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東北地區優質米源增多 成為我國“水稻黃金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1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瀋陽12月16日電 (新華社記者王曉明、石慶偉、范迎春)東北素有“玉米黃金帶”之美譽,記者近日在東北採訪了解到,如今東北地區為全國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優質米源,正在成為我國的“水稻黃金帶”。

    “東北優質粳米營養豐富、色味俱佳,正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青睞,是市場上優質米、高端米的代表。”吉林省糧食經濟學會秘書長劉笑然日前對記者説。

    據了解,我國水稻主要分為秈稻和粳稻,秈稻主産區主要分佈在兩湖、兩廣等南方省份,因氣候原因每年可生産兩季甚至三季;粳稻主産區在東北,每年只生産一季,由於東北土壤肥沃,單季稻生長期長,稻米籽粒飽滿,吃起來口感綿軟,米香四溢。

    中國工程院院士、瀋陽農業大學教授陳溫福説,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秋糧和粳稻主産區,糧食種植面積和産量均佔全國的五分之一,其中粳稻種植面積佔全國的46%、産量佔50%以上。

    位於遼河三角洲的遼寧省盤錦市,已成為全國水稻生産基地,每年産水稻100萬噸左右。盤錦市糧食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李飛説,盤錦大米已成為我國著名的地理標誌産品,涌現出“利是”“粳冠”等知名品牌。

    盤錦市盤山縣胡家鎮甜坨村農戶孫靜承包稻田60畝,每年産水稻4萬多公斤,她發動周邊的親戚、朋友與盤錦市錦珠米業有限公司簽訂了2000畝稻田的農業訂單。

    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拉動下,東北三省水稻播種面積持續增加,産量從1978年的404萬噸增加到2007年的2423萬噸,30年間增長了5倍。其中黑龍江省播種面積已達225.3萬公頃,産量1417萬噸,商品率超過70%,佔全國粳稻商品量的60%。

    東北稻穀對穩定全國口糧供應起了重要作用。劉笑然分析説,今年預計東北水稻總産達2900萬噸,扣除自需外,外調量可達1800萬噸,主要調往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武漢等地,外調數量比上世紀90年代增長10多倍。

    據發展改革委東北振興司巡視員王樹年介紹,近年來東北糧食産能工程順利實施,新建了尼爾基引嫩擴建一期工程和三江平原等大型灌區工程,農業生産經營的機械化、規模化和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吉林省投資20多億元建設的“引嫩入白”工程竣工後,可新增水田65萬畝,每年可産出2.5億公斤優質稻米。

    東北各地正不斷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水稻生産能力。黑龍江省去年新打抗旱機井1.35萬眼,新建一批排灌泵站、水庫等水利工程;遼寧省今年安排水田節水改造資金9500萬元,重點支持水田支渠以下的渠道硬化防滲工程建設。

    “下一步東北水稻生産仍有巨大潛力。”陳溫福分析説,東北平原有大量平坦土地,僅松花江流域就有8000多萬畝。2009年黑龍江水稻種植面積為3000多萬畝,實際潛力可達6000萬畝以上。

    劉笑然認為,以粳稻生産為主的東北地區,將進一步提升和穩固其“水稻黃金帶”的地位。

 
 
 相關鏈結
· 氣象局:本週末東北低溫寒意重 南方降雨向東擴
· 東北振興戰略的實施讓遼寧人“腰包”加速鼓起來
· 自主創新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插上奔騰的“芯”
· 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印象
· 東北四省區通過《實施方案》 協作打擊邊境犯罪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