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成都軍區某工兵團47年堅持不懈開展學雷鋒活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1月29日   來源:新華社

永恒的雷鋒 不變的“魂”
——成都軍區某工兵團47年堅持不懈開展學雷鋒活動記事

    新華社成都11月28日電(王文躍 向輝 歐陽治民)走進成都軍區某工兵團,“雷鋒燈箱”璀璨醒目,“雷鋒歌曲”處處可聞,雷鋒故事傳誦不衰,與“雷鋒”有關的歷史、建築、街道等,比比皆是。

    這個團是雷鋒生前所在團隊的“姊妹團”。47年來,這個團始終堅持把弘揚雷鋒精神作為建團育人的主旋律,堅持不懈地開展學雷鋒活動,團隊多次被評為“學雷鋒先進集體”,並榮立集體一等功。

    讓雷鋒精神傳承不衰

    這個團道橋三連大學生戰士伍龍平至今記得,自己入伍後經歷的諸多與雷鋒有關的“第一”:領到的第一本書,是《雷鋒的故事》;學唱的第一首歌,叫《學習雷鋒好榜樣》;第一次參觀團史館,人人對著雷鋒像宣誓;參加的第一個集體活動,是學雷鋒做好事;上的第一堂教育課,是學雷鋒標兵事跡報告會……

    “所有的第一次,都讓我感到團隊與雷鋒有著十分特殊的關聯。”伍龍平自豪地説,“當兵來到團隊,我也成了雷鋒的戰友!”

    和伍龍平一樣,每一名來到團隊的官兵,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感共振。雷鋒的言行事跡和精神形象,在官兵的頭腦中深深地紮下了根,並潛移默化地進入心靈。

    “群眾永遠需要雷鋒,雷鋒精神永不過時。”團隊把學雷鋒做好事活動轉變到參與駐地公益事業中,走開科技助民路子。他們開展的“雷鋒在線”“雷鋒扶貧”等服務項目,為群眾提供了大量致富和勞動信息。同時,官兵積極參加駐地植樹造林、修路架橋、環境治理等公益活動,組織醫療小分隊奔赴偏遠農村義診服務,為貧困村興修水利、發展養殖業等,受到群眾讚譽。

    青年官兵的思想時尚而活躍,用雷鋒精神育人,還要注重緊貼官兵思想特點,破除思想迷霧。

    這個團新建了學雷鋒網站,官兵可隨時上網觀看和下載雷鋒圖片、錄像和經驗資料,給傳播雷鋒精神插上了科技翅膀。在《雷鋒人生哲學漫畫》中,形象生動的雷鋒故事告訴官兵什麼是光榮、什麼是恥辱。“我與雷鋒比差距”“學學雷鋒的價值觀”等教育討論活動,讓官兵們興致盎然。官兵人人知雷鋒生平、知雷鋒事跡、知雷鋒精神實質、知團隊學雷鋒傳統、會講雷鋒故事,雷鋒的言行與形象深入人心。

    讓官兵在平凡崗位中創造不凡

    學雷鋒就是做好事——這一直觀的感受,在這個團被賦予更加深刻和豐富、更加貼近軍營實際、貼近官兵工作的內涵。

    47年來,團隊6次精簡整編,7次改變隸屬關係,駐地從北國的白樺林邊遷到了南國紅土地,部隊任務先後跨越了作戰、施工、援外掃雷和國際維和等。無論任務怎麼變,團隊都激勵官兵像雷鋒一樣,當好永不生銹的“螺絲釘”,無論在哪一個崗位上,都兢兢業業,創造不平凡業績。

    2009年9月,在團隊召開的表彰大會上,某連連長林振益走上主席臺,作為學雷鋒標兵代表發言。讓人耳目一新的是,他講的不是自己如何幫助別人做好事,而是介紹自己“如何適應軍事轉變的需要,努力爭做新型雷鋒傳人”的體會。

    正是從這樣平凡個體的崗位閃光點中,官兵們尋找到了雷鋒精神與時代脈搏和工作崗位的契合點,越來越多的官兵成為崗位上的“活雷鋒”。

    戰士楊定旺擔負國防工程設施維護任務後,工作崗位從營區搬到了大山溝,成了“山底洞人”。在岩壁上,楊定旺寫下了這樣一首打油詩描繪其生活環境:“出洞一片綠,入洞一支燭。荒蕪寂無聲,但聞野獸嚎。朝起晨霧涌,夜來被子潮。毒蛇設‘關卡’,蚊蟲伴長宵。”

