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十一五”科技進軍路上烙下的“上海印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2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10月25日電(記者羅爭光、楊金志)“上海光源”建成、大飛機項目啟動、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應用、各項世博科技大放異彩……“十一五”期間,上海不僅突破一系列的重大科技專項,而且還逐步形成了科技創新的政策服務體系,尤其是大放異彩的世博科技,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科技世博成了“永不閉幕”的盛會。

    這些,正是“十一五”科技進軍路上深深烙下的“上海印記”。

    “攻堅印記”:重大專項捷報頻傳

    在上海張江有一台巨大的顯微X光機,能獲取一隻活體蝗蟲呼吸過程的高分辨率動態影像,其升級版甚至能“直播”原子鍵瞬間形成和斷裂的畫面。這便是我國迄今為止最大的大科學平臺——上海同步輻射光源。

    “上海光源”作為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工程,建設歷時15個月,于2009年4月29日竣工,總投資約14.5億元人民幣。作為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第三代中能同步輻射光源之一,“上海光源”將為生命科學、環境科學、信息科學等多個前沿基礎研究以及微電子、醫藥、生物工程等高技術開發應用提供先進實驗平臺。

    “十一五”期間,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攻堅的“上海印記”隨處可見:位於上海的中國商飛公司實現了國內自主研製的新支線飛機ARJ21-700首飛,C919大客機基本總體方案也已通過國家評審;1000多輛新能源汽車在世博會上表現出眾,實現了自主研製和大規模成功應用;張江藥谷聚集起400多家生命科學領域的企業、研究機構和配套服務機構,成為全球知名的生物醫藥研發重鎮,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逆勢飛揚……

    有中國港口機械産業“傳奇”之稱的上海振華重工集團公司在服務國家中實現自身發展,研發實力也大大提升,今年以來喜訊頻傳:3月29日,世界上規格最大、為西班牙巴塞羅那TERCAT碼頭製造的超大鵝頸大梁岸橋成功總裝;7月20日,中國本土企業向國際用戶(盧森堡MCS公司)成功交付了第一艘鋪管船;9月27日,向上海打撈局交付了填補我國大深度水下打撈與救援設備配備短缺的3000噸自航起重船……

    “正是通過自主創新,不斷開拓新領地,推出多元化産品,每年都創出世界第一,振華重工才牢牢站穩港口機械行業龍頭的腳跟。”上海振華重工集團公司前總裁管彤賢説。

    統計顯示,2009年,上海科技成果産出保持穩定增長,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22012件,發明專利授權量為5997件;新能源等九大領域高新技術産業化加快推進,全市高技術産業完成工業總産值5561億元,同比增長8.4%,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的比重為23.3%。

    “創新印記”:服務機制形成體系

    位於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的上海東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從創辦開始,就入駐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享受了3年的稅收優惠政策。

    “科技創業中心不僅幫助我們在企業發展階段爭取到了徐匯區的各種優惠政策、申請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和重點新産品認定,而且還開展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彌補企業管理經驗的不足。”該公司總經理鄭小群説。

    據了解,上海針對科技型創業企業已形成一整套扶持計劃,2009年已在全市範圍內建立了8家“創業苗圃”,通過“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三位一體的孵化體系,對科技型創業企業進行全程孵化。

    上海市科委主任壽子琪介紹説,上海2009年在全國率先出臺了《上海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組織實施機制》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配套管理辦法(暫行)》,為上海科技進步強化了整體協同和配套保障。

    截至今年7月的統計數據顯示,上海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增長50%左右,增幅高於全市工業增幅。其中,上海高新技術産業生産總值佔全市工業總産值的23.3%,而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則達到63.8%。

    7月30日,國家技術創新工程上海市試點工作正式啟動。上海制訂了2020年戰略目標,將通過10年時間完善技術創新體系,使上海知識競爭力名列亞洲前列並進入世界先進地區第二集團。

    “此次試點工作,上海將突出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形成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框架。”上海市科委體制改革與法規處處長劉俊彥説,“為此,上海將加快推進培養創新型企業、構建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搭建創新服務平臺、加快創新人才隊伍建設、促進科技與金融融合、建設高新技術産業化基地和創新城區等‘六大任務’。”

    “世博印記”:科技世博“永不閉幕”

    即將閉幕的上海世博會早已成為各種高科技成果展示和廣泛應用的大舞臺,也成了上海“十一五”科技進軍不可或缺的“印記”。

    手持世博門票輕鬆一刷入園的時候,每一名遊客都享受到了世博科技帶來的便利。世博門票中嵌入的“電子標簽”,不僅可以絕對防偽,而且比人工驗票大大節省了時間。壽子琪介紹説,世博電子門票採用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RFID芯片,可確保門票的唯一性、應用數據的安全性,目前已發行約8200萬張。如此大規模的電子標簽門票應用,將大大推動我國射頻識別技術和電子標簽産業的發展。

    壽子琪表示,世博科技專項行動實施以來,科技部和上海市共安排256項科研項目,已取得了1000多項科技成果。“上海世博會上大放異彩的新能源汽車、LED照明、直飲水、信息管理、廢棄物處理等各种先進科技,受到國內外普遍關注,成為上海世博會的‘名片’。”

    “科技不僅催生了‘低碳世博’‘綠色世博’,而且還使‘便攜、人性化’的世博服務理念深入人心。”上海市世博科技促進中心副主任、同濟大學教授李光明説,“例如世博園內的113個直飲水點和1716個飲水龍頭,以及隨處可見的遮陽和噴霧降溫設施等。”

    上海市科委發展計劃處處長馬興發告訴記者,為推動世博會上的先進技術儘快進入實際應用,上海正積極推動世博科技的推廣應用納入“十二五”規劃,使其融入城市發展的大格局中。

    “我們已經組織了上百名專家和10個專題組,全面評估世博會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和展示,對有關國際先進技術、理念進行跟蹤和推廣應用前景研究,促進世博科技創新成果進一步應用和産業化。”馬興發説,“雖然世博會即將閉幕,但世博科技推廣應用的大幕才剛剛開啟,科技世博永遠都不會‘閉幕’。” 

 
 
 相關鏈結
· 上海世博會將拉上華麗帷幕:精神財富從世博延伸
· 上海世博會累計參觀人數逼近7000萬
· 上海港9月集裝箱吞吐量蟬聯世界第一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