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與世界銀行合作三十週年:平等合作 互利共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9月14日   來源:新華社

平等合作 互利共贏--中國與世界銀行合作三十週年述評

    新華社北京9月14日電(記者韓潔、安蓓、吳雨、高立)改革開放之初,中國不僅急需大量經濟建設資金和人才,更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1980年5月15日,中國正式恢復在世界銀行的合法席位,開啟了雙方合作的序幕,也邁出了中國亮相世界舞臺的重要一步。

    30年來,從單純向世行借款到主動為其捐款,從向世行引進“外腦”到共享中國經驗,從普通成員國到第三大股東國,中國與世界銀行的合作見證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奇跡,也推動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從受援國到捐款國--30年合作見證中國經濟發展奇跡

    中國與世行的合作首先從資金合作開始。1981年,世界銀行向中國提供的第一筆貸款投向了亟待發展的教育領域。

    “中國與世行合作之初,正面臨經濟基礎薄弱、資金匱乏的挑戰,為此世行第一筆貸款向中國提供了2億美元,支持中國高校更換落後的教學科研設備。”上世紀80年代曾組建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並擔任第一任首席代表的林重庚回憶説。

    30年來,世行的貸款資金在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改革開放初期,來自世行的資金支持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國內建設資金的不足。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介紹,到目前為止,我國共獲得世行貸款和投資承諾超過500億美元,貸款規模在世行成員國中位居前列,支持建設了500多個項目,覆蓋我國幾乎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上世紀90年代,我國年度利用世行貸款規模達到歷史最高點,超過30億美元,連續三年成為世行最大的借款國。

    30年來,我國利用世行貸款建設了一批直接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項目。進入21世紀,為配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世行貸款投向和結構發生變化,70%以上的貸款資金投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70%以上的貸款項目轉向節能、環保、新能源和民生等領域。

    此外,世行資金援助也為我國推進減貧事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副主任何曉軍介紹,從1995年起,我國利用世行貸款先後實施了西南、秦巴山區、西部等多個扶貧項目,累計利用世行貸款資金約8億美元,覆蓋中西部最貧困的10個省區145個國家級貧困縣,870多萬人口受益。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為推動全球發展和減貧事業,2007年我國政府首次承諾向世行集團專為最貧困群體提供援助的國際開發協會捐款3000萬美元。

    “從昔日國際開發協會最大的借款國轉變為捐款國,中國的這一變化令人矚目,向世界展示了過去30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奇跡。” 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説。

    從取經者到傳播者--30年探索創造中國發展模式

    如果將世行貸款比作為改革開放之初資金短缺的中國“輸血”,那麼世行項目帶給中國的先進發展理念和制度創新,則為中國提供了維持長久發展的“造血功能”。

    “過去30年,世行與中國的合作不僅體現在貸款支持上,還包括經驗、技術等領域的知識合作。在一系列合作項目中,世行提供的貸款額度並不很高,但卻為中國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佐利克説。

    1984年我國與世行合作的第一個水電項目--雲南魯布格水電項目首次將國際競爭性招標制度引入我國,被稱為“魯布格模式”,並在其他領域加以推廣。

    1987年我國第一條利用世行貸款建設的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項目首次採用工程監理制度,為我國公路建設管理體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鑒。

    30年來,以世行貸款項目為載體,中國引進了很多先進的管理制度和規範化的運作機制,加快了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進程。同時,世行還與中國攜手開展一系列經濟調研,從全球性視角出發完成了近200篇調研報告,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參考。

    林重庚説,中國恢復在世行合法席位後不久,就邀請世行組成經濟考察團來華訪問,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際金融組織第一次對中國經濟進行全面考察。

    1985年,中方與世行聯合舉辦了著名的“巴山輪”會議,深入討論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過渡步驟、宏觀調控的手段以及條件等問題,形成了7個專題報告,為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與創新提出參考建議。

    在利用世行平臺向國外“取經”的同時,中國獨特的國情也為世行與其他國家開展合作積累經驗。自2008年以來,中國每年與世行合作舉行“中非共享發展經驗高級研討會”,討論中國與非洲各國在發展中面臨的問題,並相互借鑒發展經驗與模式。

    正在北京出席第三屆研討會的讚比亞發展署高級研究官員西巴傑內·蒙克博雅告訴記者,讚比亞亟待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而中國與世行在這方面的成功合作模式以及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成果都值得讚比亞學習。 佐利克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影響力的逐步擴大,中國與世行的知識合作正從單向輸入轉向雙向交流。借助世行這一平臺,中國也在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分享自身發展的成功經驗。

    從普通成員國到第三大股東國--中國樹立國際舞臺新形象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多邊發展援助機構,世界銀行在向中國敞開闔作之門的同時,也為中國提供了參與國際事務、亮相國際舞臺的機遇。

    30年來,我國作為世行的重要成員國,積極參與世行內部治理改革,引導世行的政策和業務向著更加客觀公正的方向發展。

    2009年,為支持世行應對金融危機,我國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公司全球貿易融資計劃,購買15億美元私募債券,用於支持發展中國家的貿易融資,為加強南南合作,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0年4月25日,世行落實二十國集團匹茲堡峰會共識和2009年世行年會有關治理結構改革的決定,就投票權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和轉軌國家轉移3.13個百分點達成一致。中國的投票權由2.77%增加到4.42%,躍升為第三大股東國。

    “中國在世行投票權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也標誌著世行與中國的合作邁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佐利克説。

    站在新的起點上,謝旭人指出,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中國與世行合作重點將放在推動強勁、可持續和平衡的增長,著重實現“三個轉變”,即從重貸款數量向重貸款質量與效益轉變,從重貸款籌借向重貸款使用與償還轉變,從重資金引進向資金與智力引進並重轉變。

    同時,中國要以世行改革為契機,更好地發揮股東國作用,不斷擴大對世行戰略方向和重大決策的影響,推動世行分享和借鑒各國成功的發展道路和經驗,不斷豐富和完善自身的發展理論,使世行更好地履行其減貧與發展宗旨。 

李克強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

 

    9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新華社記者劉衛兵攝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記者 謝登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13日上午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了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歡迎佐利克率世行高級代表團前來出席中國與世行合作30週年紀念活動。 >>>詳細閱讀

世界銀行高度評價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成就

    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記者安蓓、王希)記者19日從世界銀行中國代表處了解到,世界銀行近日發佈了針對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研究報告。報告高度評價了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取得的成功,並指出中國目前面臨的挑戰是吸引合適的外資,從而助力於經濟結構調整、環境改善以及産業升級。 >>>詳細閱讀

中國與世界銀行合作30週年座談會將13日在京舉行

    中國與世界銀行合作30週年座談會將於9月13日在北京舉行。此次座談會由財政部和世行聯合舉辦,會議主題為“共享發展理念,促進和諧進步”。會議將總結我國與世行合作30年的經驗和成果,探討進一步加強與世行合作的方式;同時,討論國際金融危機後的全球發展戰略,以及豐富世行乃至全球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的新思路。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李克強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
· 財政部副部長就中國與世界銀行合作30週年答問
· 中國與世界銀行合作30週年座談會將13日在京舉行
· 世界銀行高度評價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成就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