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百姓滿意是我最大的自豪”
——訪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
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作為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掌門人”,正是“十一五”的關鍵五年。這五年,奧運保障、新中國成立60年大慶、地震、冰災等件件大事難事,考驗著交通運輸保障的服務能力,李盛霖如何看待他主政五年的交通發展?他有怎樣的自豪,又有怎樣的遺憾?對未來的中國交通發展,他在勾畫著怎樣的藍圖?記者圍繞以上問題專訪了李盛霖。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12月6日電(記者 林紅梅)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作為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掌門人”,正是“十一五”的關鍵五年。這五年,奧運保障、新中國成立60年大慶、地震、冰災等件件大事難事,考驗著交通運輸保障的服務能力,李盛霖如何看待他主政五年的交通發展?他有怎樣的自豪,又有怎樣的遺憾?對未來的中國交通發展,他在勾畫著怎樣的藍圖?記者圍繞以上問題專訪了李盛霖。
歷史上發展最快的五年
記者:將要過去的“十一五”是您在交通運輸部主政的關鍵五年,您怎樣看待這五年的交通發展?
李盛霖:“十一五”是我國歷史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速度最快、成效最大的五年。預計全社會五年共完成交通建設投資4.5萬億元,是“十五”期間的2倍多。
在公路建設方面:預計到今年年底,全國公路網總里程達到395萬公里,5年新增60.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7.3萬公里,五年新增3.2萬公里,國家高速公路網骨架基本形成。
在水路建設方面:內河水運建設五年總投資預計為1000億元,超過新中國成立至“十五”末的投資總額;全國沿海港口通過能力預計達55.1億噸,五年新增30億噸;內河航道里程預計達12.3萬公里,五年新增及改善航道里程5700公里。
在民航方面:全國運輸航班機場達到176個,五年新增34個。
在郵政方面:全國郵路總長度達到380萬公里,五年新增40萬公里。郵政行業業務總量完成1975億元,同比增長21%。
記者:您上任伊始,就提出了“三個服務”的主政理念,對我國交通運輸從重建設到重服務的轉型具有很強的實際針對性。至今取得了怎樣的效果?
李盛霖:我2005年年底到交通部任職。過去,交通行業大多扮演“建設者”的角色,如何充分體現“服務”的本質屬性?2006年年初,交通部黨組提出了“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的交通發展理念。在“三個服務”指導下,我國現代運輸組織形式快速發展,不斷滿足了日益增長的普遍性、高品質、個性化的客貨運輸需求。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全國公路客貨運量將完成300億人次和220億噸,分別是2005年的1.8倍和1.6倍;港口和集裝箱吞吐量連續7年保持世界第一;內河貨運量完成17億噸,是2005年的1.6倍;民航客貨運量完成2.66億人次和500萬噸,分別是2005年的1.9倍和1.6倍。在抗擊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凍、汶川特大地震、玉樹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等一系列特大自然災害中,交通為保障救援人員和物資的運輸發揮出重要作用,經受住了考驗。
“百姓滿意是我最大的自豪”
記者:回首五年,讓您自豪的是什麼?
李盛霖:我出身於農家,來自百姓堆兒中。讓百姓滿意,是我最大的自豪。這種自豪鮮明地體現在農村公路的建設上。我小時候去外婆家要過一條河,河上只有一根木頭當橋,我順著木頭爬過去,心裏很害怕。我剛上任,中央確定了農村公路“村村通”的建設目標。經過建設,全國農村公路通車里程到今年年底將達到345萬公里,五年新增通車里程53.5萬公里。其中,東、中部地區94%的建制村通了瀝青(水泥)路,西部98%的建制村通了公路。廣大農民在家門口就有路走,有車坐,“村村通”成為廣大百姓最歡迎的“德政工程”。“十二五”國家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投資總量不會低於“十一五”,農村公路養護將放在重要位置。
記者:這五年,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和救助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交通部門為此做了哪些努力?
李盛霖:水上交通安全可説是我心頭壓力最大的事。這5年,中國海上搜救中心成功組織救助起遇險人員97367人,平均一年救助超過19000人,救助成功率達到96.3%。全國共設置了20個直屬海事機構,112個分支機構,承擔起水上安全監管工作;國家五年對救撈共投入55億元,救撈系統擁有各類救助船舶70多艘、120艘打撈船舶和21架救助飛機,海上有人遇險,救撈隊伍快速出動救人。如果沒有以上這些機制,過去的5年,也就可能有近10萬條鮮活的生命被海浪吞沒。這些被救的人,主要是漁民和船員,他們獲救後連呼“共産黨萬歲”。這是黨播撒在海上的“德政工程”,是令我身為交通運輸部部長而感到自豪的又一件事。
記者:取消收費站是持續了多年的難點問題,在這五年裏取得了關鍵進展。這項措施目前進展如何?
李盛霖: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7個省份全部取消了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共撤銷收費站點1723個,涉及公路里程9萬多公里。改革涉及的人員有40多萬,到目前有近80%的人員已經得到了妥善安置。從長遠來看,我們將逐步形成兩個公路體系,一個是以高速公路為主體的收費公路體系,另一個是以普通公路為主體的不收費公路體系,體現公共服務的公平和效率。
滿足人民群眾新期待
記者:我國高速公路不高速、航班延誤等問題是媒體關注的焦點。您怎樣看待這些問題?
李盛霖:交通雖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仍然滿足不了百姓便捷出行的需求,以上問題就是這種不適應的具體體現。據預測,到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對交通運輸總量的要求將是現在總量的兩倍左右。交通運輸應繼續作為“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領域和投資、政策傾斜的重點方向。
記者:您覺得我國交通還有哪些硬骨頭要啃?
李盛霖:今後發展仍是交通人要啃的最大的“硬骨頭”。“十二五”交通建設資金需求巨大,隨著燃油稅改革、逐步有序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車購稅稅率降低等一系列政策調整,原有的公路融資平臺受到較大影響,亟須創新融資方式,開拓融資渠道。
記者:未來五年中國交通的發展方向是怎麼樣的?
李盛霖:我國社會物流總成本佔國內生産總值的18%,運輸費用佔國內生産總值超過9%,而發達國家這一比例分別是10%和6%左右。把快速發展的各種單一的運輸形式綜合起來,優勢才能互補。“十二五”期間,一要統籌規劃銜接,建立綜合運輸規劃體系;二要合理配置資源,逐步實現各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三要加強多式聯運等綜合運輸政策和標準規範的研究制定和推廣應用;四要推進綜合運輸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逐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