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聯絡服務“新生代農民工”的新路徑
——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取得新成效
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記者 李菲)去年以來,無錫團市委推動非公企業團組織建設,開設“青春邀約”信箱,了解進城務工青年的真實感受和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疏導、技能培訓工作,不僅幫助他們提升各種技能,還增強了大家做好本職崗位工作的信心。
無錫團市委的做法,是團組織深入推進非公企業團建和駐外團組織建設,著力破解聯絡服務“新生代農民工”難題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農民工群體已經成為我國産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作為農民工群體的主體,由80後、90後青年組成的“新生代農民工”,因為自身流動快等因素,許多游離于團組織之外,成為團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的較大空白點。如何科學把握這個群體新的特點、需求和流動規律,更好地協助黨和政府做好聯絡服務工作,成為擺在各級團組織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去年以來,團中央深入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兩個全體青年”的重要指示精神,從鞏固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的政治高度,圍繞聯絡服務“新生代農民工群體”深入推進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
針對大量進城務工青年聚集在非公企業的實際,各級團組織抓住輔助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輔助企業增強內在凝聚力等工作切入點,圍繞借助黨建工作格局和工作成果推進非公團建、依託企業總部推動分支機構團建、通過龍頭企業推動關聯企業團建等9條具體工作路徑,運用多種方式大力推進非公企業團建。全年在非公企業共新建團組織11.2萬多家,重新找回並聯絡了323萬名團員。
在江蘇,團組織以“青春燎原計劃”為主題,採取企業獨立建團、産業鏈建團、行業建團、樓宇建團、外來青年集居地建團等形式推進非公企業團建工作。廣東建立“團建指導員”制度,各級領導機關的團幹部每人聯絡推動一家非公有制企業團建,通過幹部培訓、陣地建設、活動支持提高團建工作水平。在建團的基礎上,各級團組織圍繞進城務工青年在職業發展、融入企業、融入城市等方面的普遍訴求,積極開展有效服務。無錫團組織通過開展萬名青年“青春邀約”訪談、實施素質提升計劃、開展“新市民”子女關愛等活動,在增強進城務工青年對企業和城市的認同感歸屬感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深圳騰邦集團團總支通過開展“奮鬥改變命運”專題活動,點燃進城務工青年的創業熱情,幫助他們樹立勞動創造財富、奮鬥成就人生的信念。
各級團組織還抓住鄉情因素能夠有效聯絡進城務工青年的社會機理,採取以流出地團組織為主、流入地團組織配合的方式,在進城務工青年大規模流入的區域大力推進駐外團組織建設。到目前為止,省級團組織建立60個駐外團工委,地市級團組織建立269個駐外團工委,縣級團組織建立695個駐外團工委,這些團工委又建立了10668個基層團組織,新聯絡和覆蓋了458.69萬名進城務工青年,其中有47.59萬名團員。
駐外團組織的廣泛建立,讓在外務工的青年感到了濃濃的鄉情,團組織成為廣大進城務工青年的溫暖家園。安徽駐浙江團組織以“為學生送崗位,共創美好明天”“為企業送人才,真誠為納稅人服務”為主題舉行了大型招聘會,搭建就業服務平臺;他們還組織“老家人”看望慰問困難青年、結對幫扶務工青年子女,幫助他們解決後顧之憂。河南駐北京團組織緊貼豫籍進城務工青年實際需求,一方面廣泛開展代購車票、介紹住所、提供婚戀交友服務等服務工作,同時組織洪戰輝、李高峰等豫籍優秀青年代表與團員進行“青春的對話”,激勵他們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為務工地和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
在推進非公有制企業團建和駐外團組織建設的過程中,基層團幹部普遍感到,團組織的活動既要受到青年歡迎、還要得到企業管理層認可,才能具有真正的活力。為此,各級團組織在推進團建的過程中,把擴大覆蓋與發揮作用有機結合起來,努力使新建團組織既“建得快”、又“立得住”。湖北輝創重型工程有限公司一度員工業餘生活單調、流失率較高,去年5月公司團委成立後,聯合其他企業團委開展了豐富的社交、文化活動,有效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降低了員工的流失率。公司團委書記熊佳説:“這相當於為企業直接創造效益。”參加紅蜻蜓集團團委組織的“爭創青年文明號”活動的283家實體店同沒有參加活動的店舖相比,銷售額增長高出了7個百分點,集團領導很有感慨地説:“團組織既服務員工成長,又促進企業經營,真應當早建早受益!”
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陸昊説,共青團的根本價值歸根結底在於與廣大普通青年的聯絡,作為黨的青年群眾組織應當真心關心、聯絡、服務重要青年群體,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是共青團履行根本職責、實現各項功能、保持自身活力的“生命力工程”。各級團組織要堅持面向基層、狠抓基層,堅定難點工作抓與不抓不一樣、狠抓與一般抓不一樣、集中力量抓與分散抓不一樣的決心,堅定對待重大挑戰持之以恒、通過量變就能形成質變的決心,以最大的決心、力氣和韌勁持續推進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努力為做好新形勢下黨的青年群眾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