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 劉羊旸)2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2011年至2020年,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記者就天保工程採訪了國家林業局天然林保護工程管理辦公室主任張志達。
問:天保工程在全國17個省區市全面啟動已10餘年,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工程區有了顯著變化,實際效果已超出工程預期。
一是森林資源持續增長。累計少砍木材2.2億立方米,有效保護森林資源16.19億畝,完成公益林建設2.45億畝,森林面積凈增加1.5億畝,森林覆蓋率增加3.7個百分點,森林蓄積凈增加約7.25億立方米。
二是生態狀況明顯好轉。水土流失減輕,輸入長江、黃河泥沙量明顯減少,有效降低了三峽、小浪底等重點水利工程的泥沙淤積量。2008年長江宜昌段的泥沙含量比10年前下降了30%,並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野生動植物生存環境不斷改善,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三是林區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平穩轉崗和安置了富餘職工95.6萬人,國有職工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8%和89%。
概括地説,通過10多年的天保工程,實現了森林資源由過度消耗向恢復性增長轉變,生態狀況由持續惡化向逐步好轉轉變,林區經濟社會發展由舉步維艱向穩步復蘇轉變。
但同時,工程區目前還存在森林資源質量不高、生態狀況脆弱、民生問題突出、林區發展落後等問題。
問: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2011年至2020年,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為何要繼續實施天保工程?
答:天然林是生態功能最強的生態系統之一。天保工程範圍內的天然林分佈區,既是長江、黃河、瀾滄江、松花江、嫩江、黑龍江水系及其主要支流和眾多湖庫的重要源頭和水源涵養區,也是三峽大壩、小浪底水庫和南水北調工程丹江口水庫等水利樞紐的綠色屏障。
繼續實施天保工程,不僅可以鞏固天然林保護成果,而且可以大幅度提升森林質量和生態功能,對構建長江上遊和黃河上中游、東北和華北地區生態屏障,保障國家大江大河安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天保工程區森林面積佔我國森林總面積的40.73%,森林蓄積量佔我國森林總蓄積量的50.06%。繼續實施天保工程,對增加森林碳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在國際上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贏得更多話語權和更大發展空間,將發揮重要作用。
同時,通過繼續實施天保工程加強森林經營和資源培育,建立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對於確保國家木材安全,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特別是隨著國家對天保工程的持續投入,將創造木材停伐減産後職工轉崗就業的條件,保證職工收入,解決職工社會保險,有利於林區社會穩定。
問:與一期相比,天保工程二期有哪些亮點?
答:天保工程二期保持了政策的連續性,堅持了一期行之有效的政策,並於近幾年的林業改革發展政策相銜接。要説亮點,主要是圍繞鞏固擴大一期成果,在以下方面採取進一步措施:
一是對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木材産量進一步調減,使這些重點國有林區森林資源進一步得到休養生息。
二是更加關注民生,將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險補助標准將明顯提高;林區就業渠道不斷擴大,職工收入將有所增加;水、電、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將得到加強;林區生産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國有林區棚戶區和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加快推進。
三是從單純保護轉向保護與培育並舉,更加注重森林經營,以增加森林蓄積量,提高森林質量。預計到2020年,將新增森林面積7800萬畝,森林蓄積凈增加11億立方米。
四是資金的投入將明顯增加,預計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中央將投入219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