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 劉菊花)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21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電子信息産業將繼續向價值鏈上遊邁進,不斷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提升産業國際地位。
“十一五”期間,我國電子信息産業投資重點從産業鏈終端的家用視聽、計算機、通信設備等整機製造向前端的器件、元件、材料轉移。
目前,我國建成投産的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産線有4條,正在建設的有3條,12英寸晶片的産能規模已達到每月12萬片。5代液晶面板生産線達到4條,多條7.5代線及8.5代線正在建設。海信、TCL、長虹等企業逐漸向液晶模組上遊延伸,模組生産線相繼投産。
同時,“走出去”戰略取得積極成效,電子信息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華為、海爾、聯想、中興等多家企業出口和海外經營收入佔比超過一半,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跨國公司。
目前我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的産品遍及世界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海外建立的研發、生産基地超過500個。華為、中興憑藉多年海外經營,在全球軟交換、SDM(用戶數據管理)、NGHLR(下一代歸屬位置寄存器)等多個領域取得市場領先位置,已經進入全球電信解決方案提供商的一線陣營。海爾、海信、TCL等多家整機企業在東盟、非洲等主要國家建立了完整的研産銷體系,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和形象,佔據了領先的市場份額,部分企業海外自主品牌佔比已超過30%。
2004年至2009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銷售産值從24501億元增長到50202億元,年均增長15.43%;利潤從1004億元增長到1791億元,年均增長12.27%;出口額從2070億美元增長到4572億美元,年均增長17.17%,出口額佔全國外貿出口的比重一直保持在三分之一以上。2007年,我國已成為世界電子信息産品第一製造大國。2009年,我國重點電子信息産品中手機、計算機、彩電、數碼相機、激光視盤機的産量分別佔全球的49.9%、60.9%、48.3%、80%和85%,電子信息産品貿易額佔全球15%以上。
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帶來很大衝擊,但經過努力,産業回升速度逐月加快。2009年全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12月份增速達到19.8%;出口降幅進一步收窄,全年出口額佔全國外貿出口總額的38%;産品結構持續升級,高端産品繼續以高於同類産品的增速增長。
今年前10月,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7.7%,高於工業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實現銷售産值50589億元,增長25.9%;出口交貨值29651億元,增長28.4%。
朱宏任表示,從整體上看,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已基本走出金融危機陰影,運行中的積極因素日益增多,總體回升趨勢明朗。
當前,我國電子信息産業還面臨著産業增速放緩、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朱宏任説,“十二五”時期,我國將繼續努力在電子信息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使企業真正成為創新主體。
工信部科技司司長聞庫透露,“十二五”期間我國電子信息産業還將全方位、深層次地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不斷增加話語權,爭得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