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東北地區資源枯竭城市勵精圖治 轉型成效顯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28日   來源:新華社

資源枯竭謀轉型 白山黑水換新顏
——東北地區資源枯竭城市轉型成效顯著

    新華社北京10月28日電(記者 林暉)新中國成立以來,東北地區資源寶庫支撐著共和國工業的發展,煤炭、鐵礦石、石油、木材等物資源源不斷地從白山黑水運往祖國各地。然而,歷經百年開採,東北部分城市的資源幾近枯竭,城市發展站在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國務院2007年頒布的《關於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資源枯竭城市經濟轉型,設立專項財力性轉移支付,在2010年前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的目標。記者隨同國家發改委評估組前往吉林、遼寧等地調研發現,經過幾年的“勵精圖治”,東北地區資源枯竭城市轉型成效顯著。

    改變單一結構 産業多元發展

    “我們是國內大型的棉襪生産基地,可以稱得上襪子行業的‘富士康’,各種類型的襪子都能織。”吉林省遼源市東北襪業工業園董事長田中君告訴記者,這個園區裏面有300多家企業,數千台織襪機同時工作,每年生産的襪子總量超過10億雙。

    紡織襪業已經成為遼源市經濟轉型的重點接續替代産業。此前,這個吉林境內幅員最小、經濟總量最少的城市因煤而興、因煤而立,也因煤而衰。隨著煤炭資源逐漸枯竭,遼源礦務局兩個礦區先後破産。“一條大街一棟樓,一個警察管兩頭”,這是礦區衰敗的真實寫照。

    “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實質是二次創業。”遼源市常務副市長金育輝説,實施經濟轉型以來,遼源牢牢抓住政策機遇,建立起紡織襪業等六個重點接續替代産業,2009年地區生産總值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吉林省第一位。

    遼寧省盤錦市是一座年輕的城市,這個成立於1984年的石油城依靠遼河油田富饒的油氣資源迅速發展。但是,自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盤錦油氣産量逐年下滑,2008年被列為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

    “堅持早認識,早動手,把握轉型發展的主動權,培育壯大接續替代産業是實現經濟轉型的根本出路。”盤錦市常務副市長高科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盤錦市石化及精細化工産業實現增加值近115億元,首次取代油氣採掘業成為第一大支柱産業。

    改變依賴採掘業的單一産業結構,用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産業,拉長産業鏈條,一座座“煤城”“石油城”正在奮力“轉身”,改變著舊日的面貌。

    心繫民生問題 注重生態治理

    站在遼寧省阜新市新邱區長新小區的廣場上,記者看到周圍71棟樓房錯落有致,綠樹草地點綴其間,4800戶居民都是阜新煤礦礦工及其家屬。難以想象,幾年前他們有的蝸居於低矮的棚戶區,有的房子因建在採煤沉陷區上破損嚴重。

    “長新小區十分注重配套設施建設,綠化率超過30%,還建有一個16000平方米的廣場。”阜新市採煤沉陷區治理辦工程科科長陸軍説,夜色中的廣場人山人海,跳舞的,唱歌的,扭秧歌的,居民們其樂融融。

    從低矮的棚戶區到嶄新的樓房,資源枯竭城市的普通百姓享受到了經濟轉型發展的成果。以阜新市為例,2005年開始啟動的遼寧省面積最大的棚戶區改造工程,使10萬戶居民得以安置。

    海州礦曾經是亞洲最大的機械化露天煤礦,資源枯竭後在阜新市區留下一個長4公里、寬2公里、深350米的巨大礦坑。時下,礦坑上建起國家礦山公園,工業遺産旅遊如火如荼,“傷疤”變成了“聚寶盆”。

    長白山腳下的吉林省白山市挖了一百年的煤,在轉型之路上痛定思痛,率先在全省關停25萬機組的小火電,撥款治理礦區環境,保護綠水青山。如今,清潔能源、綠色食品、生態旅遊逐漸成為白山的新名片,白山市靖宇縣委書記陳毅民詼諧地説:“我們的飲用水源特別好,老百姓衝下水道用的都是礦泉水。”

    堅持以人為本,努力解決民生問題,創造宜居環境,東北資源枯竭城市正努力實現城區與礦區、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目標部分實現 仍需多方支持

    “《關於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發以來,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國家發改委東北振興司副司長彭會軍認為,這些成果主要表現在資源枯竭型城市多元化的産業正在形成、民生問題得到一定程度解決、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治理。“但是,一些城市歷史遺留問題沒有得到完全解決,《意見》提出的目標只是部分實現。”

    彭會軍説,資源枯竭型城市棚戶區、沉陷區的改造還沒有全部完成,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社保負擔仍然較重。“眼下這些城市正在努力形成多元化産業,但是産業層次仍然比較低,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需要外界的支持以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韓鳳芹説:“資源型城市的首要任務是轉型,GDP總量、經濟增長速度等指標是資源型城市的弱勢。”她建議適當弱化對資源枯竭城市GDP總量等指標的考核,為轉型發展創造更有利的外部條件。

    近日公佈的中共中央“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發揮産業和科技基礎較強的優勢,完善現代産業體系,促進資源枯竭地區轉型發展”。未來五年,資源枯竭地區的轉型之路將更受矚目。

    彭會軍告訴記者,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組織編制《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條例》,《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也擬在“十二五”期間上報國務院審批。她強調:“資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任務是轉型,資源尚未枯竭的城市也要未雨綢繆,及早籌劃産業多元化和更加合理的經濟結構,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機制。”

 
 
 相關鏈結
· 發展改革委:開展首批資源枯竭城市轉型評估工作
· 全國首家資源枯竭轉型試點市遼寧阜新用上煤層氣
· 寧夏資源枯竭型城市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