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2010年對中德關係發展具有特殊意義
——訪中國駐德國大使吳紅波
新華社柏林1月5日電(記者班瑋 劉向)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問德國前夕,中國駐德國大使吳紅波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2010年對中德關係的發展具有特殊意義,兩國高層交往頻繁,中德關係正式提升為戰略夥伴關係,經貿合作再創新紀錄,人文交流得到拓展,兩國在一些重大國際問題上的合作增加。中德關係繼續穩步、健康地向前發展。
吳紅波説,2010年兩國高層交往頻繁。胡錦濤主席與默克爾總理在國際會議場合5次見面,溫家寶、李長春等領導人先後訪德,時任德國總統克勒、總理默克爾、外長韋斯特韋勒半年內先後訪華。如此高規格、高密度的接觸為中德關係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説,兩國政府7月發表了聯合公報,將中德關係正式提升為戰略夥伴關係,中德關係站在了新起點。兩國政府決定從2011年起建立政府磋商新機制,德國是歐盟國家中第一個與中國建立這種機制的國家。雙方還決定,自2011年起將兩國戰略對話從副部級提升為正部級。
吳紅波説,預計2010年中德貿易額將達到至少1300億美元,創中德貿易額新紀錄。2010年,中德兩國人文交流在深度、廣度和形式上均取得新進展。上海世博會上,德國館與中國館都是受歡迎的展館,“德中同行”活動在世博會上畫上圓滿句號;“中德科教年”活動成功落下帷幕,德國45所高校史無前例地在同一時段舉辦“中國周”活動;中國邀請200名德國中學生赴中國參加夏令營,時間雖短,但他們和中國家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對中國和中國人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吳紅波説,兩國在一些重大國際問題上的合作增加。作為兩個世界出口大國,雙方有著共同的利益和相同的看法。中德均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在加強金融監管和世界經濟金融體制改革方面,兩國也有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在一些多邊會議上,比如首爾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會議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兩國都有很好的溝通和協調。
吳紅波説,展望未來,國際政治和經濟形勢將繼續發生深刻和複雜的變化,中德兩國既面臨諸多嚴峻挑戰,也有擴大合作的重要機遇。首先,中德經貿合作並未因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而疏遠,反而得到加強。兩國經濟互補性強,經貿合作潛力大。德國是對華技術轉讓和對華直接投資最多的歐洲國家。中國市場成為德國企業界在全球的增長亮點,有助於德國經濟迅速走出危機。2011年,中國將實行“十二五”規劃,這是中國歷史上首個綠色經濟的發展規劃。德國在這方面擁有技術優勢,雙方可進一步挖掘潛力,培育新的合作增長點。
作為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兩國在重大國際問題上合作的機會增多,在國際事務中的合作領域和合作方式都在發展。中德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和貿易大國,實體經濟發達,在改革世界經濟金融治理、加強金融監管、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等方面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觀點。因此,中德完全應該、也有條件發展更為緊密的戰略夥伴關係。
吳紅波説:“展望2011年,我認為,雙方應繼續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繼續保持高層頻繁交往,增進政治互信;二是繼續擴大和深化經貿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促進世界經濟復蘇;三是進一步拓展人文領域的交流,不斷夯實中德關係的民意基礎;四是進一步加強兩國在重大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溝通與協調,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
吳紅波説,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即將訪問德國,此訪將為中德關係全面發展增加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