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後增速時代”第一年:內蒙古經濟逐漸轉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3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呼和浩特12月30日電(記者劉軍)2010年是內蒙古自治區提出“不再追求GDP增速全國第一”的頭一年,此前內蒙古摘得經濟增速“八連冠”。今年以來,內蒙古注重經濟轉型、效益轉變,經濟社會保持了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態勢。

    增量中調結構 發展中促轉變

    統計部門預測,2010年,內蒙古地區生産總值增長15%左右,總量突破1萬億元。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財政總收入分別增長19%、19%和20%左右。企業效益大幅增加,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931.4億元,增長66.5%。預計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

    一年來,內蒙古堅持在增量中調結構、發展中促轉變,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産業體系。針對資源性産業“一業獨大”的突出矛盾,內蒙古加大新能源、裝備製造等産業投資力度,積極發展非資源型和戰略性新興産業。新增風電裝機350萬千瓦,累計達到870萬千瓦;風力發電177.2億度,增長71.9%;鋁材、載貨汽車等深加工産品産量大幅增長;新型煤化工示範工程加快推進,已形成煤制油140萬噸、煤制乙二醇20萬噸、煤制烯烴106萬噸的産能。

    另外,一批重大基礎建設項目的實施,進一步夯實了內蒙古發展的基礎。全年新增公路6500公里、鐵路900公里。最後一個無鐵路客運、最後三個無高速公路的盟市實現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跨越。

    約束性指標方面,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淘汰落後産能任務,主要污染物減排提前達標,全年單位GDP能耗預計下降4%,五年累計預計下降22%。

    “低調”求速度 “高調”惠民生

    在“富民強區並重、重點強調富民”思路的指導下,內蒙古民生工作推進力度進一步加大。一年來,內蒙古各級財政安排資金512億元,用於辦好“十件實事”和實施“十項民生工程”,惠及群眾1500多萬人。期間,內蒙古先後出臺了6項惠牧補貼政策、提高6項低收入群體保障標準、提高地區最低工資標準、增加行政事業單位工資補貼、實施價格臨時補貼政策等措施。

    此外,內蒙古根據民生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又新增近600億元民生投入。其中保障性住房建設完成投資388億元,開工建設39萬套,分別是國家下達任務的153%和102%;校安工程建設投入資金127億元,改造2000多所1600多萬平方米中小學校舍;安排9億元惠牧補貼、近4億元價格臨時補貼資金,保障了困難群眾的生産生活。

    通過一年的努力,內蒙古城鄉低保等六項指標達到了全國平均水平,養老、醫療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前11個月,新增城鎮就業23.1萬人,農牧民轉移就業246.5萬人,超額完成全年目標。

    知難而進的選擇:“富民”漸成最強音

    12月24日,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2011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中,一組對比數字引人注目:生産總值增長13%,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2%,差距為1%。而在“十一五”前4年,內蒙古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分別低於經濟增長6.5%和8.3%。

    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巴特爾説,確定城鄉居民收入增長12%的目標,尤其農牧民收入增長目標是近10年來最高的。這既是一個民生指標,也是對各級幹部的要求,要把各方面的工作重心都引導到富民工程上來。

    12月中旬,內蒙古決定從2011年起對部分高中生實行免學費和免費提供教科書政策,三年後全面實現高中階段免費教育。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胡春華説,免費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對於提高全區各族群眾的文化素質,為長遠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此外,內蒙古經濟結構調整的取向也更加“親民”。針對産業結構中勞動密集型産業、中小企業、民營經濟和各種服務業發育不足的問題,內蒙古提出,要在資源大規模開發時大力發展非資源型産業,依託現有的産業基礎,在延伸鏈條、推動産業優化升級上做文章。在産業發展上既要抓頂天立地的大項目,還要抓鋪天蓋地的小項目,尤其要抓好那些吸納當地就業能力強、直接改善民生的項目。

 
 
 相關鏈結
· 內蒙古獲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資助近億元
· 內蒙古:5000家草原書屋豐富農牧民精神文化生活
· 內蒙古婦聯“十一五”助40多萬城鄉婦女增收致富
· 內蒙古萬家農牧民專業合作社促進農牧民增收20%
· 內蒙古發佈寒潮藍色預警和道路結冰黃色預警
· 內蒙古實施生殖健康促進工程 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