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記者李宣良、岳連國)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將於9月9日舉行“和平使命—2010”聯合軍事演習,這將是上合組織框架內的第7次聯合軍演。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中國駐俄羅斯前陸海空軍武官王海運少將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機制化的上合組織反恐軍演已取得顯著成效,即將展開的“和平使命—2010”將為增進地區穩定與安全、促進成員國之間的合作起到更大的推動作用。
舉行反恐軍演有現實需要
王海運認為,舉行“和平使命—2010”聯合反恐軍演,是上海合作組織憲章的要求,是上合組織安全合作深化的表現,是加強地區安全的現實需要,也是上合組織履行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國際義務的重要體現。
他説,上海合作組織所有成員國參加“和平使命—2010”聯合軍演,是各成員國遵守宗旨、履行使命的實際行動。上合組織成立宣言和憲章中明確規定,上合組織的根本宗旨是“維護和加強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上合組織成立至今,各成員國加強各領域合作的意願不斷增強,共同致力於地區穩定和經濟發展。“安全與發展,是一組相互依賴的關係,沒有安全,就談不上發展。”
王海運同時認為,對於地區性國際組織上合組織來説,只有更好地發揮作用,才能産生更強的凝聚力和國際影響力。
他説,從現實需求看,上合組織各成員國所在地區反恐形勢相當嚴峻複雜。2005年發生的導致169人死亡的烏茲別克斯坦安集延市騷亂事件,就是宗教極端勢力一手策劃的。在今年的吉爾吉斯斯坦騷亂事件中,極端宗教勢力等“三股勢力”的活動也十分猖獗。阿富汗戰爭將近10年,美軍雖然在戰爭初期取得了一定的軍事勝利,但隨後便陷入了“越反越恐”的怪圈。阿富汗反恐形勢發展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中亞國家面臨著被國際恐怖主義滲透的危險。
“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不能不考慮阿富汗局勢的可能變化,不能不有所準備,不能不在努力消除本地區安全隱患方面有所作為。”王海運説。
系列軍演取得四大效果
自2002年開始,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先後舉行了6次多邊或雙邊聯合反恐軍事演習。
王海運認為,上合組織框架內的演習機制日臻成熟,參與成員國更加廣泛,參演兵種走向合成,演習情況設置越來越貼近實戰,充分反映了上合組織成員國深化防務安全領域合作的強烈意願。
“‘和平使命’系列演習已經機制化,並至少取得了四方面的效果。”王海運説。
一是開創了上合組織防務安全合作的新形式。各成員國聯合定下反恐決心、出動武裝力量舉行聯合演習,開創了上合組織進行防務安全合作的新形式。
二是震懾了“三股勢力”,維護了地區穩定。近年來,上合組織中亞成員國國內局勢總體上保持了相對穩定,“三股勢力”受到遏制,這與“和平使命”系列演習發揮的震懾作用是分不開的。
三是探討了動用武裝力量應對非常事態的方式。演習是對實戰的模擬。從第一次到第六次,各國軍隊之間的協同配合日益默契。雖然迄今為止,尚未出現各國聯合動用軍事力量的情況,但聯合軍演為以此方式維護地區安全穩定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四是促進了各國軍隊之間的了解與友誼。通過演兵場共同訓練、野營村的共同生活,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各國軍人之間增加了了解和信任,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也為成員國軍隊建設提供了啟示和借鑒。
“和平使命—2010”值得期待
王海運認為,這次聯合軍演,與前幾次“和平使命”演習相比,參演的規模不是最大,兵器裝備也不是最先進,但這並不代表各國對這次演習不夠重視,而是表明演習的機制更加成熟和務實。
在王海運看來,這次演習有四個方面值得特別關注——
一是演習的想定。演習想定最能反映出上合組織對形勢的判斷,反映出各成員國武裝力量對反恐行動的共識。在前幾次演習成功舉行的基礎上,這次演習的想定一定更加貼近實際。
二是兵力兵器。兵力的規模和兵器的先進程度,通常能夠反映出演習的作戰意圖。這次演習有約5000人的規模,動用裝甲車輛、火炮、直升機、殲擊機、轟炸機等兵器,可望滿足遂行一場反恐戰役行動的需求。 三是看協同動作。不同兵種的協同、不同國家軍隊之間的協同,不僅能反映訓練水平,而且能反映協作機制的成熟程度。
四是看各方反映。各方對演習的解讀、評論,反映了各自的立場。
“隨著反恐合作的日益密切和深化,上海合作組織必將在本地區的安全與穩定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王海運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