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漲溫和可控 後市喜憂參半
——解析加息背景下的物價走勢
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劉錚、任芳、王希)國家統計局21日公佈,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3.6%,創下2008年11月以來的新高。
CPI漲幅繼續走高部分解釋了央行日前的加息原因:抑制物價上漲。在當前國內外流動性寬鬆、秋糧豐收在即、部分工業品産能過剩的背景下,加息之後我國物價走勢如何?
CPI創23個月新高 仍在可控範圍內
CPI漲幅近幾個月來連續擴大,但總體上看仍屬於溫和上漲,仍在可控範圍內,並沒有出現嚴重的通脹。
CPI雖然創下23個月來的新高,但這23個月大部分處於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和恢復性反彈的時期,CPI整體處於低位甚至連續9個月為負。而且,改革開放以來,百分之三點幾的CPI漲幅並不少見。
與同屬新興市場的其他國家參照,中國的CPI漲幅相對較低。巴西9月份的CPI漲幅是4.7%,俄羅斯是7%,印度8月份CPI上漲9.9%。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説,今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一直在高位波動,國內也是自然災害頻發,對農産品生産流通産生了很大影響。目前物價能夠保持基本穩定,説明國家在管理通脹預期方面採取的措施是有力的、有效的,也是得當的。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認為,雖然通脹壓力有所上升,但與兩位數的經濟增速相比,目前價格運行依然是良性的。重要的是引導好大家的預期,不必恐慌。
食品價格8%漲幅突出 秋糧豐收有利於穩定價格
像前幾個月一樣,9月份依然是食品價格引領CPI上漲,食品價格漲幅達到8%,其中糧食價格同比上漲12%。國家統計局測算,9月份CPI中新漲價因素90%來源於食品價格和居住價格的上漲。
食品價格漲幅較高引發了人們對物價穩定的擔憂,好在秋糧豐收在望。盛來運預計,今年秋糧增産較多,糧食有望再獲豐收。糧食增産一定程度上為保持糧價穩定打下堅實基礎。
“幾十年一遇的好年景”,這是東北農民對今年秋糧收成的基本判斷。大連商品交易所、中國玉米網等機構的調查顯示,今年東北粳稻、玉米、大豆單産與質量之高多年來罕見。
“供應沒問題,但價格下不來。”黑龍江北大荒米業負責人説,去年稻米收購開秤價每公斤1.94元,後期漲到2.6元。但今年開秤價就是2.6元,而且農民售賣熱情不高。如果下一步收購主體增加,估計價格還可能上漲。
中國玉米網總裁馮利臣説,最近玉米價格在豐收季節屢創新高,反映了糧食等農産品供需的結構性矛盾,包括區域不平衡、階段性短缺、流通不暢等。而近期主要糧食期貨價格的急劇飆升,也反映出糧食領域正在吸引更多的資金。
“農産品價格的上漲,可能會常態化。”劉元春直言,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快速推進,大量人口進入城市,對農産品的需求不斷增加,而農業生産用地在減少。而且,國家採取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的政策措施,也要通過農産品價格的穩步上漲增加農民收入。“供需不是問題,但價格面臨重新定位。”
流動性依然充沛 通脹預期管理更顯重要
央行加息並不僅僅是CPI走高這個單一原因。“大量流動性難以化解以及資産價格的問題,結合對經濟形勢的總體判斷,促使了央行這次加息。”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經濟室主任張曉晶説。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使我國貨幣信貸投放猛增,銀行已累計發放人民幣貸款超過17萬億元。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餘額超過58萬億元,而前三季度GDP總量為26萬多億元。
“這種貨幣信貸投放,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雖然發揮了應對危機的顯著成效,但也會不斷推高CPI和房價等資産價格。”張曉晶説。
“房地産等投資品相當於貨幣的蓄水池,不會直接體現在CPI。但一旦放出來會會滲透到其他領域,導致一些領域的供求關係短期內發生變化,對價格形成新的衝擊。”劉元春説。
豐盈的流動性,不僅來自國內。由於經濟復蘇前景不明朗,美、歐等國醞釀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發達國家普遍維持低利率,熱錢流入國內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第三季度我國外匯儲備激增1940億美元,達到整個上半年外匯儲備增加量的4倍左右。
盛來運表示,央行加息是根據國內經濟運行出現了新情況、新問題,有針對性採取的重大宏觀調控措施之一,它必將對流動性管理、抑制物價上漲、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結構調整産生積極影響。
“加息使熱錢有可能加速流入。”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熊鵬説,國內外寬裕的流動性將成為推升通脹壓力的主要風險之一。目前資金正在加速流入大宗商品市場。數據顯示,9月份投機資金在農産品和原油等大宗商品上的持倉量大幅增加,其中玉米期貨吸引的投機資金是去年同期的6倍左右。
專家們普遍認為,雖然目前物價上漲仍屬溫和,但國內外流動性充裕使得管理通脹預期的任務更加突出。
上行下行因素並存 物價走勢喜憂參半
加息之後物價走勢會怎樣,是人們更加關注的問題。
“現在流動性是豐沛的,而産能又是過剩的,這兩個向相反方向推動價格走勢的東西‘攪和’到一起了。”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一語中的。
盛來運表示,今年後三個月既有影響價格上行的因素也有影響價格下行的壓力。上行因素一是美元貶值刺激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上漲,對國內會産生一定的輸入性通脹壓力;二是勞動力成本、原材料價格上漲會向後續産業傳導。影響價格下行的因素一是預計秋糧增産較多,二是絕大多數的工業品供過於求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三是翹尾因素在今後幾個月還會逐漸走低。
“儘管存在價格上行的壓力,如果後期通脹預期管理得當的話,那麼完成全年價格調控預期目標仍然是有希望的,有可能的。”盛來運説。
那麼,明年的物價走勢又將如何?
熊鵬認為,未來國際貨幣氾濫和國內流動性充裕、食品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走高、輸入性因素等潛在通脹壓力仍將長期存在,從而可能推動物價在明年下半年出現反彈,全年總體物價壓力大於今年。
專家們也指出,世界經濟依然疲弱,中國經濟增速也在放緩,總需求並不是在迅速擴張,加上工業産能大面積過剩,這也制約價格大幅上漲。
“在CPI還沒有出現大幅上漲的時候就加息,也釋放出一種鮮明的信號,表明國家更加重視對通脹預期的管理。”張曉晶説,“管理好通脹預期,積極採取預防性措施,高通脹就難以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