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決戰貧困 改善民生--貴州構建"大扶貧"格局綜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8月0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貴陽8月2日電(記者 周芙蓉)畢節地區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秀水鄉前峰村回族村民馬君賢這兩天正忙著張羅兒子的婚事。在修葺一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磚瓦房裏,馬君賢興奮地説:“9月份,兒子要娶鄰鎮女孩過門,這在過去不敢想象。我們這裡窮,外地女孩不會嫁過來。”

    説起家鄉的變化,馬君賢滔滔不絕:“2008年之前,通村路拖拉機都進不來,我到過最遠的地方是縣城。這裡海拔高,除了洋芋什麼也種不了。好不容易拉一馬車洋芋出去賣,還賣不出好價錢。之後,政府引導大家養羊,第二年我就賺了1萬多元。今年預計收入1.7萬元左右。”

    秀水鄉鄉長張植江説,2008年,政府免費為貧困戶提供20只波爾山羊和草種、肥料,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前峰村213個貧困戶中有173戶種草養羊,年戶均收入1.5萬元。在有了一定基礎後,今年政府補助,52戶農戶建起了新房,47戶進行了危房改造。

    地處海拔2360米高寒山區的前峰村是國家級二類貧困村,這裡發生的變化,是西部大開發以來貴州扶貧開發的一個縮影。據統計,西部大開發10年間,貴州累計減少貧困人口347.23萬人。

    貴州省是多民族聚居地,地處西南喀斯特生態脆弱區中心,是全國石漠化面積最大、等級最齊、程度最深、危害最嚴重的省份。石漠化導致的土地貧瘠、生態惡化,使貴州成為全國貧困程度最深、貧困面最大的省,扶貧開發,任重道艱。

    貴州省扶貧辦主任葉韜説,西部大開發10年來,貴州緊緊圍繞解決貧困群眾的基本生産生活條件、基本增收門路和基本素質“三個基本”問題,解決貧困群眾溫飽,因地制宜,結合修復生態、石漠化治理,採取“資源大整合、項目大集中、社會大參與、群眾大發動”方式開展扶貧開發,解決貧困群眾的發展。

    地處民族貧困山區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2007年以來整合投入資金6444萬元實施項目200多個,覆蓋14個村4000多戶1.7萬餘人。第二年,試點區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992元,比上年增長50.9%。

    據統計,“十一五”期間,貴州50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641元增加到2009年的2698元。

    在黔中大地的山水間,一戶戶貧困戶、一個個貧困村,在各級黨委政府及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包谷、洋芋到蔬菜、油茶,從亂石旮旯地到青草滿山坡,從茅草屋到磚瓦房,從泥濘小道到水泥馬路,鄉容寨貌和貧困群眾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扶貧開發成效得益於黨委、政府對扶貧工作的高度重視。”葉韜説,10年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繼建立,以交通、水利為主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全國首個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工作深入推進,貴州初步形成了舉全省之力開展“大扶貧”格局,為促進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發揮了重要作用。

    “大扶貧”格局的構建,夯實了貴州農業生産基礎。10年來,貴州全省公路通車里程從3.4萬公里增加到超過14萬公里,農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積從0.3畝提高到0.58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784.63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由最低時的30%提高到40%。

    “大扶貧”格局的構建,事關民生的一些關鍵問題得以較好解決。10年間,貴州解決了農村1437.4萬人的飲水困難和飲水不安全問題;農村醫保達到94.25%;580多萬人享受農村低保,所有貧困人口全部納入;29萬多戶農村危房得到改造。

    但貴州扶貧開發任務仍很艱巨,截至2009年底,全省還有555.3萬貧困人口,佔全國貧困人口的15.4%。

    葉韜説,目前貴州欠發達、欠開發的基本省情沒有變,在全國農村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狀況沒有變,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貴州武陵山區、烏蒙山區被列入國家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開發重點,貴州將繼續一手抓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産業發展,探索生態治理、扶貧開發新路,整鄉連片繼續打好消滅貧困的殲滅戰。

 
 
 相關鏈結
· 青海藏區今年連片開發綜合扶貧工程投資過億元
· 雲南整鄉推進扶貧試點勢頭強勁 已投入16億余元
· 青海投資1億多元實施藏區連片開發綜合扶貧工程
· 郵政局定點扶貧縣領導來郵政局座談交流扶貧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