    就在這樣的環境裏,楊定旺一幹12年。其間,他刻苦鑽研業務,成為水、電、風三大專業的技術骨幹,排除了上百次設備故障,確保了設施無一損壞,被成都軍區評為國防優質工程,他個人被評為工程維護管理先進個人。

    團隊成立雲南省地震救援隊、國家交通應急搶險隊、國際維和隊後,地方大學生幹部溫志超承擔了訓練地震救援犬任務。雖然天天“馴狗”,溫志超卻馴出了道道,從他手上馴過的救援犬在多次地震救援中發揮重要作用。

    道橋三連戰士李虎成為地震救援隊隊員後,不僅苦練“殺敵本領”,也練“救災絕招”。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災中,他和戰友們依靠過硬的本領,救出了包括“芭蕾女孩”李月在內的13名被困群眾,搶通了前往“地震孤島”的“生命線”,團隊被中央軍委記集體一等功。

    教導隊教員李海燕、花松林立足本職刻苦鑽研業務,在承擔對舊裝備挖潛改造的任務中,發揚雷鋒的“釘子”精神,深鑽細研,先後研製出10余項成果,為提高部隊訓練水平作出了貢獻。

    ……

    近年來,全團涌現出訓練標兵、技術能手237名,97名官兵工作成績突出立功受獎,41名同志受到軍區和集團軍的表彰;971人取得了大中專文憑,75人考上了軍校,3人考上了碩士研究生,65%的戰士掌握了電腦操作技能。

    教育官兵時刻不忘宗旨

    每逢過節,這個團都會派出代表,走訪慰問挂鉤幫扶的軍烈屬、學校、敬老院等。與此相應,駐地黨委政府和群眾也常在年節時走訪慰問部隊。細心的官兵有時會發現——地方的慰問品,常常比部隊慰問地方的價格要貴。

    “現在地方經濟發展了,群眾的日子也越來越好,部隊給地方慰問是不是有些多餘?”這一“軍地反差”,讓一些官兵犯了嘀咕。

    “雷鋒精神是一種道德修養,是一種精神力量,更是一種人格品質,與貧富沒有關係。”在教育課上,團政委王良斌説,“任何人都需要幫助,幫助別人就是在幫助自己!”

    野外駐訓、搶險救災、維和援外……秉承這一精神,部隊走到哪,就把好事做到哪,把愛心傳播到哪。在做好事中,團隊還注重轉變思想觀念,改進方法,讓學雷鋒活動與時俱進,由過去零散的、自發的個體行為,轉變為更多的有組織、成規模地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由過去一般的送溫暖和義務勞動,轉變為科技扶助、智力扶貧等。

    2008年,團隊執行抗震救災任務結束後,主動與駐地最貧困的小石橋彝族鄉取得聯絡,結成了扶貧對子,積極幫助他們開發龍馬旅遊勝地,幫助該鄉脫貧致富。

    在完成教育訓練任務的同時,團隊還通過支援地方經濟建設踐行雷鋒精神。近年來,團隊先後承擔了“南過境”幹道、“昆明—玉溪”等公路的施工任務。在支援西部大開發活動中,團隊千里奔赴施工地,參加了“蘭—成—渝”輸油管道工程施工。官兵們不畏山高路險,開掘隧道1270米,修築道路33公里,高效優質低耗完成了施工任務,被譽為支援西部大開發的“開路先鋒”。

    以往,這個團把組織官兵上山砍樹條扎掃把、用樹榦架大棚、挖草皮綠化營區,作為開展學習雷鋒活動的內容。隨著科學發展觀日益深入人心,官兵們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他們每年都組織官兵在駐地周圍荒山上義務植樹,先後把1萬多株樹苗種上了禿嶺。如今,百畝“雷鋒林”染綠了荒山,駐地也被評為“生態宜居城市”,部隊被評為“綠色生態營區”。

    在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中,團隊教育官兵視人民利益重如山,像雷鋒那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官兵們自覺把愛人民、為人民服務付諸實際行動,力所能及地幫助人、關心人,用自身言行體現雷鋒精神。

    為激發官兵學雷鋒熱情,他們對學雷鋒積極分子實行考學、轉士官、選拔、立功受獎優先等政策。近3年來,團隊樹立的30名學雷鋒標兵中有17人提職,6人轉為士官,2人由士兵提幹,2人榮立二等功。全團涌現的219名學雷鋒積極分子,都受到嘉獎。

 
 
 相關鏈結
· 拉薩開展學雷鋒活動
· 義務獻血學雷鋒
· 各地開展多種活動迎接“學雷鋒日”
· 雷鋒家鄉湖南望城縣創設“365天天學雷鋒”機制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