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延安1月31日電(新華社記者劉陽、陳晨)“呼啦啦那個羊肉香噴噴,粘乎乎的油糕熱騰騰……”在陜北吳起縣吳起鎮馬灣村,馬志寶在自家小院裏,用信天遊將婆姨的拿手菜“唱”出來,前來吃飯的食客不住地拍手叫好。
“二十七,去殺雞;二十八,貼年畫。”臘月二十八本應是炸年糕、貼窗花的時候,馬志寶卻完全顧不上這些,因為農家樂的生意實在是太好了。雖然進入淡季,但不時有一些回頭客前來,過年的準備事宜只能一拖再拖。
馬志寶家小院裏,6口漂亮的磚窯一字排開,被冠以“茄子屋”“辣子屋”“玉米屋”等農家特色的名字,成串的玉米、辣椒挂在窯洞門前,給冬日裏增加了一抹亮色。
老馬家原來的窯洞年久失修,幾成危房。吳起縣實施新農居改造工程補貼制度後,他在2008年將家裏徹底翻新一遍。馬志寶説:“房子改造時共花了6萬多元,縣裏補了近3萬元,新房修好後我就幹起了農家樂,夏天時每天接待的顧客都有10多桌,去年的收入有十幾萬元。”
在窯洞裏,記者見到了馬志寶的兒子馬華鋒,他與妻兒在收拾剛採購回來的年貨。“爸媽太忙了,這都過了小年,年貨還沒備齊,我們今天抽空置辦了一些。”
此時,馬志寶的妻子正在和面蒸饅頭。“這都讓人笑話哩,快到除夕了連饃饃還沒蒸好。以前冬天農閒,只有背靠南墻曬太陽,現在幹起了農家樂,忙得腳後跟打架。”馬大媽説。
不僅是農家樂,蔬菜大棚也“享受”著冬日的暖陽。在馬灣村的一個大棚裏,棚內溫度達到21攝氏度,與大棚外的天寒地凍産生了強烈的反差。農民馬萬山正蹲在棚裏勞作,身邊綠油油的油麥菜、茼蒿長勢良好。馬萬山告訴記者,自家的兩個大棚種綠色蔬菜和香瓜,去年的收入達到6萬多元。
“看去年的行情,瓜果比蔬菜賣得好,我打算趁著這幾天天氣好,多種點香瓜。”當記者問及家裏的年貨辦得怎樣時,馬萬山説,這事我顧不上,有婆姨操心。
如今,在擁有53戶183口人的馬灣村,蔬菜大棚已有100多個,在田間,不時看到農民進出大棚的忙碌身影。數九寒天,陜北高原上的一座座大棚卻宛如綻開的蓮花,點綴著冬日裏的黃土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