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世博外交”畫上圓滿句號:詮釋一個真實的中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31日   來源:新華社

“世博外交”詮釋一個真實的中國

    新華社上海10月31日電(新華社記者李忠發、王慧慧、潘清)歷時184天的上海世博會31日落下帷幕。至此,“世博外交”畫上了圓滿句號。這次“世博外交”盛會進一步向世界展示了一個真實的中國形象,表達了中國與世界各國交流互鑒、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理念和願望。

    “上海世博會充分展示了中國的實力,是中國和世界相互溝通的成功範例。”意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參觀完世博園後,稱讚這屆盛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表示看到了一個“新的中國”。

    展示中國形象,加速與世界的融合,正是中國希冀通過上海世博會向世界傳遞的一個外交訴求。作為首次承辦註冊類世博會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歷史性地提出“世博外交”概念,目的是通過首腦外交、民間外交、綠色外交、經濟外交、公共人文外交等,全方位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豐富新時期大國外交內涵。

    在過去的6個月裏,包括法國總統薩科齊、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韓國總統李明博以及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在內的百餘名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來上海參觀世博會。通過參觀世博會和訪問相互銜接,中外領導人深入交流對話,推動了務實合作,加深了相互了解與信任。除了對世博會的美好記憶,外國政要和參觀者也加深了對中國的認識。參觀世博會的中國民眾也成為外界感受中國形象的一個窗口。

    2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參觀人數突破7000萬人次、出席規格最高……上海世博會在世博史上刷新著一個又一個紀錄。日本《讀賣新聞》指出,中國展開大規模的“世博外交”,以超越意識形態的世博主題為平臺,外交更靈活、更多樣。

    “‘世博外交’達到了預期目的——世博會進展順利,所有活動按部就班進行,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的快速發展、組織能力、熱情友好以及中國人民了解世界的激情。”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説。

    外媒普遍認為,無論是奧運會還是世博會,都是中國國力發展的産物,也是中國拓展公共外交、提升國家形象的有利契機。法新社的報道説,在“説再見”的時刻,上海世博會留給世界的是一份寶貴的遺産,“6個月的文化和科技的展示,創紀錄的參觀人數和絡繹不絕的外國政要,都反映了中國日益增長的綜合國力”。

    在中國的大力推動下,俄羅斯打破只租賃展館場地的慣例,自建國家館;美國克服困難如期完成國家館建設;歐盟打破了多年來不再參加在歐洲以外舉辦的世博會的慣例;中國幫助建立非洲聯合館,實現非洲國家第一次在世博會整齊亮相,很多非建交國亮相世博會……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認為,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上海世博會參展規模不降反升,有利於促進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也增強了各國的信心。

    然而,關注並不一定意味著信服。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快速提高,西方有一些人看待中國的心態也變得複雜、微妙,並不樂見甚至阻撓中國的發展,“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頻頻出現。而面對百年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國責任論”又被人炒作。這表明,中國走和平發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中國需要向世界説明自己。”曲星説,認知中國需要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持續6個月的上海世博會是北京奧運會後又一個“國家公關”的機會。眾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大量海外遊客和記者來到中國,世博會打開了一扇讓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

    “世博會對塑造中國形象起到了積極作用,除了展示經濟、科技等硬實力外,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國人民的生活和中國的社會環境。”曲星説。

    當然,上海世博會並不是完美無缺。但金燦榮認為,上海世博會反映了中國社會文化多樣性,個別瑕疵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真實反映,可以讓世界更全面了解中國的現狀。

 
 
 相關鏈結
· 世博會開幕以來:40余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訪滬
· 楊潔篪談世博外交:中國外交新起點 豐富時代內涵
· 2010中國訪問年暨中國世博旅遊推廣在韓國掀高潮
· 訪新中國首次參加世博見證者喬木榮:28年的等待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