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記者 余曉潔)中科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11日表示,我國納米科技在若干領域佔有優勢,初步形成了多元化支持納米技術的格局。但納米創新系統互動關係的內在動力不足,對基礎問題的系統研究不充分,缺乏對産業需求的深入分析。
白春禮是11日在京舉行的國家納米科學技術指導協調委員會工作會議上作上述表示的。他任這一委員會副主任、首席科學家。
他説,新世紀以來,尤其是“十一五”以來,我國納米科技發展取得進展。1998年至2008年,我國納米科技論文數量以年均34.3%的速度快速增長。2005年,成立全國納米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陸續發佈國家標準28項,國家標準物質及標準樣品39種,納米標準化工作與國際同步。
據介紹,近年來,我國在納米材料綠色印刷製版技術、倣生智慧納米界面材料、碳納米管宏觀薄膜及纖維結構的製備與性能研究、納米結構金屬材料達到高性能極限等諸多方面取得突破。
“應該看到,我國納米科技發展還有一些瓶頸:創新系統互動關係的內在動力不足,對基礎問題的系統分析、總結不充分;缺乏對産業需求的深入分析,企業早期介入不夠;源頭創新的重大成果尚少,轉化效率不高;領域發展不均勻,納米器件、納米生物醫藥領域還比較薄弱。”白春禮説。
他表示,發表論文只是一個方面,要鼓勵原始創新。
“納米科技發展要革新觀念,從專利走向專利群,從專利群走向産品。要優化納米技術公共平臺,加強國家對納米科技研發和産業化的整體協調。同時,深入並持續開展納米科技領域戰略研究,提高決策能力;整合資源,形成在納米科技重大前沿上的先導、核心和系統集成能力。”他説。
納米技術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共同構成當今世界高新技術三大支柱。
據介紹,包括美國、日本、歐盟、俄羅斯在內的5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各自明確的納米科技發展戰略,投入鉅資、搶佔戰略制高點。美國國家納米計劃(NNI)2011年財政預算18億美元,歷年投入穩定增長。日本尤其重視納米技術在信息、金屬、環境、能源、生命科學以及基礎技術的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