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惠農強農政策下的這方水土--我糧食連年豐收背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14日   來源:新華社

惠農強農政策下的這方水土
——在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儲備豐裕背後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 王立彬)在2010年世界糧食日前夕,農業部、國家糧食局數據顯示,今年我國夏糧總産創下歷史第三高産年後,預計全年糧食産量將不低於去年10616億斤水平。國家糧食儲備庫存充實,儲備品種更合理,儲備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從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到加強農田基本水利建設,再到堅持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我國糧食連年豐收,以世界6%的淡水資源、9%的耕地養活了全球22%的人口。

    守衛耕地紅線 確保糧食生産之本

    國土資源部13日發佈通報説,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工業園區管委會違法批地、佔地案已作出處罰,非法建築物被拆除或沒收並處罰款171.4338萬元,違法徵收的土地被退還,並恢復了耕種,涉及的地方政府負責人受到處分。

    耕地紅線是高壓線,碰不得。對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人均耕地面積少的國家,糧食問題一直是關乎國家安危的政府必須妥善解決的問題,而保護耕地面積則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所在。據國土資源部通報,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立案查處本期發生違法用地案件1.7萬件,涉及土地面積18.3萬畝,其中耕地6.5萬畝。全國依法拆除違法構建物898.3萬平方米,沒收構建物1318.1萬平方米,收回土地2.2萬畝,其中耕地7516.9畝。全國逾千人因非法佔地問題被追究責任。

    國土資源部部長、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表示,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為18億畝耕地劃定“紅線”,是我們這個世界人口最多國家的安身立命之本。守住18億畝紅線,事關國家長治久安和繁榮發展。

    加強農田水利建設 是糧食豐收之源

    今年是新中國治淮60週年。繼今年上半年完成長江、遼河、黃河和海河四個流域綜合規劃通過審查後,淮河流域綜合規劃修編成果近日通過專家審查。

    淮河流域是我國歷史上水旱災害十分頻繁的地區,土地肥沃,區內耕地1.9億畝,糧食産量佔全國總産量的17.4%,是國家糧食核心産區。水利發展始終對流域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影響。上世紀50年代初,國家作出《關於治理淮河的決定》,掀起了新中國治淮第一輪高潮。1991年江淮大水後,國家確定了治淮19項骨幹工程,2007年底基本完成。

    今年6月以來,驚心動魄的1998年大洪水12年之後,長江流域再次發生暴雨洪水,寸灘、城陵磯、九江、大通和南京河段超警戒;湘江、贛江、岷沱江、烏江、嘉陵江、漢江等近20條重要支流超警戒甚至超歷史而有驚無險,背後的支柱是國家投資近300億元加快長江幹堤加固,中下游3900公里堤防“強筋壯骨”全部達標。

    “十一五”期間,國家進一步加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投資力度,大中型水庫的病險率明顯下降,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通過除險加固,可恢復和新增防洪庫容22億立方米,直接保護了下游耕地1.2億畝。“我國以佔世界平均水平60%的人均綜合用水量,保障了國民經濟3倍於世界經濟平均增長率的高速增長;以佔世界6%的淡水資源、9%的耕地,養活了佔全球22%的人口,併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説。

    強農惠農政策 國家糧食安全之基

    10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宣佈,明年繼續在小麥主産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2011年生産的白小麥(三等)、紅小麥和混合麥最低收購價每50公斤將分別提高5元、7元和7元。

    從2006年執行最低收購價政策以來,被稱為“托市”的最價收購政策,直接穩定著我國糧食市場走勢,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反映出國家保護糧食安全、強農惠農的政策目的。也是在這一年,有2600多年曆史的“皇糧國稅”畫上句號。新世紀以來,連續七個中央一號文件,使我國農業實現由“取”向“予”偉大轉折。

    從實施優質糧食産業工程到增加對糧食主産區投入,從加快農業科學技術推廣到實施優質糧食産業工程,從糧食直補、農機具購置補貼,到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增添了糧食生産的動力。國家糧食局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裕,庫存消費比達40%以上,大大超過國際公認的17%-18%的安全線水平。

    “預計今年全國糧食産量將不低於去年10616億斤的水平,有望再創歷史新高,實現連續7年增産。”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説,“糧食生産持續穩定發展,為保證食品供應、穩定物價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國“糧豐工程”近5年來共增産糧食逾4000萬噸

    新華社南昌10月9日電(記者 胡錦武)記者9日從科技部會同農業部、財政部和國家糧食局在江西南昌召開的“糧食豐産科技工程現場觀摩會”上獲悉,“十一五”以來,科技部通過實施“糧食豐産科技工程”,在項目的核心區、示範區和輻射區累計建設工程面積達6.83億畝,共計增産糧食4008.68萬噸。

    “十一五”期間,科技部加大了“糧食豐産科技工程”實施力度,在項目實施區內實現化肥利用率與灌溉水利用率提高了10%以上,農藥用量減少25%左右,每畝每年節本增效100元左右,增加經濟效益589.38億元。其中,“十一五”以來,僅江西省的項目區平均單産從382.9公斤上升到422公斤,比工程實施前累計增産稻穀199.8萬噸。 >>>詳細閱讀

"中國式從容"——我國成功應對國際糧食市場波動

    新華社南昌10月3日電(記者 林艷興)10月1日,美國芝加哥農産品期價全線暴跌,玉米市場創下今年4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小麥市場當周5個交易日持續下行,大豆市場創下8月份以來最大單周下跌。

    資本市場上的利空,或許是現實世界的利好。業內人士分析,6月份以來的國際糧價暴漲可能已告一段落,進入調整,世界再次度過了一輪糧價上漲的威脅。

    而在過去的4個月裏,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主糧供應充足,價格平穩。繼2008年世界糧食危機期間成功實現“世界糧荒、中國不慌”之後,中國再次續寫了奇跡。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農民對惠農政策參與度逾8成 期待程序更簡便實際
· 農業部門在較短時間內把中央確定的惠農政策落實到戶
· 中央財政強林惠農政策為2億林農搭起增收平臺
· 河南省政府出臺強農惠農政策和資金落實監管意見
· 重慶:落實惠農政策 讓2300萬農業人口富裕起來
· 劉偉平:採取切實有力措施 確保惠農政策落實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