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對外開放以來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約10600億美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1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6日電(記者周英峰 王優玲)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曉強6日介紹説,中國的對外開放已走過30多年曆程,截至2010年9月,累計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約10600億美元,利用貸款累計3400億美元。

    張曉強在第四屆中外跨國公司CEO圓桌會議上説,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跨國投資大幅度下降近40%,但中國仍然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約940億美元,基本保持了2008年的水平,位次升至全球第二位。“引進來”為中國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跨國公司和各類外國企業在中國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經濟效益。

    張曉強介紹,與引進來相比,中國企業走出去對外投資起步較晚,但近年來也邁出重要步伐。2003年至2009年,中國的對外投資存量增加了7.4倍,已經達到約2500億美元。2009年,中國非金融類對外投資近480億美元,佔全球的5%,居發展中國家首位。至2009年底,中國已設立了13000家境外企業,分佈在全球177個國家和地區。今年前三個季度,非金融類對外投資又達到了363億美元。中國政府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積極開展對外投資合作,這不僅為中國發展提供了能源資源,獲取了先進技術,也為投資對象國帶去了資本、就業機會,促進了當地發展,實現了互利共贏。

    張曉強指出,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的對外開放戰略已由“引進來”為主向“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轉變。從引進來看,需要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水平,使外資在推動國內的産業升級、結構優化、科技創新、區域均衡發展等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在走出去上,中國將繼續按照市場導向和自主決策原則,引導各類所有制企業有序到境外投資合作,擴大在能源、資源、高科技和先進製造業等領域的投資,提高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水平。

    中外跨國公司CEO圓桌會議由中國國際跨國公司促進會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貿發會議、聯合國工發組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五個機構共同主辦。

中央企業在境外資産總額超過4萬億元

    新華社北京11月6日電(記者周英峰 侯雪靜)國資委副主任黃丹華6日介紹説,據統計,到2009年底,有108家中央企業在境外和港澳地區設立了境外子企業和管理機構,境外資産總額超過了4萬億元。

    黃丹華在第四屆中外跨國公司CEO圓桌會議上説,當前無論是開拓市場空間,優化産業結構,獲取經濟資源,爭取技術來源,還是突破貿易保護壁壘,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公司,走出去都是一種必然選擇,也是我國對外開放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的重要標誌。對中央企業來説,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開展海外經營活動,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資源優化配置,符合國家走出去的戰略要求,也是中央企業參與經濟全球化和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黃丹華介紹説,近年來中央企業積極開展海外經營活動,與很多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係,加大了與跨國公司的交流與合作,堅持依法經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促進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促進了當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實現了互利共贏。經過多年努力,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中國五礦、中遠集團、中國建築、中國有色集團等一批中央企業的海外投資和經營活動取得了積極成效。

    黃丹華説,這些年來,中央企業走出去的工作雖然取得了較大進展,有了一定成效,但從面上的情況來看,還處於起步階段,還需要不斷的探索和完善。特別是在與境外的研發機構、創新型企業和大型跨國公司的合作上,在對境外的法律法規、投資環境、風俗習慣的深入了解和把握上,以及風險防範的意識和措施等方面,還需要不斷加強和完善。

    黃丹華指出,中央企業開展境外業務必須堅持長期合作、和諧共處、互利共贏的原則,嚴格遵守中國和所在國的法律法規,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依法經營,重信守約,並注意妥善處理與所在地政府、社會各階層和群體的關係,特別是主動履行好社會責任。要努力提高境外投資、工程承包的質量和效益,提高外派勞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樹立良性競爭意識、戰略經營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維護企業和國家的良好形象。

    中外跨國公司CEO圓桌會議由中國國際跨國公司促進會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貿發會議、聯合國工發組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五個機構共同主辦。

成思危:中國在國際碳交易市場應有一定話語權

    新華社北京11月6日電(記者周英峰 王優玲)中外跨國公司CEO圓桌會議組委會主席成思危6日表示,中國作為最大的碳資源供給國,應該有一個國際化的碳交易市場,應該在國際碳交易市場中有一定的話語權,努力開拓中國的綠色金融事業。

    成思危在第四屆中外跨國公司CEO圓桌會議開幕式上説,發展碳交易是京都議定書裏提出來的,由於對發達國家制訂了強制性的減排指標,並允許他們到發展中國家購買減排指標,從而産生了碳交易。從當前來看,中國碳交易市場的發展還落後於需要,中國是碳交易資源最大的提供者,大概佔60%,但中國沒有發達的碳交易市場,沒有定價和話語權。

    成思危認為,相對於建立碳交易的機構,更重要的是建立體制和機制,認真研究中國在碳交易方面值得注意的問題。一是要注意碳交易的品種結構。在碳交易的品種上,不僅要資源型的,還要有技術型的。二是建立國內的代理機構和交易平臺。要發展我們自己的代理機構,自己的交易平臺,而且要逐步實現國際化。三是通過實踐不斷積累碳交易的經驗。我們不能等設計出非常完善的制度以後才能進行交易,而是要從交易過程中總結經驗,逐步完善制度。四是注意建立中國的碳資源儲備。應當發展國內的碳資源市場,允許國內一些從事長期投資的機構購買碳資源作為戰略儲備。

