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8日電(記者王若遙、吳晶、劉奕湛)正在此間出席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論壇的專家指出,中國正在著力發展多元化電子政務,從而縮小由於城鄉發展不均衡而導致的“數字鴻溝”。
據統計,中國目前有超過7億農村人口,佔全國人口的一半以上。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佈的《2009年中國農村互聯網發展狀況調查報告》顯示:互聯網在城鎮的普及率為44.6%,而在農村僅為15%。
報告分析指出,農村互聯網發展速度放緩,可能使城鄉互聯網發展差距進一步拉大。
農業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杜維成指出,儘管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發展農村地區的互聯網事業,但是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和農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互聯網發展。
“因此,中國政府正在探索更加多元化和切實有效的途徑來改善農村地區的電子政務服務水平。”他説。
據杜維成介紹,目前政府主要通過推行將電腦、電話和電視三種載體相結合的方式促進農村地區電子政務發展。
據介紹,中國農業信息網自1996年上線以來,按照政務公開、在線辦事、公眾服務的宗旨,不斷拓展網站功能,目前已從行業信息服務逐步擴展到為農業農村社會發展服務。通過這一網絡搭建的農産品營銷平臺,23.5萬會員擁有了更加便利而實惠的銷售渠道。而全國目前約有3萬個農業或涉農網站。
杜維成説,針對電視和手機在農村已十分普及的特點,政府特別注重為農民提供聲訊和視頻服務,內容涉及包含農業技術諮詢和農産品價格信息在內的方方面面,受到廣大農民歡迎,“今後我們還將重點發展手機短信服務,使公共服務真正延伸到每個農戶”。
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論壇發佈的2010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稱,截至2009年,超過96%的中國農村家庭已擁有手機和電視。
江西省信息中心主任金鋒指出,少有機會“觸網”也使許多農村居民不能享有與城市居民同等的“話語權”。
“在江西省政府門戶網站的‘公眾互動’欄目留言的網民中,城鎮居民至少佔八成。”金鋒説。
“我們發展電子政務,一方面是要消除貧困、縮小貧富差距,另一方面是要為處於貧困地區的人們提供一條能夠通暢發表見解的渠道。”聯合國大學國際軟體學院院長彼得·哈得維説。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政府全面啟動“政府上網工程”。截至2009年底,中國已建立政府門戶網站4.5萬多個,75個中央和國家機關、32個省級政府、333個地級市政府和80%以上的縣級政府都建立了電子政務網站,提供便於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各類在線服務。
據金鋒介紹,近年來,在政府專項資金的支持下,江西省的很多村鎮都建立起了電腦服務中心,並設專人為農民提供上網技術指導。
來自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阿爾巴尼分校政府技術中心的莎朗·道斯博士指出,在欠發達的農村地區發展互聯網,僅靠硬體設施還不夠,只有通過提高教育水平使人們具備良好的“信息消費”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推進互聯網電子政務的普及。
引人注目的是,截至2010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已經連續5年在年初發佈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強調農村信息化建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