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事 世界勢——中國經濟走向的全球意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1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明金維 劉穎)中國經濟將向何處去?

    在全球化時代,這是中國的事情,也是世界的事情。

    日前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受到了世界媒體的廣泛關注。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報道中用“意義重大”來形容剛剛閉幕的這一重要會議。

    的確,在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深度互動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走勢無疑將影響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和格局變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的信息表明,國際金融危機的塵埃尚未落定,在即將到來的2011年,中國將再次與世界共迎挑戰、分享機遇。

    中國判斷:世界經濟復蘇之路一波三折,中國將與世界繼續同舟共濟

    印度《經濟時報》注意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明年世界經濟有望繼續恢復增長,但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

    這既是中國對2011年世界經濟形勢的基本判斷,也是未來一年世界經濟最有可能的發展路徑。

    自2007年夏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過去三年多世界經濟形勢異常複雜。在2008年秋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之後,世界經濟一度風雨飄搖,並陷入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下滑。

    面對危局,中國與國際社會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在二十國集團的框架內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推動世界經濟觸底反彈。從2009年第二季度開始,世界經濟逐步走上了緩慢、長期的復蘇之路。

    從2010年第二季度開始,隨著發達經濟體政府刺激政策效果逐漸減退,而私營部門尚未順利接過推動經濟增長的“接力棒”,發達經濟體經濟復蘇步伐開始放慢。特別是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爆發,為世界經濟復蘇前景增添了新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進程並不均衡,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復蘇勢頭總體較好,而發達經濟體則面臨失業率居高不下、房地産及金融等關鍵行業復蘇乏力、政府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居高不下等問題,經濟復蘇進程受阻。

    應特別注意的是,雖然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加強國際金融監管、改善全球經濟治理成為各方共識,但具體工作進展緩慢,釀成國際金融危機的體制性、機制性深層原因尚未消除。

    與此同時,美國、歐元區和日本均面臨政府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水平飆升的問題,特別是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危險仍未消除。此外,保護主義陰影揮之不去,美歐日央行維持超低基準利率、採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有可能引發新的“熱錢”投機、資産泡沫和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等問題。

    展望2011年,世界經濟復蘇之路註定不會平坦,在各種不確定不穩定因素當中,中國和國際社會唯有加強合作、團結一致,才能儘早徹底擺脫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推動世界經濟持續復蘇。這既是中國的判斷,也是國際社會的共識。

    中國承諾:世界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國將繼續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中國將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拓展國際經濟合作空間。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絡日益密切,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當中,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為推動亞洲地區和世界經濟復蘇作出了積極貢獻。

    展望2011年,中國的發展,需要更好地利用國際市場和國際資源。中國需要穩定和拓展外需,保持出口行業平穩健康發展;需要進一步引進有助於實現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有助於調整經濟結構、實現産業和行業跨越式發展的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需要更加深入地實施“走出去”戰略,進一步增強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的能力。

    與此同時,中國也將繼續與世界分享自己的發展機遇。中國作為全球貿易大國,正在成為全球重要市場。在世界經濟復蘇過程中,中國不僅出口保持較快增長,而且進口也保持較快增長,中國已經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眾多經濟體的重要貿易夥伴和出口市場。

    從日本、韓國的電子産品零部件,到東南亞的水果;從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到拉美的農産品;從中東的石油到非洲的礦産,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而産生的所謂“中國需求”,正成為國際金融危機當中,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積極因素。

    路透社報道説,目前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前景充滿信心。以美國汽車業巨頭通用公司為例,今年前11個月,通用公司在中國的汽車銷量達到217萬輛,明年還將進一步超過250萬輛。

    此外,中國作為正在興起的對外投資大國,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擴大對外投資,為當地增加就業、改善基礎設施、經濟社會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中國作為全球重要投資目的地,不斷完善、規範投資環境,也為跨國企業和全球投資者提供新的投資選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不少中國企業奔赴國際資本市場融資,從新加坡到英國倫敦,再到美國紐約,一大批創新型中國企業在海外上市,為全球投資者參與中國發展進程、分享中國發展成果提供了一個重要渠道。

    中國的發展,是開放的發展;中國的發展,是互利共贏的發展。

    中國轉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國將與世界一道謀求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

    彭博社認為,中國正努力實現從依賴工業投資和出口轉為發展個人消費和服務業的轉變,這種轉型也將有助於世界經濟的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中國將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經濟發展協調性和競爭力。

    這既是中國在2011年乃至整個“十二五”期間,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也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世界經濟實現強勁、平衡和可持續增長的內在要求。

    在2009年9月份舉行的二十國集團美國匹茲堡峰會上,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和主要新興經濟體,共同提出了“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框架。在今年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多倫多峰會和首爾峰會,以及日本橫濱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實現平衡、可持續增長已成為各方共識。

    中國擴大內需,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加快壯大服務業,應對氣候變化,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所有這些,就是為了使中國經濟結構更加優化、發展質量更好、發展效益更高,就是為了使中國經濟社會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既是中國經濟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順應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中國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這是中國對自身經濟發展的期待,也是對世界經濟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的貢獻。

 
 
 相關鏈結
· 財政貨幣定調積極穩健 助力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 駕馭複雜局面保持平穩增長--複雜之年的中國經濟
· 發展和改革藍皮書:中國經濟成功實現“V”形反轉
· 董建華:中國經濟轉型對世界意義可媲美改革開放
· 吳邦國出席印尼-中國經濟社會文化合作協會舉行的晚餐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