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源依賴”到“創新驅動”
——新興産業助推江蘇第三次戰略轉型
新華社南京2月14日電(記者 張展鵬、劉巍巍、葉超)在江蘇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代省長李學勇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宣佈,2010年江蘇六大新興産業銷售收入在工業中佔比達23%,突破了兩萬億元大關。從當年的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到如今的新興産業,江蘇悄然間又一次搶佔中國經濟轉型的前沿陣地。
根據《江蘇省新興産業倍增計劃》,到2012年江蘇新興産業銷售將超過3萬億,在規模以上工業中的比重達30%,進一步確立“戰略性主導産業”的地位,推動這個東部沿海大省由“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的嬗變。
提前多年佈局成就了兩萬億元跨越
“23%”並非特別大的比重,但它見證了江蘇新興産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歷程,也吹響了江蘇第三次戰略轉型的號角:上世紀80年代,通過發展鄉鎮企業加快工業化進程;90年代以擴大對外開放為動力,推動開放型經濟大發展;目前正經歷的第三次轉型,核心是發展創新型經濟,新興産業正由此乘勢而上。
十年磨一劍,今朝露鋒芒,“23%”再次印證了厚積薄發的道理。上世紀80年代開始,江蘇就陸續提出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將其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略,大力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特別是領軍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為新興産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在此過程中還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園區經濟”,通過高新技術園區、科技園區、創業園區等各級各類園區建設,為新興産業發展和壯大提供了沃土。
蘇州市周莊鎮發展物聯網的歷程是江蘇新興産業厚積薄發的一個縮影。“一提起周莊,大家想到的都是‘中國第一水鄉’,對這裡的物聯網産業卻大多一無所知,事實上,我們為此已付出了多年心血。”周莊鎮主管招商服務的副書記高苡平説,該鎮1998年就著手發展傳感器産業,如今已集聚相關企業近50家,紅外、光電和霍爾三種傳感器銷量分別佔世界市場份額的60%、20%和15%。
始於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成為江蘇新興産業大發展的重要契機。2009年,在傳統産業步履維艱時,江蘇六大新興産業逆勢上揚:新能源、新醫藥、軟體服務業産值分別增長60%、30%、30%,其中太陽能光伏電池産量佔全球的20%以上、全國的60%以上。新材料、環保産業産值分別增長20%,均高於工業平均增速。此外,隨著國家傳感網創新示範區在無錫成立,江蘇物聯網産業實現快速發展,當年實現銷售收入33.78億元。
在全球金融危機中,江蘇新興産業顯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從而更加堅定了江蘇加速推進新一輪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
六大産業定位均為“全國領先”
目前,江蘇新能源産業發展全國領先,其中太陽能電池産量佔全國的60%,風電設備關鍵零部件佔國內50%的市場份額。節能環保、醫藥、軟體和服務外包等産業規模均位居全國前列。此外,國家傳感網創新示範區設在無錫市,加上南京和蘇州在相關産業上的技術優勢,使得江蘇在我國物聯網發展中處於先發地位。
《江蘇省新興産業倍增計劃》中,對六大産業的發展均提出明確目標。到2012年,新能源産業銷售收入達5000億元,建成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地位和較強競爭力的産業研發、製造和應用示範基地;新材料銷售超10000億元,確立全國領先地位;生物技術和新醫藥銷售超5000億元,建設全國重要的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産業集聚區。
未來兩年,江蘇還將確立節能環保産業在全國的領先地位,並以建設“全國最具競爭力的軟體和服務外包強省”為階段性目標,此外,打造全球有影響力的物聯網應用先行區,到2012年實現物聯網銷售收入超1500億元。
科技創新是推動新興産業發展的不竭動力。2011年江蘇正式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全社會研發投入力爭突破千億,將集中力量組織100項重大技術攻關、50項前瞻性技術研發、50個重大高端産品開發,確保今年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達到2.6萬億。
江蘇省社科聯常務副主席、長三角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張顥瀚認為,江蘇正處於經濟轉型關鍵時期,創新驅動將是全省“十二五”規劃期間的核心戰略,通過創新驅動來推動企業持續發展,會奠定江蘇下一輪騰飛的基礎。
劍指三萬億元的底氣來自人才基石
技術創新和産業轉型的基礎都是人才。江蘇新興産業的快速發展,正是得益於該省激勵創新創業、培養培育人才的政策環境。2010年江蘇各級財政引才資金達到26億元,人才培養專項資金超過60億元。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為了吸引軟體業人才,南京市政府就出臺了多項政策扶持。例如,入選“南京軟體服務業青年企業家培育計劃”的人才,資助每人最高50萬元;對於“南京市軟體服務業領軍人物”,每人獎勵不低於10萬元。
“無錫近年來在引進高端人才上,採用的是‘上不封頂’的資金扶持政策。即使在金融危機期間,這方面的資金也是得到全力保障的。”無錫市經信委科技處副處長劉華民介紹説,無錫竭盡全力引入新興産業相關人才,現任國家傳感網標準化工作組組長、無錫物聯網産業研究院院長的劉海濤,就是被無錫引進後創立了微納傳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確立了涵蓋傳感網核心技術、標準體系、規模應用等在內的全方位優勢。
除了高端人才,江蘇也出臺了針對各行業技能人才的規劃,例如在服務外包領域實施人才培訓工程。23歲的張通大學畢業後沒找到工作,直到進入NIIT(中國)服務外包學院受訓,之後被知名軟體服務外包企業福瑞博德聘用,月薪4000多元。預計未來5年江蘇將培育32萬服務外包實用型人才,吸引大學生就業26萬人。
《江蘇省新興産業倍增計劃》提出,到2012年江蘇新興産業銷售超過3萬億,為此,到2012年相關企業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重將超過3%,技術對外依存度小于50%,並計劃培養和引進100個以上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1000名以上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
“江蘇最大的優勢是人力資源,‘十二五’期間,要充分釋放人才資源優勢,使其轉變為我省的創新優勢,”江蘇省科技廳副廳長李奇總結説,應通過科技計劃引領、政策落實、市場應用等途徑,讓産學研項目儘快形成規模和效益,真正使江蘇成為人才創新創業的一方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