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9月7日電(記者鄧衛華)中國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翁孟勇7日與韓國國土海洋部次官金熙國在山東威海簽署兩國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韓民國政府陸海聯運汽車貨物運輸協定》,協定生效後,通過這一新的快捷通道,貨物在途中將不必經過多次裝卸,而是從工廠直達客戶。
“根據協定,預計從2011年初起,中韓兩國的被牽引挂車將可搭乘船舶,按照雙方商定的口岸,率先在韓國和中國山東的指定港口之間開展陸海聯運汽車貨物運輸,這也是我國與周邊國家正式簽署的首個陸海聯運協定。”自2006年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動中韓陸海聯運快捷通道建設的中國交通運輸部國際合作司司長局成志高興地説。
陸海聯運汽車貨物是指運輸車輛利用滾裝渡輪進入對方境內後,不需要卸載換乘對方國家的運輸工具,而是由原車直接將貨物運送到目的地的運輸方式。根據協定,初始階段,中韓雙方將允許被牽引挂車相互駛入,挂車到達對方港口後,由對方的車頭牽引直接將貨物送達目的地;進入協定第二階段後,將逐步允許包括車頭在內的貨車相互駛入。
同傳統海運集裝箱運輸方式相比,陸海聯運可有效縮短貨物在途運輸及滯港時間,減少損耗,節省多次裝卸所産生的費用,並可實現“門到門”直達運輸,大大提升物流的便利程度。韓國交通研究院綜合物流研究室研究委員李汰炯説:“允許被牽引挂車相互駛入中韓兩國,每個集裝箱可以節約換裝時間3.5小時、節約費用約50美元,韓國企業對此期盼已久。”
陸海聯運最大的優勢在於運送蔬菜、活魚等鮮活農産品,以及玻璃、電子、精密儀器等防震要求較高的工業品。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高洪濤説,以威海出口到韓國的活魚為例,使用專用挂車可以在滾裝船上實現不間斷充氧和控制溫度,成活率比傳統海運集裝箱可提高約10%。
翁孟勇説:“協定的簽署標誌著中韓在海運和物流領域的合作即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雙方充分利用兩國良好的地緣優勢和經濟互補性的特點,通過陸海聯運的形式,不但可以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保障貨物運輸質量,增強産品競爭力,促進兩國經貿發展;也將有利於整合航運和運輸企業的設備資源,減少運輸與物流環節中的溫室氣體排放,可謂一舉多得,符合兩國發展的共同利益。”
2010年是中韓客貨班輪和集裝箱班輪航線開通20週年。20年來,兩國經貿往來頻繁、貿易量和貨運量快速增長,中國已經成為韓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進口來源地。與韓國經貿文化往來最為密切的山東省被確定為此次中韓陸海聯運中方試點省份。第一階段中方適用口岸為山東省內青島、日照、煙臺、威海、龍眼、石島6個口岸;韓方提出的適用口岸為仁川、平澤和群山。
7日上午,記者在威海港中韓陸海聯運口岸看到,海關、商檢等部門已經為開展陸海聯運設立了專門監管區域,等待牽引挂車用的綠色車頭在碼頭邊排成整齊壯觀的一行。中國船東協會中韓客貨班輪委員會主任、威東航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單國防告訴記者:“我們用於陸海聯運的船舶和挂車早就準備好了,客戶對這一新型運輸方式的需求量也很大,協定一旦生效,我們立即開展運輸。”
中韓陸海聯運汽車貨物運輸項目是2006年中日韓三國交通部長級會議確定的12項重點行動計劃合作項目之一,其目的是促進三國間便利運輸,推動東北亞運輸和物流合作,進一步密切三國經貿關係。局成志説,“下一步,國內試點的區域可能會擴展至環渤海區域的遼寧等地;周邊國家中,我們與日本的陸海聯運項目也正在磋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