊的弦”,山西把實現安全生産根本好轉的路徑放在産業轉型上。在傳統煤炭産業的轉型發展方面,山西省跨出了決定性的一步。山西省通過煤炭資源整合和企業兼併重組,礦井數由2600座減少到1053座,企業主體由2200多家減少到130家;70%的礦井規模達到年産90萬噸以上,年産30萬噸以下的小煤礦全部淘汰,平均單井規模由年産30萬噸提高到年産100萬噸以上,保留礦井將全部實現機械化開採。
今年,山西省將鞏固煤炭資源整合煤礦兼併重組成果,啟動焦化、冶金等傳統行業的調整和重組,大力發展裝備製造、現代煤化工、新型材料、特色食品和文化旅遊産業,積極發展新能源、電子、生物、節能環保等高新技術産業。通過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發展壯大新興産業,各行各業安全生産的保障能力將得到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