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和長江韜奮獎獲獎者掃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1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書寫歷史 譜奏強音
——第20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
和第11屆長江韜奮獎獲獎者掃描

    新華社北京11月8日電(記者璩靜)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全國優秀新聞作品年度最高獎——第20屆中國新聞獎和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最高獎——第11屆長江韜奮獎評選結果日前揭曉。來自全國報社、通訊社、電臺、電視臺和新聞網站的277件作品榮獲中國新聞獎,20位優秀新聞工作者獲得長江韜奮獎,其中長江系列獲獎者10位、韜奮系列獲獎者10位。

    廣大新聞工作者歷經風雨,且歌且行,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新聞工作者隊伍是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硬的隊伍,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隊伍。

    永遠與時代同行

    2009年,277件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全面地展示了舉國上下重大事件和偉大壯舉——

    人民日報評論《改變歷史的“北京時間”》,“深刻闡述了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信念”;新華社的通訊《走向希望的春天——來自地震災區的報告》,全景再現了四川地震災區的春天,真切樸素地道出了災區群眾人人心中皆有的春暖花開;中央電視臺的消息《胡錦濤考察北京國慶期間安保、交通和旅遊工作》表現了領導人心繫群眾、群眾愛戴領導人的感情;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直播《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大會》的解説和現場音響結合恰到好處;中國日報的消息《商務部官員:中國將繼續成為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第一個報道了中國將面臨更加頻繁、力度更大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攻擊,引起了國內外主流媒體的高度關注;中國軍網專題《國慶大閱兵》運用多媒體技術,交互性好;今晚報的新聞專欄《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市場》,從百姓身邊抓取熱點、找問題、求方法,維護百姓的根本利益。

    氣勢磅薄,真實全面,這是心血鑄就的作品。

    充分及時,客觀公正,這是分秒換來的訊息。

    2009年深秋,一組《暴走媽媽割肝救子》的網絡專題引起了網民關注,一位真實、偉大的母親用愛和堅忍書寫人間真情的事跡迅速在網上形成轟動效應。經過長江網報道,這位“只為割肝救子,母親暴走211天減掉重度脂肪肝”的母親陳玉蓉成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醫院也為其免去全部費用60萬元,社會紛紛向陳玉蓉一家伸出援手。

    像“暴走媽媽”報道一樣,《開胸驗肺,拷問制度之弊》《“血鉛事件”之殤》《關注杭州“5·7”飆車案》《武大專家:我國買賣論文成“産業”》《土地拍賣懸案》等一批跟蹤重大事件、聚焦社會熱點的報道也推動社會焦點問題的解決,有力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除此之外,在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中,解放軍報的通訊《今天,我們豪邁受閱》、新華社的消息《天安門廣場見證國防現代化建設歷史性跨越》等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的報道氣勢恢弘、精彩紛呈;湖南日報的消息《我國首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研製成功》、人民鐵道報的消息《全球最快列車馳騁南中國》、科技日報的消息《中國首次提出“人類泛基因組”概念》、人民攝影報的攝影作品《動漫百年:瀋陽不慢》等深入宣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的報道規模空前;中國民族報的評論《哪個民族需要説謊的“精神母親”?》等關於新疆“7·5”事件的報道旗幟鮮明、有理有力。

    永遠為了神聖的事業

    一篇篇發自肺腑、感人至深的稿件是他們對時代和人民的謳歌。

    一組組蕩滌心靈、啟發心智的作品是他們對矛盾和焦點的反思。

    新時期的新聞工作者,日復一日、披肝瀝膽、辛勤工作、無悔付出,為了信仰和理想而忘我工作著,但工作中的苦辣酸甜卻只有自己知道。

    鑽山溝、赴海島,下哨所、上火線。33年來,邊防警察報記者王超傑始終奔波于4萬公里邊海防一線,發稿5000余篇。1981年5月27日,“東突燎原黨”百餘黨徒妄圖攻打伽師縣城,武裝民警深夜3點前往阻擊,王超傑6點就踩著彈殼趕到距暴徒僅有300米的掩體內,同指揮員並肩戰鬥,並在硝煙中趕寫了通訊《人民的忠誠衛士》。

    多少次,排排子彈呼嘯飛過,塵土濺滿身,而在血與火面前,王超傑總是衝鋒在前。他的現場照片成為重要資料,他的稿件再現了我國公安邊防警察的英勇事跡。

    “如果照片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離得不夠近。只有衝到新聞現場,才能拍到有視覺衝擊力的新聞照片。”河南日報攝影記者王天定説。如今已年過五十的王天定,依然堅持在採訪一線,每年基層採訪的時間都在250天左右,見報照片400幅以上。每次到基層採訪,往返都是乘公交車或火車,從不要求報社或地方派車接送,不講吃住,他的吃苦精神和踏實的採訪作風感染了同事,感動了鄉親。

