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科考隊在北冰洋成功回收深海長期觀測潛標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7月29日   來源:新華社

    這是7月29日拍攝的深海潛標上的聲學海流剖面儀(ADCP)。當日,我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在1600多米深的北冰洋海底成功回收一個長期觀測潛標。該潛標由我國第三次北極科考隊于2008年8月施放。回收地點位於北緯74度26分、西經158度09分的北冰洋海域。這一海域不僅是近10年來北極中層海洋水體增暖最為顯著的海區和海表冰層覆蓋變化最為劇烈的海區,同時也是影響我國氣候變化的關鍵區域。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新華社“雪龍”號7月29日電(記者 張建松)一個錨碇在1600多米深的北冰洋底部,“潛伏”觀測長達兩年的潛標,29日被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成功回收,全體考察隊員為之歡欣鼓舞。

    在海底用帶錨碇的潛標進行觀測,是一項國際先進的海洋長期觀測技術,可以實現全剖面海流觀測和對多種海洋物理量要素的長期觀測,彌補海洋短期觀測和走航觀測的不足。

    中國第四次北極科考隊成功回收的這個錨碇潛標,由中國第三次北極科考隊于2008年8月施放。回收地點位於北緯74度26分、西經158度09分的北冰洋海域。這一海域是近10年來北極中層海洋水體增暖最為顯著的海區,是海表冰層覆蓋變化最為劇烈的海區,同時也是影響中國氣候變化的關鍵區域。

    據中國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陳紅霞介紹,根據科學研究的需要,潛標上安裝了聲學海流剖面儀、沉積物捕獲器、海流計、釋放器等科研儀器,各種儀器通過1300多米長的特製纜繩串在一起,像“糖葫蘆”一般緊緊係在錨碇上沉入海底。“糖葫蘆”的最頂端是橘黃色的玻璃浮球,其所處深度距海面有300多米。

    為了回收這個潛標,中國第四次北極科考隊多次進行專題研究,精心部署,週密安排。當“雪龍”號行駛到潛標所在的海域附近時,考察隊員以水底聲控的方式與潛標成功取得聯絡。

    7月29日,考察隊員準備乘坐“黃河”艇前往深海觀測潛標應答地點。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隨即,5名考察隊員登上從“雪龍”號上放下來的“黃河”艇,冒著突然飄來的濃濃海霧,駛往0.4海裏(1海裏等於1.852公里)外的潛標應答位置。通過隨艇攜帶的儀器,考察隊員發出了一系列指令,讓潛標上的釋放器自動與錨碇脫鉤,再借助玻璃浮球緩緩浮上來。

    “浮出水面了,找到了!”當駕駛“黃河”艇的水手馬駿通過對講機將這一好消息傳回駕駛臺時,考察隊領隊吳軍、首席科學家餘興光等無不喜笑顏開。“太不容易了!如果潛標沒有應答,如果潛標釋放器沒有成功與錨碇脫鉤,如果潛標浮上來正好遇到一大塊浮冰……”餘興光感慨地説,“只要一個如果成真,我們都不可能回收它,潛標帶上來的數據和樣品非常寶貴!”

    “黃河”艇緩緩拖著玻璃浮球,將潛標帶到“雪龍”號右舷邊,通過船上的大吊車,一次接一次地將一千多米長的串聯纜繩拉出水面,從而成功將一連串科學儀器吊上來。記者看到,這些科學儀器儘管在冰冷的北冰洋海水裏浸泡了兩年,但上面的中國第三次北極科學考察的標識依然十分清晰。

    據悉,陳紅霞等考察隊員將這些儀器中的數據下載以後,將更新一些設備,並選擇一個合適位置,將這個潛標重新沉入北冰洋進行觀測。

 
 
 相關鏈結
· 中國第四次北極科考隊在“浮冰世界”艱難考察
· 我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在白令海初戰告捷
· “雪龍”號極地科考船穿越北極圈開始考察北冰洋
· 中國北極科考隊20日進入北極地區開展北冰洋科考
· 餘興光:北極海冰大範圍融化成為科考關注焦點
· 中國科考隊乘坐"雪龍"號踏上為期85天的北極之旅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