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仍處高位 調控任務艱巨
——1月份我國物價形勢分析與展望
新華社北京2月15日電(記者劉錚、王希)同比上漲4.9%,低於市場“破五”預期。
環比上漲1.0%,創近一年來的第三高位。
國家統計局15日發佈的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數據,給我們描繪出怎樣的物價形勢?
節日和低溫冰凍天氣,這是國家統計局城市司負責人在解析1月份CPI數據時強調的兩個影響因素。顯然,節日和低溫冰凍天氣會推高CPI漲幅,1997年以來我國月度CPI同比漲幅的最高點8.7%,就出現在春節和雨雪冰凍天氣的2008年2月份。
“1月份的物價漲幅是相對較高的。雖然有節日因素,但在流動性過剩的大背景下,對物價問題和通脹壓力應繼續保持高度警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分析認為。
食品和居住類價格仍引領當前物價上漲。1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0.3%,其中糧食價格上漲15.1%,肉禽價格上漲10.9%,鮮蛋價格上漲20.2%,鮮果價格上漲34.8%;居住類價格上漲6.8%,其中住房租金價格上漲7.1%;而衣著類、交通和通信類價格略降。
“考慮到節日和低溫雙重因素疊加,應該説節日期間保持價格基本平穩是成功的。但導致價格上漲的核心因素,農産品價格、流動性、輸入型通脹都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短期內價格將維持高位運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判斷。
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保良看來,1月份CPI雖略低於市場預期,但並沒有改變通脹壓力仍在加大的基本判斷。除CPI仍處高位外,1月份的PPI(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同比和環比漲幅都在擴大,並高於預期。特別是當前全球大宗産品價格漲幅較高,國內工資成本上漲,貨幣供應量仍然較大,這些因素疊加使得通脹壓力仍在加大。
較高的物價漲幅,會影響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不斷放大的通脹預期,會誤導資金涌向資本市場,形成泡沫。中央對調控物價高度重視,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山東與基層幹部群眾共度春節時強調:“今年我們經濟工作的頭等大事,是穩定物價。”
去年底以來至今,中央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調控物價。從貨幣政策轉向穩健,到大力支持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産,到降低流通環節費用,效果已經開始顯現,但一些中長期措施的效果還要再等一段時間才能見到。
專家普遍預計,今年物價走勢可能會呈現前高後低的局面。上半年由於翹尾因素較大、漲價因素較多,CPI同比漲幅將維持在較高位置。而下半年隨著翹尾因素的逐漸消失,以及穩定物價的政策效應進一步發揮,CPI同比漲幅可能會有所回落。
“未來價格走勢還有許多不確定因素,特別是農業生産是否會受極端天氣影響,以及國際大宗産品價格走勢還不確定。但如果沒有意外的話,三季度開始CPI的同比漲幅可能會出現回落,全年CPI可能會在4%至4.5%之間。”劉元春預計。
張立群建議,調控物價要採取綜合性措施。除了調整貨幣政策、增加農産品供給、規範市場秩序之外,還要大力提高社會保障、教育、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的水平,以保證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