    記者之路充滿鮮花和荊棘,而對女記者來説,新聞之路更為不易——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的消息傳來,中央電視臺記者張泉靈在剛剛完成海拔5200米的大本營主持了珠峰火炬報道直播後,顧不上回家見一見分別數十天的不滿兩歲的孩子,當天就主動請戰,搭上了震後拉薩飛往成都的第一班飛機,奔赴災區。

    為了不給救援部隊添麻煩,不佔用救援資源,張泉靈和同事一起,徒步40公里,進入重災區,成為第一支到達漩口鎮的電視媒體隊伍。為了記錄援救現場情況,她和同事們在援救倖存者現場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周圍鋼筋林立,一不小心,就會踩空掉進廢墟,但為了將災區救援情況第一時間傳遞給外界,她和同事們不知徒步穿越了多少危險地帶,經常滴水未進卻要連續奮戰,給後方傳回大量一手的珍貴畫面資料。

    廣大新聞工作者懷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憑著堅定信念,堅持完成關係到人民切身利益及安危的系列重大事件報道,為黨和國家戰勝一系列重大自然災害、應對一系列重大突發事件、為成功舉辦一系列重大活動,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

    李景錄、夏堅勇、李鐵錚、沈公孚、白岩松、倪四義、丁清芬、馬競雄、萬建輝、王俊秀、王帝、信險峰、湯振峰……儘管人生閱歷各有不同,他們卻把自己的感動化為千萬人的感動。

    趙秋麗、劉文嘉、趙潔、張丹丹、閆銳、李敬欣、崔桂敏、蔡立賢、張岩、盧文興、韋冀寧……他們都是普通新聞記者,卻用新聞作品為推動社會文明進步帶來重要影響。

    永遠不辜負黨和人民期望

    幾年前,一組揭露利益驅動下非法採沙人蹂躪呼蘭河的報道轟動了全國。黑龍江生活報連續三天對呼蘭河挖沙事件進行了持續報道,直接曝光了挖沙背後管理部門不作為和黑社會的囂張嘴臉,最終使採沙行為全面告停。但有誰知道,在勝利的背後,生活報社社長包臨軒和記者們付出了多少心血,頂住了多大壓力?

    “你就是生活報社長吧?你們整的呼蘭河報道想斬盡殺絕呀?我告訴你,你家住哪兒我們都知道!”面對一次次威脅,包臨軒説:“我不知道你是誰,跟呼蘭河挖沙的人有什麼關係,但我告訴你,採用這樣的方式是嚇不倒人的!”

    ——他們,不僅用行動對“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作了最好詮釋,更展現新一代新聞人客觀公正、激濁揚清的職業操守,攻堅克難、善打硬仗的頑強作風。

    西藏人民廣播電臺副總編普布多吉一直患有高血壓病。但為了策劃組織西藏自治區成立紀念報道,他不顧病痛仍然進行長時間、高強度、超負荷工作,突發腦出血,在半身麻木的情況下仍堅持工作,在同事的勸説下去醫院檢查時,腦出血已長達10小時。中國鐵道建築報記者江耀明在青藏鐵路建設的5年中,24次登上海拔5000米的生命禁區,深入一線採訪,與鐵路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突患急性心梗被送往醫院治療後,他也是病情稍有緩解就又一次返回可可西裏、唐古拉山採訪。

    ——他們,不僅踐行了“手無寸鐵兵百萬,力舉千鈞紙一張”的精神,更突顯了新一代新聞人奉獻祖國、服務人民的高尚情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嚴謹細緻、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

    《深圳:不平凡的十五年》《抓穩定也是抓發展》《深圳股市狂熱潛在問題嚴重》《為抗擊非典探路》……作為人民日報社駐站時間最長的記者,人民日報社廣東分社社長王楚27年來緊緊把握中國改革發展大趨勢,匡扶正義,勇於創新。《警惕“餐桌上的污染”》《一些城市限制出租車車型後果堪憂》《新華社記者烏魯木齊事件親歷記》《“渤海二號”鑽井船事件》……新華社副總編輯夏林從事新聞工作32年來對社會充滿責任感,對新聞事業充滿激情,采寫和組織的大量稿件在讀者中引起反響,産生很大社會影響。

    遼寧廣播電視臺史聯文、天津電視臺陳國望、中國青年報社賀延光、中國安全生産報社黃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王曉輝、解放軍報社朱金平、邯鄲日報社李文海、陜西日報社杜耀峰、貴州電視臺楊茂林、江蘇廣播電視總臺季建南、火箭兵報社陳德春、山西日報社席殿晉……這一串串長江韜奮獎獲獎者名字背後,是一個個通宵達旦和不眠之夜,是一位位人品、文品俱佳的新聞工作者。作為新聞人,他們關注每個社會熱點焦點,堅持從人文關懷的角度發出富有建設性的聲音,一次次參與並推動著中國建設和發展進程。作為新聞人,他們忠誠于黨的新聞事業,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工作實踐。作為新聞人,他們始終把人民群眾作為報道主體和服務對象,做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 

 
 
 相關鏈結
· 中國新聞獎和長江韜奮獎評選結果27日正式揭曉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