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西部民族地區各界人士談提高區域發展協調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1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 地域遼闊、資源富饒的西部民族地區,如今又站在了新的發展起點:西部大開發迎來第二個十年,“十一五”規劃接近收官,“十二五”規劃即將開局。

    資源、生態環境、民生……面對一系列難題,部分人士指出西部民族地區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必須著力增強區域發展協調性,推動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四個輪子”一起轉動。

    結構調整促進産業升級

    依託豐富的礦産和自然人文資源,近年來我國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勢頭迅猛,能源、化工、冶金、旅遊、農牧産品加工等産業優勢已經形成。

    與此同時,西部民族地區産業鏈條短、初級産品比重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大、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也日益突出。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今後提升區域發展水平的空間所在。”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牙薩寧説,“十二五”期間內蒙古將深入推動能源、化工、冶金、農牧産品加工等優勢産業調整升級,因地制宜培育新興産業等增長點。

    不只是內蒙古,當前在西部民族地區,增強區域發展協調性,實現經濟增長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已經時不我待。

    “近些年我們關停了大量的小冶煉廠,取消了冶金工業園建設計劃,並提高了項目準入門檻。”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保稅港區管委會投資促進處處長丁起文介紹,以前有一家大型鋼鐵企業想在欽州投資設廠,地方政府考慮到鋼鐵屬於産能過剩行業,而且資源、能耗消耗大,堅決不予批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黃銀榮認為,在新一輪開發建設中,西部民族地區必須堅持高技術和低能耗、低污染等標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比如,為更好地促進東部地區産業向西部轉移,建議東部和西部地區強化協作,分別擬訂産業移出和承接規劃。

    “生態環境是寶貴的財富,在産業發展過程中,必須嚴守生態立省、環境優先的原則。”丁起文説。

    被譽為“中華水塔”的青海省近年來堅定不移地實施“生態立省”戰略,三江源地區、青海湖流域的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已得到遏制。然而,地方政府也因此付出了巨大代價。為此,青海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孫發平、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廳廳長高錫林建議,我國應儘快探索建立以國家為主、統籌生態環境保護受益地區以及社會各界參與的生態補償長效機制。此外,生態建設還應與産業發展緊密結合,通過發展林草産業拓寬地方政府和居民的增收空間。

    統籌城鄉優化發展格局

    “增強西部民族地區的區域發展協調性,必須統籌國土空間開發利用,加強以交通為主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人、財、物、信息等生産要素高效配置,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雲南省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縣委副書記周開聯説。

    為打開區域發展新局面,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不久前組織4000余名黨員幹部下基層,為加快農牧區發展出謀劃策。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書記陳建華説:“對甘肅而言,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穩定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尤為重要,而統籌城鄉發展則是難點和重點。”

    “消除地區發展差距,既需要制度上的安排,又要有資金保障。”內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于光軍説,近年來內蒙古為優化發展格局,在推動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金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同時,還注重輻射帶動周邊的巴彥淖爾、烏蘭察布等四個盟市。此外,內蒙古還採取資金傾斜、項目優先安排、對口幫扶等系列政策,加快東部五個盟市的發展步伐,目前已取得顯著成效。

    廣西壯族自治區發改委發展規劃處處長唐愛斌認為,增強區域發展協調性,還應實施區域發展整體佈局,實現區域互動、協調發展。同時,國家應加大對革命老區、邊疆地區等欠發達地區的扶持力度。

    藏區面積佔全省總面積96.6%的青海省,與四川、甘肅、西藏和新疆接壤,在經濟、宗教信仰、文化等諸多方面雙方相互滲透融合,具有較強的輻射力。

    青海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丁忠兵説,提高區域發展協調性就是要打造區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持續增長的産業群和城市群。例如,打造蘭州-西寧、西寧-格爾木-拉薩經濟帶以及青藏鐵路沿線經濟帶、蘭新鐵路復線經濟帶,發揮其輻射帶動功能,進一步做大做強傳統支柱和優勢産業,積極扶持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統籌城鄉,優化地區發展格局。

    “西部民族地區還應樹立全面開放的理念,對內實現良性對接互動,對外開展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活力。”廣西發展改革委發展規劃處處長唐愛斌説,比如東部企業到西部地區建廠,不僅能進軍西部市場,還能以此為基地進軍海外市場,這對實現地區經濟發展、出口市場多元化、保障國家經濟安全都具有戰略意義。

    以人為本大力改善民生

    城鄉居民收入相對較低,貧困人口多,社會保障水平低……部分人士指出,西部民族地區增強區域發展協調性,還必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改善農牧區生産條件、促進就業、促進牧民增收、提高社會保障標準和擴大覆蓋面、實施城鄉居民安居工程、解決農牧區飲水安全問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胡春華指出,今後內蒙古在發展中將堅持富民與強區並重,全自治區要像抓強區指標一樣抓富民指標,統籌做好各項民生工作。要通過抓民生工作形成的倒逼機制,大力發展富民産業,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城鄉居民。

    著力改善民生也成為西藏、新疆、廣西、雲南、青海、甘肅等西部省區的一大工作重點。

    “由於長期吃高氟水,我們村30歲以上的人牙齒幾乎全是黃的,身體關節也容易變形。隨著安全飲水工程的實施,目前全村的吃水問題已基本解決,現在年輕人的牙都白多了。”説到西藏大力實施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日喀則地區謝通門縣卡嘎鎮卡嘎村村民委員會主任多多頗為感慨。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水利廳了解到,“十一五”期間西藏民生水利工程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已經累計解決153.24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多數地方實現了自來水入戶。此外,西藏還大力實施安居工程、碘鹽推廣、農村公路交通建設等民生工程,極大地改善了城鄉居民的生活條件。

    除了在生産、生活條件等方面利民、惠民,近年來文化惠民也成為西部民族地區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

    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廳長王志誠説,“十二五”期間內蒙古將以“文化民生”為主題,加強文化活動場館、站點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組織戲曲下鄉等重點文化工程,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執筆記者任會斌,參與記者程群、張亞東、滕軍偉、趙春暉、關桂峰、張澤遠)  

 
 
 相關鏈結
·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西部地區管理人才創新培訓工程實施工作的通知
· 我國西部200萬平方公里“無圖空白區”將被填實
· 北京將出臺《促進西部地區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
· 中國西部沿海唯一保稅港區通過對外開放預驗收
· 關於進一步做好東部城市對口支持西部地區人才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
· 國家高速青蘭線陜西段通車 將成西部出海大通道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