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做好災區氣象保障服務!”
--中國氣象局舟曲泥石流氣象保障服務見聞
新華社北京8月12日電(張辛欣、崔文毅)山體滑坡,洪水咆哮。8日淩晨,一場特大山洪地質災害降臨甘肅省舟曲縣,目前已造成1000多人罹難、600多人失蹤。11日開始,舟曲迎來災後第一場降雨。如何避開不利天氣進行救援搶險?未來降雨是否再次引發地質災害?此刻,救援氣象保障服務經受著災區群眾以至全國人民的嚴格檢驗。
記者來到處於Ⅱ級應急響應狀態的中國氣象局,一場災區相鄰省份天氣會商會正緊張有序地進行著。
“隨著副熱帶高壓向西推進,舟曲附近區域儘管冷空氣的強度不大,但是暖濕氣流很強,雨量仍然會增大。”“根據衛星監測,未來三天白龍江上遊流域將有中到大雨,其中流域中下游面雨量較大。”中央氣象臺多位首席預報員和中國氣象局有關業務部門的工作人員,通過視頻連線及圖表展示,與災區及相關省份氣象部門共同對天氣實況、趨勢、影響等進行分析探討。
在會商室最醒目的地方,舟曲災區三維地形場景圖對天氣形式進行實時立體監測,滾動播放舟曲及周邊地區逐時天氣變化。首席預報員工作臺前的8個屏幕,分別從雨量,雨強,風力,衛星雲圖、雷電等多個方面對受災區域進行動態觀測分析。
“這次重大災害天氣,各級各地的氣象觀測系統發揮了很大作用,穩定的氣象觀測為未來天氣研判和搶險救援工作的進行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説。
在一幅對流雲遙感圖像上,記者看到,淡青色的雲圖佈滿舟曲上空。“這就表示未來舟曲上空的雲層較多,我們可以通過多幅相關的圖像預測降雨落區和強度。”中央氣象臺應急首席預報員何立富説。從災害發生至今,每天24小時在崗的應急工作使得這位資深預報員眼裏血絲密布。
“遇到重大災害性天氣過程,特別是進入應急狀態時,除了日常的預報預測工作,我們每天專門有一名首席預報員負責災區天氣監測和分析。通常,這位首席預報員要盯到災害天氣過程結束為止。”中央氣象臺預報員李勇告訴記者。
從早間會商、午間加密會商到晚間加密會商,從定期氣象專報到逐時雲圖分析,氣象專家們一次又一次將焦點凝聚在舟曲及其上遊地區天氣,將氣象預報預警服務及時有效提供給相關部門和災區群眾,給救災指揮決策部門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會商結束後,記者來到中國氣象局應急值守辦公室。這裡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應急辦實行24小時值班制,時刻監測各方動向,第一時間與民政、交通運輸、農業、水利、安全監管、衛生、民航等部門聯動,為有關部門提供針對性服務和措施建議,並通過網站、郵件、電話、短信、傳真等及時發佈預警信息及相關防禦指南。
據了解,災害發生後,中國氣象局迅速成立甘肅舟曲特大山洪地質災害氣象應急保障服務工作組,來自國家級、省級氣象部門的領導專家第一時間前往災區,提供氣象保障技術指導;便攜式區域自動站、應急移動自動氣象觀測站、多普勒雷達和風廓儀雷達等儀器對災區天氣進行加密觀測;氣象信息中心DVB-S衛星單向廣播系統調試成功,保障了信息傳輸和視頻會上系統的正常運行;探測中心加強應急響應區域設備的監控和保障……
“當前,不僅災區的降雨,白龍江沿線任何一個地方的降雨都會對搶險救災工作帶來較大影響。”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説。他要求各級氣象部門切實做好氣象預報預警和雨情監測工作,特別要加強對地質災害易發區雨量監測和道路交通的氣象預警預報,密切監視天氣變化,及時發佈氣象預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