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過一天西藏人的日子--上海世博會西藏活動周速寫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9月0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9月3日電(記者 吳宇 達娃)這是一頂繪有吉祥圖案的巨型帳篷:正中位置,是一座描金涂彩的佛龕,佛龕前的銀碗裏盛滿凈水,旁邊幾盞傳統式樣的供燈,但是點的已不是酥油而是電。一早在佛龕前祈禱完畢,帳篷裏就響起打酥油茶的聲音,茶香一點點濃郁起來。除了打茶,待客的青稞酒和銀碗也準備好了……

    這不是在西藏,而是在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寶鋼大舞臺——西藏活動周的一天就是這樣開始的,如同一戶普通西藏人家的早晨。

    在這戶西藏人家,人們忙碌的活計各不相同,但都魅力十足、奪人眼球:正在木板上精雕細刻的是一位穿著藏式襯衣的中年男子,將墨汁涂在刻好的經板上,就可將藏紙印製成一張張繪有佛像和花草紋飾的經書;在一架木制織機前,兩位十幾歲的小姑娘正在織氆氌,旁邊擺放了五顏六色的一摞摞圍巾、被單成品;一位年過七旬的老者已是滿頭銀發,仍手持小錘細細敲打著手中銅器,在他身邊的書架上擺滿了佛像、供燈、香爐等手工打制的金屬藝術品和生活用品;唐卡畫師和面具製作藝人從事的也是一絲不茍的“細活”,相比起來,用一支硬筆書寫各種字體藏文的老者,則有著一種筆走龍蛇的豪爽和灑脫……

    “這麼多藏族文化遺産的集中展示,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樣樣我都想學。我覺得我們在向世界共同呈現一個多姿多彩的西藏。”説這話的是來自西藏米林縣的亞依。與身旁眾多能工巧匠一樣,這位37歲的珞巴族婦女也是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一位傳承人,她所掌握的珞巴族織布技藝,是西藏自治區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臨近中午,人們步出帳篷,經過一道藏式風格的大門,來到了一處以布達拉宮和大昭寺為背景的小劇場,西藏高原濃郁的民俗風情,通過原汁原味的歌舞戲曲形式,呈現在眼前:

    歡快的牦牛舞把“雪域之舟”牦牛的剛毅頑強與活潑頑皮刻畫得活靈活現;白麵具、藍面具以及門巴等不同流派的藏戲,讓人感受到這一民族戲劇“活化石”獨特的藝術感染力;世界最長史詩《格薩爾》説唱以及六弦琴彈唱,呈現的都是西藏大地最為常見的民間藝術;“果諧”、“甲諧”兩種舞蹈,分別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藏族女性和男性的風采;而民族服飾表演,則將高原大自然的美與高原兒女驚人的創造力融為一體,讓人大開眼界。

    最有意思的是表現藏族婚禮的慶典歌舞。音樂聲中,一位戴眼鏡、斯斯文文的男性觀眾被請上臺,轉瞬間就被穿戴上藏式禮服和皮帽,成了婚禮中的主角。1300多年前,唐文成公主與吐蕃讚普松讚幹布和親的故事,至今流傳,只不過,在今天的世博會上,是“西藏公主”來內地招“駙馬”。婚禮中,女主角落落大方、能歌善舞,而被“點中”的男主角雖然羞澀,卻是滿臉驚喜。

    西藏自治區文化廳副廳長扎西多吉認為,如果説帳篷裏的西藏人家是相對靜態的西藏民族傳統文化展示,那麼,小劇場中的互動演出,則是一齣動感十足的“雪域珍寶”大戲,兩者不僅表現了傳承至今的西藏傳統文化,更是今天西藏人精神世界的寫照。

    據介紹,迄今為止,西藏已有76個項目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自治區級和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分別有222項和735項。近5年來,各級政府投向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的資金達4000余萬元人民幣。

    下午和傍晚,世博園裏西藏活動周同樣精彩。在寶鋼大舞臺的大劇場,一齣名為《天上西藏》的大型演出,讓觀眾置身雪山草原,陶醉在歌舞的海洋中。而主題為“西藏騰飛”的大型巡遊表演,則在世博園一條1.35公里長的街道上,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同時也將高原人們的熱情和歡樂傳遞給每一個人。

 
 
 相關鏈結
· 上海世博會知識産權保護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 旅遊局副局長杜一力主持世博會越南國家館日活動
· 世博安保協調小組:全力做好世博會決勝階段安保
· 公安部副部長:全力做好世博會決戰階段安保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