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9月14日電(記者王傳真 黃玫 葉前)過去30年深圳為全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歷史性探索和貢獻,與此同時,“而立之年”的深圳也面臨“成長的煩惱”和“轉型的陣痛”。經濟特區要帶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在新的起點上黨中央對深圳的殷切期望,也是深圳未來發展的新目標。
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守攤子沒有前途,必須以“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大膽創新,謀求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在新的起點上“走出一條新路”,以“大鵬淩空的新高度”,努力當好全國科學發展的排頭兵。
“而立之年”轉型的陣痛顯現
深圳市委書記王榮説,儘管深圳30年發展打下了雄厚物質基礎,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但經濟社會發展也出現了一系列制約性問題,面臨諸多“成長的煩惱”:一是經濟總量達到較高平臺,經濟內生動力和後勁不足;二是土地、資源、人口和環境約束進一步趨緊;三是制約科學發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尚未消除,改革仍有待深化。
過去30年深圳GDP年均增速達25.8%,增速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位,但連年高速增長也使深圳的開發程度幾近飽和狀態。以土地為例,深圳市已開發國土面積佔可開發建設用地的86.3%,剩餘的土地如按過去每年幾十平方公里的速度開發,幾年就將無地可用。而在深圳這樣狹小的地域裏,實際管理和服務的人口達1400萬人,每平方公里土地承載的人口超過7000人,位居全國第一,由此産生的環境污染、社會矛盾、城市管理等諸多問題不斷發出警示:依靠資源投入實現快速擴張的傳統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
事實上,深圳市幾年前就對土地、資源、人口、環境“四個難以為繼”的現實有了清醒認識,明確提出“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轉變,並推出一系列産業調整的政策和措施。通過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深圳走出了一條産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質量不斷提高的升級之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拐點”正在顯現:
一是經濟總量成倍增長、單位土地面積産出大幅飆升。過去五年間,深圳市生産總值連續跨越四個“千億元”臺階,2009年達到8201.23億元,每平方公里土地GDP産出和財稅收入分別從2.5億元、0.7億元增長到4.1億元、1.4億元;二是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服務業快速增長,在三次産業結構中的比例2009年首次超過第二産業,達到53.2%,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三是GDP的綠色成分更濃,萬元GDP能耗、水耗持續下降,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累計降幅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標。
“中華騰亞”現象昭示自主創新是根本
中興、華為、騰訊、比亞迪……這幾個名字如今已不僅在深圳家喻戶曉,而早已叫響全中國,闊步邁入國際競爭舞臺。就當中國的電子時尚達人正在為如何便利地使用蘋果公司新出的IPAD平板電腦網上沖浪而苦惱時,一個U盤般模樣、名為“WIFI發射器”的小東西讓全世界的“蘋果迷”可以隨時隨地接入互聯網。製造商是23年前一名退伍軍人用東拼西湊的2萬元創立的華為公司,去年其實現銷售收入215億美元。
比華為更年輕的騰訊公司,用12年時間成長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綜合服務提供商之一。和這個企業一樣年輕的是一群朝氣蓬勃的員工隊伍。1.2萬多名員工平均年齡不到27歲、85%以上擁有本科以上學歷。作為互聯網業的後起之秀,QQ已成為互聯網科技領域能夠與世界互聯網巨頭叫板的中國自主民族品牌。
當我們把鏡頭瞄向位於深圳西部坪山新區時,我們可以發現一塊並不起眼的牌子——“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上月在比亞迪汽車公司總部悄悄挂起。一個是汽車界的翹楚,一個是後生小輩,戴姆勒選中比亞迪圖的是什麼?“與傳統的‘市場換技術’中外合資企業模式不同,這是一次中外企業首次本著品牌平等和技術平等的合作。”比亞迪公司總裁王傳福説。根據合作協議,比亞迪與戴姆勒雙方將共同創立及擁有一個新品牌,計劃于2013年推出首款新能源汽車。這款新一代電動汽車將結合梅賽德斯奔馳在電動汽車結構和安全領域的專有技術以及比亞迪卓越的汽車電池和驅動技術。
“以‘中華騰亞’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産業,既是深圳經濟特區30年來不斷苦練內功、自主創新的結果,同時它們的巨大成功也昭示著發展路徑正在發生明顯變化。”深圳大學教授國世平説。深圳社科院院長樂正認為,首先一是發展的動力機制將由體制改革為主導向創新驅動為主導轉變,原始創新、集成創新、核心技術創新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其次是增長機制將從依靠勞動密集型産業、傳統優勢産業向依靠高端製造業、高端服務業轉變,從以外需市場為主體向內外需協調拉動轉變;三是高度重視深層次的社會協調問題,從偏重經濟發展向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協調發展轉變,從偏重物質進步向更加關注人的全面發展轉變。
“大鵬淩空的新高度”——走出一條新路
在今年的深圳市兩會和黨代會上,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央確立了深圳“一區四市”的戰略定位,賦予深圳當好科學發展排頭兵的新的歷史使命。為此,深圳必須“立足新起點、瞄準新目標、走出新路子、實現新發展”,“以創新發展、轉型發展、低碳發展、和諧發展”為導向,切實推動科學發展引領全國之先,發展方式轉變引領全國之先。
深圳正以更為寬廣的視野著眼未來,2015年深圳的GDP將達到1.5萬億元,經濟總量與新加坡基本持平,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9萬元。深圳市委市政府同時明確提出,為保障上述目標的實現,深圳必須加快調整路徑、轉變方式,打破傳統發展方式束縛,著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力求以更小的投入、更低的消耗,創造更大的效益,率先進入更高的發展境界。
2009年深圳出臺互聯網、新能源和生物三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今年內還將出臺新材料産業規劃,並配套一系列政策措施,計劃到2015年新興産業將打造6500億元的産業規模,相當於再造一個深圳高新技術産業。
此外,在做大做強增量的同時優化存量,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現代産業體系,形成高端服務業與現代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良性互動、雙輪驅動的格局。深圳靠加工製造業起家,外向度偏高,傢具、鐘錶、服裝、黃金珠寶等産業經過一二十年的高速發展,目前已形成很強的市場競爭力,有的佔到全球份額的40%以上,讓企業捨棄對傳統優勢産業的偏好有很大困難。為此,深圳專門制定了《促進産業有序轉移行動方案》,引導和推動部分高新技術産業生産配套和加工製造環節、勞動密集型、資源型産業向周邊地區和內地遷移,而鼓勵企業把總部、研發、結算中心留在深圳。
與此同時,深圳致力於“支柱産業高端化”,2009年深圳全市認定180家總部企業,新增區域性金融總部13家,世界500強累計落戶167家。而作為高端服務業的支柱,深圳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已提高至14%,創業板正式推出,證券、基金、創投業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地位,深圳的區域金融中心地位不斷得到鞏固,現代物流業、文化産業持續發展。
以特區擴容為契機,深圳正在按照“産業集群化、用地集約化”的思路,高起點高水平規劃和建設光明、坪山、前海等功能新區。坪山新區管委會書記楊緒松認為,幾大功能區定位於深圳“科學發展的示範區,綜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區,未來可持續發展新的發展極”,以改革創新的思維整合行政資源,創新基層體制,為深圳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先行先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