    成思危説,沒有對碳交易的充分了解,是很難把中國的綠色金融發展起來的。為了設計中國自己的市場規則和平臺、自己的標準,就要學習國外經驗。這個學習,不能滿足於一知半解,要認真請進來、派出去,要認真分析研究。

    成思危指出,當前中國的碳交易還僅限于現貨交易,事實上在國外期貨交易包括碳金融衍生産品交易都已發展起來了。據英國政府估計,2012年全世界碳交易市場大概是1400億歐元,世界銀行的估計是1500億美元,這差不多相當於目前石油市場的交易。這是一個很有前景的事業,但如果不能夠抓緊這兩年的時機,鍛鍊隊伍,建立平臺,完善制度,我們就有可能喪失這個機遇。

    中外跨國公司CEO圓桌會議由中國國際跨國公司促進會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貿發會議、聯合國工發組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五個機構共同主辦。

李毅中:今年工業增加值預計增長13.5%以上

    新華社北京11月6日電(記者周英峰 王優玲)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6日介紹説,今年預計工業增加值增長13.5%以上。

    李毅中在第四屆中外跨國公司CEO圓桌會議上説,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後一年,過去五年中國的工業化快速推進,工業經濟總體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表現在:

    一是工業實力上了一個新臺階。去年,工業增加值是13.46萬億人民幣,是2005年的1.5倍,年均增長率11%,佔國民經濟的比重40.14%。

    二是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增大。通過技術改造、淘汰落後、重組兼併這些措施,産業結構得到了優化和提升。“十一五”期間,淘汰了落後的煉鐵能力1億1100萬噸,落後的煉鋼能力6600萬噸,焦炭1億500萬噸,水泥3億4000萬噸,造紙1000萬噸。淘汰的落後産能,佔到了應淘汰的一半左右。

    三是自主創新能力有所突破。目前,我國載人航天、繞月工程、高速鐵路、高性能計算機、電力、石油化工、成套設備等領域取得了一大批重大創新成果,新一代寬帶無線通信,高檔數控機床、大飛機等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加快推進,工業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

    四是節能減排紮實有序推進。“十一五”前四年,規模以上的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0.75%。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25%,扭轉了一季度不降反升的局面。經過三季度的努力,現在測算前三季度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

    五是改革開放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工業品出口國,機電産品出口比重不斷提高,工業成為對外投資和吸引外資的重要領域。今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27.4%,基本恢復到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

    李毅中同時指出,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還沒有消除,世界經濟復蘇的基礎仍然不牢固,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從我國工業狀況來看,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粗放型的發展模式仍然沒有根本轉變。我國工業發展已進入了只有轉變發展方式才能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轉變工業發展方式刻不容緩。

    中外跨國公司CEO圓桌會議由中國國際跨國公司促進會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貿發會議、聯合國工發組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五個機構共同主辦。

質檢總局:今年以來我國食品批次抽樣合格率達93.5%

    新華社北京11月6日電(記者王優玲 周英峰)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6日説,今年以來,我國抽查1985家企業的結果表明,食品批次抽樣的合格率達到了93.5%,食物質量抽樣合格率達到98.3%。

    支樹平在第四屆中外跨國公司CEO圓桌會議“食品藥品安全責任論壇”上説,經過努力,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的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28大類、525種食品抽查的合格率一直在90%以上。支樹平説,中國食品出口合格率多年來一直保持在99.8%以上,遠遠高於我國進口食品的合格率。中國食品以質優、味美、價廉的鮮明特色滿足了全世界眾多消費者對美食的追求。

    他強調,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食品行業工業化起步晚、起點低。在現有食品生産加工企業45萬多家中,相當一部分是小企業、小作坊。我國生産技術水平還不高,食品安全的基礎還很薄弱,在食品安全的監管機制、檢驗檢測能力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任務十分艱巨。

    據介紹,目前,全國食品檢驗機構已接近6000家。我國實施的生産許可制度有12萬家食品生産企業、1837家食品添加劑生産企業和10938家食品相關産品生産企業獲得了生産許可,並對獲得許可的企業實施監督抽查、監督檢查、召回監管、風險管理、標簽監管等基本制度相結合的監管制度體系。

圖表:前9個月我國累計吸收外資743.4億美元。新華社發

商務部:前九個月吸收外資恢復至金融危機前水平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 王洪江、王希)商務部15日公佈的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實際使用外資83.84億美元,同比增長6.14%。前9個月,我國累計吸收外資743.4億美元,同比增長16.6%。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在15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1至9月份我國實際使用外資水平與2008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表明我國吸引外資已基本恢復到金融危機前水平。 >>>詳細閱讀

聯合國報告顯示中國成為跨國公司投資首選目的地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7日淩晨發表《2010—2012年世界投資前景調查報告》,認為今年全球外資將恢復增長,前景樂觀。預計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量2010年將回升至1.2萬億美元,2011年達到1.3萬億至1.5萬億美元,2012年進一步增至1.6萬億至2.0萬億美元的水平,其中強勁復蘇的跨國並購將成為這一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報告説世界前15個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中,有9個是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中國位居第一,是跨國公司首選的投資目的地。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圖表:前9個月我國累計吸收外資743.4億美元
· 商務部:前九個月吸收外資恢復至金融危機前水平
· 新華視點:國內糧食市場價格穩定 外資入場當警惕
· 2009年中國躍升全球第二大吸收外資國僅次於美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